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平江吧 关注:175贴子:608
  • 0回复贴,共1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网络文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篇文章相信很多同袍已经看过了)
古人云:汉服之美谓之华。华是一种气度,一种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
天地间,人最贵。
人之中,汉最大。
一件深衣,一份信仰,一个人。
绵绵青丝,使君多情,彤管在意,念念不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找寻失落的汉服之美
服章之美 - 汉服-一梦千年
汉衣如水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了解汉服之后,才发现"清风吹我襟",不正是褒衣博带\解衣当风的魏晋士人风范吗?这种洒脱和飘逸,以及不经意的风雅不正是后世人们所望尘莫及的人生境界吗?
而今,清风仍在,衣襟成灰,好在有诗为证,有诗为向导,带领我们梦回故乡,那时间上的故乡,更美好,更永恒。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 秦风》
东方有一个古老的民族叫做汉族,若说头顶的星空,有银汉迢迢;若说心中的美德,有“华”的章纹曜曜和“夏”的德音孔昭。华而美,夏而大,华夏的衣冠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周易》中曾写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那是可以追溯到的有关汉服最早的记载。黄帝以前,未有衣裳屋宇,黄帝至明朝三千年,汉服一直是华夏大地上最主要的服装。它的形态流露出华夏民族和谐端庄、天地人和、飘逸流畅,以及精巧细致的审美倾向。
汉服--华夏之礼
衣冠于华夏,从来就不是一件小事。衣冠之美纳入了仪礼之大,从此,“衣冠上国”与“礼仪之邦”便相伴流传。汉服在华夏文化中,有着“知礼仪、别尊卑、正名分”等特殊意义。历代帝王问鼎天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改正朔、易服色”,不同的官位也有不同的服装颜色和纹饰图案。
汉服--天地人和
汉服饱含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智慧和敬天礼地的虔意。服章剪裁也常常取意天地日月。所谓“上衣下裳”,上衣取象乾,下裳取象坤。下裳十二幅,取意一年十二个月。大的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成矩以应方,代表“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衣带垂至脚踝,代表正直。下襟齐地,代表权衡公平。章饰纹样,亦取自天地万物,寓德其间。
男子礼服多为衣裳制,常服则趋向于一体制,女服式样则正好相反,常服多用襦裙,礼服却为深衣制。男子礼服上衣下裳,取义上法先王古制,女子礼服深衣,隐喻女子德贵专一。
汉服--流畅飘逸
论流畅飘逸,汉服的裙裾及袖袂是特色。汉服袖一般都比手臂长,定制的深衣制度规定要回挽至肘,袖径可达四尺,举手间,翩翩大袖行云流水;行动处,长风盈袖,衣袂飘展。
漫漫几千年,但华夏衣冠的基本特征却很容易勾勒出:
交领右衽--也兼有盘领,直领;
无扣结缨--几乎不用纽扣,而于腋下结缨系带;
褒衣大袖--窄衣小袖在汉服中多为劳作服装,要不就是当时的时尚衣着,但真正严肃端庄的场合必是大袖的礼服。
线条流畅,飘逸潇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2-09 19:1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