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居无观有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斯 恶 已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成 而 不 居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翻译:天下人都知道美的事物是美的,就显露了丑的东西。天下都知道善的事物是善的,就显露了恶的东西。所以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依存,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相互对立而显现,高和下相互对立而充实,音和声相互对立而协调,前和后相互对立而追随。这是万物不变的规律。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去对待事物,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于天地施为却不施加自己的意志,功成业就而不以此自居。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也不会损耗。(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诗·大雅·緜》,始亦谋也)
此处承上而说玄妙,有无谓玄,无难无易,无长无短,无高无下,无音无声,无前无后,此谓无,有难现易,有长现短,诸如此类,是生有。诸般造化,由此而来,是妙也。圣人有道,处无为,为而弗恃,是无为而无不为,顺万物生养而不显,如水无形,亦无损耗,此为道德境。

以此示诸人,漩有二力,急热者为正,缓冷者为负,为阴阳鱼。物入其中,不可逆也,此为道;但求无损,唯顺流也,此无为。如太极大中有小,水亦如此,其中小漩,为仙之道,可存乎于大,其顺逆妙也。有形之物,入皆损而为之驭,有形莫能敌无形,至坚为至柔骋。此为圣人无为而无敌,不言而万物弗能逆。上善若水,水近于道,作如是观,此于人,是知道而行德。名曰得道,实无所得也。
尘中酒
翻译:天下人都知道美的事物是美的,就显露了丑的东西。天下都知道善的事物是善的,就显露了恶的东西。所以有和无相互对立而依存,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相互对立而显现,高和下相互对立而充实,音和声相互对立而协调,前和后相互对立而追随。这是万物不变的规律。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去对待事物,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于天地施为却不施加自己的意志,功成业就而不以此自居。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也不会损耗。(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诗·大雅·緜》,始亦谋也)
此处承上而说玄妙,有无谓玄,无难无易,无长无短,无高无下,无音无声,无前无后,此谓无,有难现易,有长现短,诸如此类,是生有。诸般造化,由此而来,是妙也。圣人有道,处无为,为而弗恃,是无为而无不为,顺万物生养而不显,如水无形,亦无损耗,此为道德境。

以此示诸人,漩有二力,急热者为正,缓冷者为负,为阴阳鱼。物入其中,不可逆也,此为道;但求无损,唯顺流也,此无为。如太极大中有小,水亦如此,其中小漩,为仙之道,可存乎于大,其顺逆妙也。有形之物,入皆损而为之驭,有形莫能敌无形,至坚为至柔骋。此为圣人无为而无敌,不言而万物弗能逆。上善若水,水近于道,作如是观,此于人,是知道而行德。名曰得道,实无所得也。
尘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