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桦偶尔会在班会上告诉学生们,要享受高三,珍惜高三,但她善良地隐去了这话背后的原因,什么样的未来都应交付每个人亲自去体验,况且这个花季般美好的年纪,是需要希望,也是需要谎言的。人越长大,快乐的时候就越少,不是因为悲观,只是现实一层一层地剖开在你眼前,血淋淋,赤裸裸。无从反抗,才学会了接受。
当然,全天下的高三都不怎么允许谈人生,学习和应考才是主旋律,素质教育执行得好一点的学校,无非是多强调些劳逸结合一类的东西,比如学校组织的每周两次晨跑活动,学生并不怎么喜欢,但制定者倒是自鸣得意,老师这类中间群体便只能再次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作用——监督、敦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