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浩吧 关注:7,166贴子:557,086

黄洋的老乡: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同情林森浩?
黄洋是家中独子被林森浩投毒不幸去世的时候也没见到有这么多同情的声音,现在林森浩二审被判死刑却有那么多人同情林森浩觉得他罪不至死呢?
首先,题主说得非常片面,同情黄洋的人远远比同情林森浩的人多,黄洋已经被媒体塑造成了优秀中国大学生的典范,出身贫苦,自强优秀,孝敬父母,成绩斐然。但是,林森浩却被媒体塑造成了一个嫉妒心重,内心阴暗的恶魔。同情林森浩的全国也许都不足万人,但是同情黄洋的,绝对可以以百万计。
然后来谈谈为何同情林森浩。
1、此案存疑。基本是口供定案的,林说自己投毒了,毒药瓶没有,录像只呈现黄袋子,内容物不清楚,检测结果只说检出,不说检出多少,也不出具质谱图。以氯消毒的自来水含有数百ng/L级别的NDMA,但检方鉴定机构没有检出的能力;同样的鉴定机构,却称在晾了十天,还被洗过的水桶口棉签擦拭物中检出NDMA,这么一种常温液态,易挥发、易光解、能与大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又不肯出示质谱图,反正我不相信。尸检结论是在化学检验出NDMA的基础上做的,意思就是黄洋的死因符合NDMA中毒的症状,是不是一定就是因为被投NDMA死的,若水桶、水样检出NDMA的结论是不确定的,那么也不确定。二审也的确提出了爆发性乙肝说,且是基于黄洋的病例、尸检数据提出的,法庭并没能就此内容进行反驳,而是采用逻辑方法不予采用的,说是既然辩方不采信法医尸检的结论,就不能采用其尸检的数据,而且辩方的有专门知识的人没有亲临尸检,说的话不算数。辩方就此申请重新尸检,被驳回。
2、林森浩既往是个优秀的好人。黄洋是个优秀的人,都说他成绩好,不屑于发论文才一篇论文都没有发过,又参加支教,又热爱旅游,还做收入微薄的文印经历勤工俭学,就这样大学、研究生时代除了第一学期被捐助之外,学费、杂费、生活费全部自理,跟同学们聚会都主动抢着付款,还完全结清了自己母亲30多万的两次大手术费,这是多么强大的人啊!本人表示本人现在每年全职工作,勤勤恳恳,只能赚5万左右,公司还包吃包住的,相比之下我真是个卢瑟。闲话不提,回头讲林森浩,家里也是很贫穷的,母亲有心脏病还要去收废品赚钱。林从小又懂事儿又成绩好,特别有责任心,做班干部,以优异成绩入读中山大学,然后被保送复旦大学研究生。发表了八篇论文,被万方数据库引用,作为青年代表在中华肝病论坛发言,学术成绩斐然。在学校还是学生会干部,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爱打球,爱骑行,作息规律,精力爆棚,不仅仅学术上牛气,更在网络社区里活跃,在校园BBS发过数万帖子,新浪微博活跃,qq空间活跃,网易博客活跃,丁香园活跃,而且话题基本围绕医学类话题,非常有专业性,也有涉及个人思想的,基本都是正派的。事发后其网上的账号全部被黑,腾讯、网易空间的东西全部被删除清空,新浪微博虽然旧微博没有删,但被人操纵,新发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仅仅从其残存的微博来看,他就不是个恶人,相反,还是个有思想,有主见,悲天悯人的好人。附其微博地址:http://weibo.com/ghorst里面的内容依旧是被人控制的,新说的什么都不要信,林本人发的最后一条微博是: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好比带一个问路者走了一段路,然后跟他说,你找别人帮忙吧。尽管超声介入如火如荼,还是有不少局限性,经常只是干些搭把手的活。而且,离开了机器,就没办法为病人解决一丁点问题。
2013-4-8 00:12 4月7日白天他去探望过黄洋,还遇到了黄洋的亲友。
我是黄洋的老乡,对黄洋报以深深地惋惜,对黄洋的父母家人报以深切地同情。
我甚至不是支持废除死刑的人,我是赞同保留死刑的人,所以不存在什么圣母心,慷他人之慨。
但“林森浩投毒杀人案”有太多的疑点,不能合理解释这些疑点,此案就不能办成铁案,不能服众。
我想得起来的疑点有以下几个,很不完全,还有更多疑点可去林森浩贴吧浏览。
1、黄洋的死因没有公断,到底是死于二甲基亚硝胺中毒,还是乙肝爆发,抑或是药物过敏?
2、检方的毒检尸检程序违反了《刑诉法》,按《刑诉法》的规定这种违法的鉴定意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3、毒性检测没有关键的质谱图,谈什么铁证如山,投毒计量和黄洋病历症状完全对不上。
4、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可公诉方就是不提供质谱图!
5、神秘的短信是谁发送的?查清楚了吗?
6、 林森浩3月31日下午向水桶投毒,4月1日早晨黄洋喝了一口,觉得味道不对,吐了半口出来,还将水桶里的水倒掉,清洗了水桶。当天并未毒发住院,是4月2日下午去的医院急症室。
7、林森浩主观上没有杀人的动机
8、……
疑点太多,未能一一列清!


IP属地:江苏1楼2017-02-16 10:47回复
    抛开个体差异扯致死量,就是耍无赖!!!


    3楼2017-02-16 11:12
    收起回复
      第二点 尸检违反了刑诉法哪条,能说一下吗?
      第三点 投毒计量怎么和病例对不上了?
      第四点 质谱图能看出剂量吗?你知道什么是质谱图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2-16 12:34
      收起回复
        毒药不是刻意投的吗,刻意投毒不是主观还能是什么?难道是手滑不小心掉进去?


        6楼2017-02-16 14:35
        收起回复
          定量检测能测出水里N2含量多少、是否超出正常指标,从而确定是否有人故意投毒。离开剂量谈毒性,与离开质谱图谈“投毒”,一样的荒诞。


          IP属地:山东7楼2017-02-16 15:25
          收起回复
            如果,饮水机没有被处理,警方保存了饮水机里的水样。
            如果,黄第一次身体检测,血样,尿液得到了保存。
            如果,找到了所谓装N-2试剂的瓶子。
            如果法庭上出示了物质图谱。
            但是,没有如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2-17 10:51
            收起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2-18 06:41
              回复
                质谱图,质谱图,哪一天得见真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2-19 09:25
                回复


                  IP属地:江苏14楼2017-05-07 12:28
                  回复
                    三级法院都错了,就你是对的?网上一片喊杀声,他们都比你笨?


                    15楼2017-05-17 23:08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5-18 20:45
                      收起回复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24084454343382#_0
                        “是药三分毒”,不可忽视的是,传统的中药药材中的确会出现损伤肝器官功能的问题。这在于药物都会经过肝肾代谢,有的中药毒性过大。《凤凰周刊》曾在2014年报道:在全国16家大型医院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中草药占致病因素的20%。3家大型专科医院的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药肝病例跟中药相关。一种严重到能致死的肝病——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病因是中草药。
                        国内用了很多年的何首乌,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就发布不良反应通报,明确提示何首乌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
                        据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医师张群介绍,有以下几种药材及用药方式值得注意:
                        一般性肝损害:长期或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姑等可出现肝区不适、疼痛、肝功能异常。
                        中毒性肝损害:超量服用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煎剂,可致中毒性肝炎。
                        肝病性黄疸:长期服用大黄或静脉滴注四季青注射液,会干扰胆红素代谢途径,导致黄疸。
                        诱发肝脏肿瘤: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敝、蜂头茶、千里光等中草药里含黄樟醚;青木香、木通、硝石、朱砂等含有硝基化合物,过量长期服用均有诱发肝癌风险。


                        17楼2017-05-27 23:47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23楼2018-12-23 21:21
                          回复


                            24楼2018-12-24 14:32
                            回复
                              最近几起留学生投毒案,都是作案人长期、多次投毒,最终没有造成受害人死亡。对比复旦案,黄洋在饮入极微量情况下反而致死,个中蹊跷,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8-12-24 19: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