韩信吧 关注:11,197贴子:395,692
  • 13回复贴,共1

《高祖本纪》中为何同出现“雒阳”与“洛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雒阳”为“洛阳”古之别称之一。
根据网络搜索信息,“雒阳”与“洛阳”两者的演变史大致如下:
【秦始皇】按“五德终始”进行推理,认为周得火德,秦取代周,应为水德,因此改雒阳为洛阳。
【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因汉尚火德,复名雒阳。
【三国时曹魏】以魏为土行,“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改为“洛阳”。
【明朝】光宗朱常洛为讳“洛”字改“洛”为“雒”。
史记《高祖本纪》作于西汉,西汉未有更名一说,论理应按秦始皇之后东汉光武帝之前之名记事,即“洛阳”,而非“雒阳”(否则何需来光武帝更名)。
但是,搜索现存的史记资料中的《高祖本纪》,“雒阳”(9处)与“洛阳”(1处)却均记录于中。
1.(沛公)南,战【雒阳】东,军不利,
2.(汉王)南渡平阴津,至【雒阳】。
3.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4. 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
5.(临江王驩)数月而降,(高祖)杀之【雒阳】。
6. 高祖欲长都【雒阳】,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7. 高祖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而利几恐,故反。
8. 二月,高祖自平城过赵、【雒阳】,至长安。
9. 代王刘仲弃国亡,自归【雒阳】,废以为合阳侯。
10.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
对比汉书《高帝纪》,
一、(沛公)南,战【雒阳】东,军不利,(同《高祖本纪》1)
二、帝置酒【雒阳】南宫。(同《高祖本纪》3)
三、横惧,乘传诣【雒阳】,未至三十里,自杀。
四、戍卒娄敬求见,说上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而都【雒阳】,不便,不如入关,据秦之固。”
五、上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而利几恐,反。(同《高祖本纪》7)
六、是月,匈奴攻代,代王喜弃国,自归【雒阳】,赦为合阳侯。(同《高祖本纪》9?)
七、夏四月,(上)行如【雒阳】。
春三月,行如【雒阳】。
九月,行自【雒阳】至。
十二月,行如【雒阳】。
二月,行自【雒阳】至。
上还【雒阳】。
夏四月,行自【雒阳】至。
八、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同《高祖本纪》10)
九、帝乃西都【洛阳】。
疑问
《高祖本纪》中为何同出现“雒阳”与“洛阳”?且《高帝纪》中亦出现类似问题?


IP属地:浙江1楼2017-01-14 11:55回复
    《项羽本纪》: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
    这里又是“雒阳”,与《高祖本纪》中“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又不同,此处似又带有东汉的痕迹。


    IP属地:浙江3楼2017-01-15 10:28
    回复
      贾谊《新书·益壤》: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高皇帝以为不可,剽去不义诸侯,空其国,择良日,立诸子【洛阳】上东门之外,诸子毕王而天下乃安。
      此处亦用“洛阳”,而非“雒阳”,此乃西汉时应记为“洛阳”的一处实证。


      IP属地:浙江4楼2017-01-15 14:52
      回复
        桓宽 《盐铁论·险固》:韩阻宜阳、伊阙,要成皋、太行,以安周、郑。魏滨【洛】筑城、阻山带河,以保晋国。
        此处亦用“洛”,而非“雒”,说明汉武以后的西汉仍用“洛”,而未改“雒”。


        IP属地:浙江5楼2017-01-15 15:10
        回复
          反倒是《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
          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IP属地:浙江6楼2017-01-15 15:18
          回复
            综上,
            从西汉不同时期的其他作品来看,西汉应沿用“洛阳”一称。而现存的史记中汉史部分大部分使用“雒阳”一称,应非西汉时期原笔,而为东汉时期的修正(仅个别处保留“洛阳”可能为修正时的遗漏)。


            IP属地:浙江7楼2017-01-15 15:23
            回复
              继续补充,再加两处论据:
              1.《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汉兵遁保巩、【洛】。
              淮阴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拒楚。
              史记在记录郦食其时用的是“洛”,应为西汉原笔,非东汉修正。
              而到了《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
              韩信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雒】以距楚。
              变“雒”以彰汉德了。
              2.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从沛公攻缑氏,绝河津,破秦军【洛阳】东。
              记录郦商时“洛阳”,应为西汉原笔,非东汉修正。
              而到了《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从攻缑氏,绝河津,破秦军【雒阳】东。
              变“雒阳”以彰汉德了。
              此外,目前还发现有张良、陈平、英布、彭越、韩信、田横、灌婴、夏侯婴、靳歙等人传记中都出现“雒阳”而非“洛阳”的记录,应都为东汉修正。


              IP属地:浙江8楼2017-01-15 21:30
              回复
                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还盼诸君继续考证指教。


                IP属地:荷兰11楼2017-04-18 17:38
                回复
                  陕西有洛河,河南有雒水。雒阳原本就叫雒阳,雒洛两字原本不同。


                  IP属地:广东12楼2019-03-10 19:11
                  回复
                    可以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洛”、“雒”两字条。按段氏言,洛阳当为雒阳,因在雒水之阳而得名,熹平石经皆作雒,古者陕西洛水作洛,河南雒水作雒,至魏黄初因曹魏土德,水土相合,改雒为洛,至此陕西之洛与河南之洛混淆,后世遂有北洛水,南洛水之称。段氏又言:曹丕云,汉世忌水,改洛为雒,实属欺世之言。


                    IP属地:北京13楼2019-05-12 2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