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十八好汉,是《说唐演义全传》中人物排名。(四猛四绝十三杰是后世评书演绎的),《说唐》没把十八条好汉说全,只说了十三条(即“十三杰”,除秦琼、单雄信外均为虚构人物):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第六条好汉伍天锡,第七条好汉罗成,第八条好汉杨林,第九条好汉魏文通,第十条好汉尚师徒,第十一条好汉新文礼,第十六条好汉秦琼,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是谁书中未提及。
好可惜啊,大名鼎鼎的隋唐十八好汉不仅不全还大部分都是虚构,其实不然,真正历史上的隋唐好汉的精彩事迹一点也不逊于演义,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飞渡就为大家表一表历史上真正的隋唐第一好汉——尉迟恭。
01 单骑救主报恩义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行伍出身,隋炀帝大业本年,以官军身份四处射“贼”,由于他勇武过人,获朝散大夫封号。刘武周在河间起事,武人惺惺相惜,以尉迟恭为偏将,和宋金刚一起南侵,与唐朝争夺天下。
尉迟恭一军深入关中,在夏县大破永安王李孝基的军队,生俘李渊的重臣唐俭和独孤皇后的侄子独孤怀恩等一帮猛将亲戚,可谓战功赫赫。吓得唐高祖李渊不仅命李世民勒兵前往,自己也亲自到蒲津关督战。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人中之龙的秦王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和尉迟恭于介休,宋金刚亡命突厥,尉迟恭帅残兵固守城池。当时冷兵器时代,攻城最难,况且尉迟敬德勇智超人,介休城成为唐军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前去劝降。
隋末内乱,英雄各思良主,尉迟敬德确实是“知命”之人,变举城投降。李世民见这么赫赫有名的大将归降,大喜过望,宴席欢饮之间,封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带着他进击割据东都洛阳的王世充。
由于战事胶着,互有胜负,“世上英雄本无主”的那些昔日勉强归降的将领纷纷叛逃,给唐军心理上很大的打击。没获李世民同意,唐军诸将就把尉迟敬德给捆起来囚禁,他们怀疑这位猛将兄也会和其他人一样叛逃而去,就事先做好应对。
李世民账下屈突通、殷开山两位上将劝言:“尉迟敬德初归国家,情义未附。此人勇健非常,又被囚禁,必生怨望,留之必生后患,请秦王殿下即杀之!”
秦王李世民想都没想,随口答言:“我和你们想的完全不同。”他马上派人把尉迟恭放了,并引入卧室内,只剩下他和这位勇武的将军两个人。
秦王拿出一大包金宝,说:“丈夫以义气相期,勿以小疑见意。我绝不会听信谗言杀害忠良。如果您真想离开,今以此物相资,以表我们一时共事之情。”
李世民不是奸雄,一番话语肯定是出自肺腑。
尉迟恭武人直肠,并未有什么一番剖析自己“报效”的丑表功之言。当天,跟从李世民一帮人在榆窠打猎,忽遇王世充率数万步骑,估计是想偷袭唐军,没想到半路遇上了秦王李世民这条“大鱼”。
王世充账下骁将单雄信率一队骑兵直冲李世民。说时迟那时快,快马名将,眼巴巴看着单雄信一丈八尺长的大槊就要刺到。危急关头尉迟敬德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坠马,其众见领奖滚落,冲势稍减。尉迟敬德把李世民挡于身后,缓缓后撤出包围圈。
待李世民等人进入唐军人多的安全地带,尉迟敬德率一队骑兵与王世充军队交战,大斗数合,王世充军队大败,尉迟敬德生擒其大将一名,活俘槊兵六千多人。
李世民对意气高扬归来的尉迟恭,感慨言道:“上午我身边的人都说您肯定会叛逃,天诱我意,独保明之,所谓福善有征,只是没想到你报答的这么快!”
大庭广众之下,他特赐尉迟恭一大柜金银。自此,恩遇日隆。
02 夺槊陷阵勇绝伦
尉迟恭武艺极其高强,特别善于两将相战对合之际躲避对方的槊刺,他常常在两军对阵之间,单人独骑直冲入敌阵,即使敌方众人举槊其刺,都伤不了他,最奇的是,他还能在左闪右避之间夺取敌人的长槊,反刺对方。
李世民的弟弟、太子李建成的心腹齐王李元吉也非常喜欢马上击槊,听说秦王李世民账下尉迟敬德也有这方面技艺,心中很是不服,就到营中亲自比试,一来可以炫耀一下自己的武艺,二来可以挫一挫秦王府的锐气。
兄弟相见坐下,招来尉迟敬德,齐王李元吉命尉迟敬德把两根长槊去掉槊头尖刃,只以木竿相击,比试一下武艺。尉迟敬德很恭谨的禀报:“大王您肯定伤不了我的,我把自己的槊尖去掉便是。请大王您用带有尖刃的槊。”
李元吉心中暗气,心想是你自己狂傲找死,本大王今天就索性结果了你。上马疾驰而来,挺身急刺,高手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只见他使出一个一马三槊,槊尖直贯尉迟敬德三路要害而来,分不清楚哪个是实哪个是虚。一旁观战的李世民也不禁捏了把冷汗,心想四弟果然不愧是李家第一高手,不过本王对敬德更有十足的信心。
尉迟敬德微微一笑,状如黑牛的身体却如扶风摆柳一般尽数躲过三路槊击。李元吉大惊,想不到这刚猛之人却能有如此柔韧的身躯。但还不死心,回马挺槊,攻势更加凌厉,上下翻飞,风声呼啸,寒光叠影,尉迟恭从容应对,纵马辗转,俯仰左右,相对数合,李元吉次次全力而击但槊尖始终未碰到尉迟敬德半分。
秦王李世民心中暗喜,为了打击这位暴戾兄弟的气焰,他故意问尉迟敬德:“夺槊和避槊哪个更难?”敬德达到:“夺槊难”。秦王便命尉迟敬德夺槊。
这位一直以为自己槊马天下第一的王爷已经气得七窍生烟,跃马执槊,面对已经是空手的尉迟敬德狠命刺去,想置之死地而后快。
俄顷之际,不数合,尉迟敬德手快力大竞三夺李元吉之槊,最后这位不可一世的齐王也不得不服,嘴上大声赞叹尉迟恭神勇异常。虽然耻愤巨大,钢牙咬碎,也只能叹服其能了。
尉迟敬德不仅艺高而且胆大,总能在千军万马中做出令人喝彩叹绝的事情。唐军攻打河南郑国王世充的洛阳城时,河北枭雄夏王窦建德带数万军马前来救援夹击唐军。王世充的侄子王琬当时出使于窦建德营内,胯下骑着当初隋炀帝的亲乘御马“什伐赤”,铠甲鲜明,浑身上下打扮齐整,金玉镶嵌,在两军阵中来回奔驰,夸耀于军。
李世民是识马之人,用马鞭指着王琬的乘马说:“这真是匹无双的良马。”尉迟敬德一听,马上请命要过去夺马。李世民连忙阻止,“怎能以匹马之故而丧勇将!”尉迟敬德摇摇手,说了句“无妨”,策马而去,身后仅有高瓴生、梁建方两人跟随。
众目睽睽之下,在双方对阵数万军将眼皮底下,三骑直入窦建德阵。
尉迟敬德如抓小鸡一样,把身穿价值连城铠甲的王琬生擒,牵着隋炀帝的御马,从容还营。
可以想见,那种昂然意气、成竹于胸的大将英雄气魄,无论敌我,都会心悦诚服叹到,不愧为隋唐第一好汉!
03 玄武兵变尽忠职
尉迟恭从李世民征战多年,不仅破王世充、窦建德,后来又打败刘黑闼、徐圆朗等人,战功卓著,为秦王府数一数二的大将。太子李建成素知尉迟敬德英勇,暗地派人赠以一大车金银器物,并卑辞下意的表示要和尉迟恭达成“布衣之交”。尉迟恭婉言谢绝,表示自己要对秦王李世民以身报恩,不敢有二心。
齐王李元吉深忌尉迟恭骁勇,屡次派人行刺尉迟恭。尉迟恭提前知道些风声,睡觉时也重门洞开,自己在帐中安然大睡,刺客多次都已经悄然潜入庭院之中,但见着这阵势都心中疑虑,以为尉迟恭有什么防备或者更深的诱敌之计,最终没有一个刺客敢下手。
玄武门之变前夕,尉迟恭知晓太子李建成很快要动手,就和长孙无忌一起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如此大事,涉及太子和齐王以及自身的生死,李世民还很犹豫。尉迟恭以言语相激道:“人情畏死,众人以死拥奉大王您,此是天授啊。如归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大王您存仁爱小情,忘社稷之大计,诚非明计。您如果不行事,那请容许我尉迟恭先逃命,不能等事发时束手被杀,我现在就要逃走,长孙无忌也和我一起跑掉吧!”
李世民听闻此言,心中发悚。尉迟恭又说:“大王您现在处事犹豫不决,非智非勇。而且我已经召集了八百壮士披甲持弓,其势不得不发!”侯君集和长孙无忌也在一旁死劝,李世民最终下定决心。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阴历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自发箭射死大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张弓射李世民,三发不中。李世民垮下马惊,跳跃狂奔中把李世民甩下地,狼狈之中,狠厉的李元吉飞马赶到,翻身落地,用弓弦勒住刚刚爬起身还未站稳的李世民脖子。
万分危急关头,又是尉迟恭跃马大喝赶到。估计要是别人来,这李家第一高手李元吉肯定先把李世民脖子勒断再说,但他见是隋唐第一好汉尉迟恭赶来,李元吉吓得够呛,连忙松开李世民转身上马跑向武德殿,估计是想奔进宫殿内门或者找老爹李渊诉冤。
尉迟恭马及手快,一箭就把这位齐王射死在地。然后他手里拿着李建成和李元吉两颗血淋淋的人头,赶到正在玄武门混战的太子、齐王府军与秦王府军前,大呼示意。东宫及齐王属兵见主人人头,全都死心,顿时溃散。
当时,唐高祖李渊正和一帮宠妃侍姬在海池上泛舟游玩。李世民名尉迟恭“侍卫”高祖,其实就是真正的“逼宫”。尉迟恭全身披挂手持长槊,突然出现在李渊面前,差点把老头吓死,惊问:“今日是谁在作乱?爱卿你因何而来?”
尉迟恭回禀:“是太子与齐王作乱,秦王殿下已经举兵诛之,特派遣末将来宿卫宫中!”
当时宫外还有些太子与齐王的兵马在各处与秦王府兵交战,尉迟恭要求李渊降手敕退兵,其实就是逼着老皇帝手谕各军统归李世民掌管。此时的李渊只得称好,于是众兵止斗。而后李渊被迫“下诏”,诛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一天之内,二字十孙横死,老皇帝李渊不知道心中是什么滋味。
论功行赏之际,尉迟恭居功甚伟,获赐绢万匹,而且李世民把齐王李元吉的府邸全部封存,一股脑赏赐给这位大功臣。
04 谦抑善终名青史
贞观元年,尉迟恭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突厥寇边,他以泾州道行军总管的身份前去迎击,在泾阳阵前故技重施,单骑挑战,立斩突厥名将,大胜而归。
尉迟恭毕竟武人出身,自负大功,多次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廷上争执,不久被这些文臣们合伙排挤出京师,到襄州和同州等地任地方官。
一次,太宗皇帝邀请开国功臣们同宴庆善宫,有人坐在尉迟恭上列,大英雄刚从地方外任归来,一肚子鸟气,趁酒大骂:“你有什么功劳,能坐在我的上列?”
坐于其下的任城王李道宗好心起身相劝,尉迟恭更是勃然大怒,回手一记老拳,打的这位王爷差点眼瞎。
任城王李道宗17岁就追随堂兄李世民征战四方,屡有殊功,又曾带军打败过突厥和梁师都的大军,开疆拓土千余里。这么一个武勋王爷,挨了尉迟恭的一顿大拳也不敢说什么,只能自己捂着脸坐在原地自叹倒霉。
居于主座的唐太宗李世民此时非常愤怒,宣布罢宴。他把尉迟恭唤至近前,说:“朕览汉史,见刘邦手下功臣没有几个好下场的,对此后人常常怪罪这位汉高祖。自从朕当皇帝以来,一直想保全功臣,但爱卿你居官屡犯法度,在国宴上当着朕面又来这一出,朕才知道韩信和彭越被杀,也不尽是汉高祖的过错。国家大事,只有赏罚两种,非分之恩,不可能数行,希望爱卿你好好反省,以免有后悔之时。”
老上司的一席话说的很有分量,尉迟恭也意识到自己是“蹬鼻子上脸”,有些过于猖狂任性了,从此他开始收敛脾气,深自谦抑,不在张扬招摇。
贞观十一年,太宗大封功臣,册封尉迟恭为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贞观十七年,尉迟恭上表乞骸骨(请求退休)。同年,唐太宗征伐高丽,尉迟恭上表劝谏,太宗不纳,并命这位老将跟随自己以左一马军总管身份进军,大破高丽。还军后,才批准他照例退休。
晚年在家的尉迟恭,崇信道教,和道士们一起炼丹服药,天天吞吃大量的云母粉养生。他闭门谢客,不与外人交通,远离政治,在家里穿池筑台,奏请商乐自娱自乐,长达十六年之久。
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尉迟恭善终于家,享年74岁。册赠司徒,谥曰忠武,陪葬昭陵。
好可惜啊,大名鼎鼎的隋唐十八好汉不仅不全还大部分都是虚构,其实不然,真正历史上的隋唐好汉的精彩事迹一点也不逊于演义,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飞渡就为大家表一表历史上真正的隋唐第一好汉——尉迟恭。
01 单骑救主报恩义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行伍出身,隋炀帝大业本年,以官军身份四处射“贼”,由于他勇武过人,获朝散大夫封号。刘武周在河间起事,武人惺惺相惜,以尉迟恭为偏将,和宋金刚一起南侵,与唐朝争夺天下。
尉迟恭一军深入关中,在夏县大破永安王李孝基的军队,生俘李渊的重臣唐俭和独孤皇后的侄子独孤怀恩等一帮猛将亲戚,可谓战功赫赫。吓得唐高祖李渊不仅命李世民勒兵前往,自己也亲自到蒲津关督战。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人中之龙的秦王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和尉迟恭于介休,宋金刚亡命突厥,尉迟恭帅残兵固守城池。当时冷兵器时代,攻城最难,况且尉迟敬德勇智超人,介休城成为唐军最难啃的一块骨头。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前去劝降。
隋末内乱,英雄各思良主,尉迟敬德确实是“知命”之人,变举城投降。李世民见这么赫赫有名的大将归降,大喜过望,宴席欢饮之间,封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带着他进击割据东都洛阳的王世充。
由于战事胶着,互有胜负,“世上英雄本无主”的那些昔日勉强归降的将领纷纷叛逃,给唐军心理上很大的打击。没获李世民同意,唐军诸将就把尉迟敬德给捆起来囚禁,他们怀疑这位猛将兄也会和其他人一样叛逃而去,就事先做好应对。
李世民账下屈突通、殷开山两位上将劝言:“尉迟敬德初归国家,情义未附。此人勇健非常,又被囚禁,必生怨望,留之必生后患,请秦王殿下即杀之!”
秦王李世民想都没想,随口答言:“我和你们想的完全不同。”他马上派人把尉迟恭放了,并引入卧室内,只剩下他和这位勇武的将军两个人。
秦王拿出一大包金宝,说:“丈夫以义气相期,勿以小疑见意。我绝不会听信谗言杀害忠良。如果您真想离开,今以此物相资,以表我们一时共事之情。”
李世民不是奸雄,一番话语肯定是出自肺腑。
尉迟恭武人直肠,并未有什么一番剖析自己“报效”的丑表功之言。当天,跟从李世民一帮人在榆窠打猎,忽遇王世充率数万步骑,估计是想偷袭唐军,没想到半路遇上了秦王李世民这条“大鱼”。
王世充账下骁将单雄信率一队骑兵直冲李世民。说时迟那时快,快马名将,眼巴巴看着单雄信一丈八尺长的大槊就要刺到。危急关头尉迟敬德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坠马,其众见领奖滚落,冲势稍减。尉迟敬德把李世民挡于身后,缓缓后撤出包围圈。
待李世民等人进入唐军人多的安全地带,尉迟敬德率一队骑兵与王世充军队交战,大斗数合,王世充军队大败,尉迟敬德生擒其大将一名,活俘槊兵六千多人。
李世民对意气高扬归来的尉迟恭,感慨言道:“上午我身边的人都说您肯定会叛逃,天诱我意,独保明之,所谓福善有征,只是没想到你报答的这么快!”
大庭广众之下,他特赐尉迟恭一大柜金银。自此,恩遇日隆。
02 夺槊陷阵勇绝伦
尉迟恭武艺极其高强,特别善于两将相战对合之际躲避对方的槊刺,他常常在两军对阵之间,单人独骑直冲入敌阵,即使敌方众人举槊其刺,都伤不了他,最奇的是,他还能在左闪右避之间夺取敌人的长槊,反刺对方。
李世民的弟弟、太子李建成的心腹齐王李元吉也非常喜欢马上击槊,听说秦王李世民账下尉迟敬德也有这方面技艺,心中很是不服,就到营中亲自比试,一来可以炫耀一下自己的武艺,二来可以挫一挫秦王府的锐气。
兄弟相见坐下,招来尉迟敬德,齐王李元吉命尉迟敬德把两根长槊去掉槊头尖刃,只以木竿相击,比试一下武艺。尉迟敬德很恭谨的禀报:“大王您肯定伤不了我的,我把自己的槊尖去掉便是。请大王您用带有尖刃的槊。”
李元吉心中暗气,心想是你自己狂傲找死,本大王今天就索性结果了你。上马疾驰而来,挺身急刺,高手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只见他使出一个一马三槊,槊尖直贯尉迟敬德三路要害而来,分不清楚哪个是实哪个是虚。一旁观战的李世民也不禁捏了把冷汗,心想四弟果然不愧是李家第一高手,不过本王对敬德更有十足的信心。
尉迟敬德微微一笑,状如黑牛的身体却如扶风摆柳一般尽数躲过三路槊击。李元吉大惊,想不到这刚猛之人却能有如此柔韧的身躯。但还不死心,回马挺槊,攻势更加凌厉,上下翻飞,风声呼啸,寒光叠影,尉迟恭从容应对,纵马辗转,俯仰左右,相对数合,李元吉次次全力而击但槊尖始终未碰到尉迟敬德半分。
秦王李世民心中暗喜,为了打击这位暴戾兄弟的气焰,他故意问尉迟敬德:“夺槊和避槊哪个更难?”敬德达到:“夺槊难”。秦王便命尉迟敬德夺槊。
这位一直以为自己槊马天下第一的王爷已经气得七窍生烟,跃马执槊,面对已经是空手的尉迟敬德狠命刺去,想置之死地而后快。
俄顷之际,不数合,尉迟敬德手快力大竞三夺李元吉之槊,最后这位不可一世的齐王也不得不服,嘴上大声赞叹尉迟恭神勇异常。虽然耻愤巨大,钢牙咬碎,也只能叹服其能了。
尉迟敬德不仅艺高而且胆大,总能在千军万马中做出令人喝彩叹绝的事情。唐军攻打河南郑国王世充的洛阳城时,河北枭雄夏王窦建德带数万军马前来救援夹击唐军。王世充的侄子王琬当时出使于窦建德营内,胯下骑着当初隋炀帝的亲乘御马“什伐赤”,铠甲鲜明,浑身上下打扮齐整,金玉镶嵌,在两军阵中来回奔驰,夸耀于军。
李世民是识马之人,用马鞭指着王琬的乘马说:“这真是匹无双的良马。”尉迟敬德一听,马上请命要过去夺马。李世民连忙阻止,“怎能以匹马之故而丧勇将!”尉迟敬德摇摇手,说了句“无妨”,策马而去,身后仅有高瓴生、梁建方两人跟随。
众目睽睽之下,在双方对阵数万军将眼皮底下,三骑直入窦建德阵。
尉迟敬德如抓小鸡一样,把身穿价值连城铠甲的王琬生擒,牵着隋炀帝的御马,从容还营。
可以想见,那种昂然意气、成竹于胸的大将英雄气魄,无论敌我,都会心悦诚服叹到,不愧为隋唐第一好汉!
03 玄武兵变尽忠职
尉迟恭从李世民征战多年,不仅破王世充、窦建德,后来又打败刘黑闼、徐圆朗等人,战功卓著,为秦王府数一数二的大将。太子李建成素知尉迟敬德英勇,暗地派人赠以一大车金银器物,并卑辞下意的表示要和尉迟恭达成“布衣之交”。尉迟恭婉言谢绝,表示自己要对秦王李世民以身报恩,不敢有二心。
齐王李元吉深忌尉迟恭骁勇,屡次派人行刺尉迟恭。尉迟恭提前知道些风声,睡觉时也重门洞开,自己在帐中安然大睡,刺客多次都已经悄然潜入庭院之中,但见着这阵势都心中疑虑,以为尉迟恭有什么防备或者更深的诱敌之计,最终没有一个刺客敢下手。
玄武门之变前夕,尉迟恭知晓太子李建成很快要动手,就和长孙无忌一起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如此大事,涉及太子和齐王以及自身的生死,李世民还很犹豫。尉迟恭以言语相激道:“人情畏死,众人以死拥奉大王您,此是天授啊。如归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大王您存仁爱小情,忘社稷之大计,诚非明计。您如果不行事,那请容许我尉迟恭先逃命,不能等事发时束手被杀,我现在就要逃走,长孙无忌也和我一起跑掉吧!”
李世民听闻此言,心中发悚。尉迟恭又说:“大王您现在处事犹豫不决,非智非勇。而且我已经召集了八百壮士披甲持弓,其势不得不发!”侯君集和长孙无忌也在一旁死劝,李世民最终下定决心。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阴历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自发箭射死大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张弓射李世民,三发不中。李世民垮下马惊,跳跃狂奔中把李世民甩下地,狼狈之中,狠厉的李元吉飞马赶到,翻身落地,用弓弦勒住刚刚爬起身还未站稳的李世民脖子。
万分危急关头,又是尉迟恭跃马大喝赶到。估计要是别人来,这李家第一高手李元吉肯定先把李世民脖子勒断再说,但他见是隋唐第一好汉尉迟恭赶来,李元吉吓得够呛,连忙松开李世民转身上马跑向武德殿,估计是想奔进宫殿内门或者找老爹李渊诉冤。
尉迟恭马及手快,一箭就把这位齐王射死在地。然后他手里拿着李建成和李元吉两颗血淋淋的人头,赶到正在玄武门混战的太子、齐王府军与秦王府军前,大呼示意。东宫及齐王属兵见主人人头,全都死心,顿时溃散。
当时,唐高祖李渊正和一帮宠妃侍姬在海池上泛舟游玩。李世民名尉迟恭“侍卫”高祖,其实就是真正的“逼宫”。尉迟恭全身披挂手持长槊,突然出现在李渊面前,差点把老头吓死,惊问:“今日是谁在作乱?爱卿你因何而来?”
尉迟恭回禀:“是太子与齐王作乱,秦王殿下已经举兵诛之,特派遣末将来宿卫宫中!”
当时宫外还有些太子与齐王的兵马在各处与秦王府兵交战,尉迟恭要求李渊降手敕退兵,其实就是逼着老皇帝手谕各军统归李世民掌管。此时的李渊只得称好,于是众兵止斗。而后李渊被迫“下诏”,诛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一天之内,二字十孙横死,老皇帝李渊不知道心中是什么滋味。
论功行赏之际,尉迟恭居功甚伟,获赐绢万匹,而且李世民把齐王李元吉的府邸全部封存,一股脑赏赐给这位大功臣。
04 谦抑善终名青史
贞观元年,尉迟恭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突厥寇边,他以泾州道行军总管的身份前去迎击,在泾阳阵前故技重施,单骑挑战,立斩突厥名将,大胜而归。
尉迟恭毕竟武人出身,自负大功,多次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廷上争执,不久被这些文臣们合伙排挤出京师,到襄州和同州等地任地方官。
一次,太宗皇帝邀请开国功臣们同宴庆善宫,有人坐在尉迟恭上列,大英雄刚从地方外任归来,一肚子鸟气,趁酒大骂:“你有什么功劳,能坐在我的上列?”
坐于其下的任城王李道宗好心起身相劝,尉迟恭更是勃然大怒,回手一记老拳,打的这位王爷差点眼瞎。
任城王李道宗17岁就追随堂兄李世民征战四方,屡有殊功,又曾带军打败过突厥和梁师都的大军,开疆拓土千余里。这么一个武勋王爷,挨了尉迟恭的一顿大拳也不敢说什么,只能自己捂着脸坐在原地自叹倒霉。
居于主座的唐太宗李世民此时非常愤怒,宣布罢宴。他把尉迟恭唤至近前,说:“朕览汉史,见刘邦手下功臣没有几个好下场的,对此后人常常怪罪这位汉高祖。自从朕当皇帝以来,一直想保全功臣,但爱卿你居官屡犯法度,在国宴上当着朕面又来这一出,朕才知道韩信和彭越被杀,也不尽是汉高祖的过错。国家大事,只有赏罚两种,非分之恩,不可能数行,希望爱卿你好好反省,以免有后悔之时。”
老上司的一席话说的很有分量,尉迟恭也意识到自己是“蹬鼻子上脸”,有些过于猖狂任性了,从此他开始收敛脾气,深自谦抑,不在张扬招摇。
贞观十一年,太宗大封功臣,册封尉迟恭为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贞观十七年,尉迟恭上表乞骸骨(请求退休)。同年,唐太宗征伐高丽,尉迟恭上表劝谏,太宗不纳,并命这位老将跟随自己以左一马军总管身份进军,大破高丽。还军后,才批准他照例退休。
晚年在家的尉迟恭,崇信道教,和道士们一起炼丹服药,天天吞吃大量的云母粉养生。他闭门谢客,不与外人交通,远离政治,在家里穿池筑台,奏请商乐自娱自乐,长达十六年之久。
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尉迟恭善终于家,享年74岁。册赠司徒,谥曰忠武,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