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国吧 关注:153,732贴子:889,169

回复:【小龙人】(转)帮你反击诋毁雷锋的人的干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图片的内容是雷锋深夜读书学习的样子,但这个图片中雷锋的手和手电筒的影子显示,有强光来自雷锋的正上方。
第一点中,已经说过,这是摆拍的照片。由于当时的技术较为落后,雷锋在夜晚持手电筒读书的照片很难拍摄,所以整成了白天。
而且众所周知,在我国部队中,入夜后是要按照规定的时间统一熄灯的。雷锋用手电筒看书,其实并不是为了省电,而是不能开灯打扰战友休息。和省电、艰苦朴素不沾边。


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17-01-21 20:17
回复
    丫,手机快没电


    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17-01-21 20:20
    回复
      关于雷锋捡大粪的三篇文章出自于三个出处。分别是《雷锋全集》(人民武警出版社2003年版)的第309页(《一封祝贺信》1961.2.13)、第199页(《一辈子学习毛主席著作》)和第30页(日记,1961年2月17日)。截图如下:【图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7-01-21 20:5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17-01-21 20:53
        回复
            这个精密计算貌似搞的很专业,但因为其脑子里都是粪便,所以忽略了两点:
            1、忽视了牲畜,特别是骡马牛羊等粪便的存在。雷锋描述的抚顺望花区在当时是城乡接合部,而当时的农村还没有农用机械存在,普遍使用骡马车,道路上随处可见罗马牛羊等牲畜,牲畜的粪便也随处可见。虽然在第三条中,以拣小孩粪便开始,但并不代表雷锋会一直拣小朋友的粪便。基于此,经历过缺少农机时代的农村人和见识过骡马牛等粪便的童鞋应该深知其分量。
            2、忽视了东北的严冬。在抚顺的春节期间,牲畜粪便掉在地上会很容易冻结,虽然增加了捡取难度(这也是为什么雷锋要用锹镐的原因),但却保存了粪便中的水分,粪便的重量也会比其它时节大上许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17-01-21 22:03
          回复
            7“雷锋是世界军人的偶像”
              这事本来都是过去式了,结果因为新浪微博:老李头06(原新华社记者李竹润)的一篇“辟谣贴”,而迅速点燃。
              老李头06在微博中声称,西点并无雷锋现象,是自己当初在新华社工作时,主观上的大意导致了西点军校学雷锋这样的谣言诞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17-01-22 10:52
            回复
              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西点军校招生简章上,一幅图片展示了课堂黑板上贴有一幅雷锋画像。


              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17-01-22 19:27
              收起回复
                2002年9月,抚顺市赴美代表团向西点军校赠送雷锋照片的情景。


                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7-01-22 19:28
                回复
                  拿着这两张照片儿狠狠的呼他们嘴巴子,告诉他们谁看的才是地摊文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7-01-22 19:28
                  回复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人的成长会受环境影响,雷锋的成长亦然。雷锋在县委当公务员时,县委书记张兴玉连一颗旧螺丝钉都舍不得扔,却自掏腰包帮助穷苦老人。雷锋在部队的一天晚上生病了,营长把自己的棉大衣盖在了他的身上。雷锋向灾区捐款,团政委韩万金得知后,热情宣传他的善举,而韩政委自己把工资捐给灾区,却只字不提……那些年,雷锋不仅无需甄别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周围还有许许多多充满正能量的榜样。反观当下,“宁愿在宝马车上哭”“有钱就是任性”“网络炫富”等不良价值观披着娱乐的外衣,以无厘头和戏谑的方式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寻找代言,像温水煮青蛙般侵蚀着青年人的心灵。
                    一个颠覆了英雄的社会,结果是注定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7-01-22 19:29
                    回复
                      前苏联能以20万党员建立苏联,能以200万党员打败强大的法西斯,却也能以2000万党员的规模轰然倒塌而使得巨大的前苏联遭到了肢解。为什么?
                      1941年,在彼得里谢沃村面对纳粹绞架慷慨赴死的女侦察员卓娅,那个被奉为民族英雄的卓娅,那个激励苏联红军将士在前线奋力厮杀并最终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的卓娅,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已牺牲半个世纪的她被一支毒箭射中。“卓娅当年神经病发作,她不是烧了德军战车而是烧了老百姓的房子,被乡亲们送给德军处决的……”美国前中情局雇员彼得•施瓦茨在《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中以骄傲的口吻说:“谈论苏联的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是调查一件神秘的死亡案件,而不考虑谋杀。”苏联解体前夜,一个个民族英雄被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推倒了,别有用心的舆论操纵了对英雄的快刀,伴随着苏联整个社会舆论对历史对英雄的否定和丑化,苏军中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基础也流失殆尽,军心士气一落千丈,组织纪律也开始崩溃,前苏联在自我否定中轰然倒塌。一个不尊重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我们民族的脊梁、英雄、精神,赋予我们今天奋力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对此我们应倍加珍惜、精心呵护,时刻提防历史虚无主义射向我们的毒箭!


                      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17-01-22 19:30
                      回复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鲁迅《战士和苍蝇》


                        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7-01-22 19:31
                        收起回复
                          完结……我去,人好少。


                          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7-01-22 19:31
                          收起回复
                            c……我就不该去试在中国吧发,搬了好久说删就给我删了,呵呵呵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4楼2017-02-03 13:24
                            回复
                              @独孤凝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6楼2017-02-19 14: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