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啪叽吧 关注:1贴子:233
  • 4回复贴,共1
苏轼是豪放,又具有情趣的人,这一点在《东坡志林》一书中可以体现。谈天说地,出游交友,入仕致仕,他的洒脱豪放,在这本书上体现得淋漓酣畅。《东坡志林》不失为一个文人眼中的另一个世界。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1-31 09:43回复
      ◎逸人游浙东
      到杭州一游龙井,谒辨才遗像,仍持密云团为献龙井。孤山下有石室,室前有六一泉,白而甘,当往一酌。湖上寿星院竹极伟,其傍智果院有参寥泉及新泉,皆甘冷异常,当时往一酌,仍寻参寥子、妙总师之遗迹,见颖沙弥亦当致意。灵隐寺后高峰塔一上五里,上有僧不下三十余年矣,不知今在否?亦可一往。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1-31 09:45
    回复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1-31 09:45
      回复
         ◎记游庐山
          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鞵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如今不是梦,真箇是庐山。」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先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往来山南地十余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摠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峯,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1-31 1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