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象征着一个年份的终结,也是艺术学子们踏上艺考征途的开始。从每年的12月至第二年3月,随着艺术类不同专业省考、校考的陆续结束,艺术学子们对自己的奋斗目标日渐清晰,同时,也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结束艺考后再度回归学校,开始文化课最后的冲刺。就在此时,总会有部分艺术生放弃返校,而是选择到社会上的补**机构去完成自己最后阶段的学业。究竟应该去哪里学**文化课?艺术生以及家长们似乎又面对着一个岔路口,请不必纠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挖根源一探究竟。
1艺考回流生的常见心理
艺考结束了,专业成绩的高低、是否获得了理想大学的报考资格都已尘埃落定,艺术学子们已经一条腿迈进的大学的门槛,现在只看另一条腿能否跟上了,因此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就更加明确了,那无疑就是把最后的拼杀投入高考的战场。艺考成绩较为理想的学生憧憬着升入那些知名的高校,长久的专业学**,刻苦的专业集训,走过了那么多坎坷,此时当然不容许文化课去拖自己的后腿!最后一战,也是与理想最近的距离,此战必须大胜。而对于艺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陷入了被动,如果不想放弃,那么他们还有最后一搏的机会,那就是提升文化课成绩。如果文化课成绩理想,那么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也是大有可能的。同样是最后一战,更是一次绝地反击,此战不容有失。总而言之,此时的艺术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进取心被推到了最高点。
2渴望的背后是可被榨取的利益
艺术生对文化课取得突破的渴望本是好事,但在有些人眼中却成了一座金矿,学生与家长们渴望越强烈,能榨取的利益就越大。所以,我们便看到了很多社会补**机构铺天盖地的宣传,让学生与家长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招收艺考回流生的社会补**机构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偏概全,自我吹捧升学状况已成为学生与家长最看中的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而社会补**机构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最吸引眼球的营销亮点。为了能拿出一张“令人叹服”的升学成绩单,有些人还真是花了不少心思。(1)被“塑造”的榜样。社会补**机构每一届都以极低的学费,甚至免费招收一些专业课、文化课“双优”或者文化课基础本就很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大都来自重点高中,扎实的文化课基础让本就成绩不错的他们在备考中鹤立鸡群。他们大都会考入知名大学,至少能保证有一个还不错的文化课成绩,这批学生将被宣传为所在补**机构的“样板”“品牌”,让很多学生慕此虚名而来,却不知这本就是以偏概全。例如,学生甲是市内某重点高中的艺术生,平时文化课成绩就能达到560多分,他被某补**机构看中,可免费在该机构学**三个月,最终该生以高考文化课567分的成绩升入国内某知名大学,那么该学生的成绩、姓名、照片就会被印在宣传单上,并被补**机构说成是在他们的教育培养下才有如此成绩的,借以蒙蔽学生和家长。把学生三年的学**成绩说成是自己三个月教出来的,细细品味,实在可笑。(2)掺了水分的“光荣榜”。一份有着真实姓名的优秀毕业生名单似乎很有说服力,学生与家长都很喜欢盯着每个名字后面的大学或分数而指点品评,无意中忽视了这个名字本身的真实性。这个学生到底有没有在这里学**过?学**了多久?真正受益多少?成绩是否真实?其实有太多的问题隐藏其中。例如,只要考得好,在补**机构上过一节课就算这里的学生;学生其实受益不多,就说完全靠本机构培养的;考入一所名牌大学的三本院校,却把三本院校的名字隐去,把名牌大学的名字留下;这一届成绩好的学生不多就把前两届的学生混进来充数……补**机构就是因为学生或家长难以核实真伪,才敢做出如此荒唐之事,而一纸无法核实其真伪的成绩单也就只能是一张纸而已。
2盯紧集训,平移生源盛夏时节,各专业的艺术生都纷纷流入社会上的艺术教育机构,开始长达数月的专业集训,而很多文化课补**机构也恰恰看中了这一环节,他们通常会与这些负责集训的艺术教育机构或带队教师暗中达成合作协议,即由这些艺术教育机构或教师负责向集训的学生宣传推荐艺考后文化课补**的去向,争取把现有的集训艺术生全都送进有合作关系的文化课补**机构,然后再从补**机构那里获得利益。例如,共有50个艺术生一直在甲教育机构进行美术集训,几个月下来学生大都对甲教育机构比较信任,在艺考结束后,甲教育机构开始竭力向学生宣传乙文化补**机构,极言乙机构升学之高、条件之好,出于对推荐者的信任,最终有30名学生放弃返校,选择去乙机构补**文化课,事后甲机构暗中从乙机构处获得相应利益。这种盯紧集训环节,暗中勾连的行为只是为了阻断学生返校之路,实现学生从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平移到另一个社会教育机构的目的。
3利诱学生,鼓励“杀熟”有的文化补**机构还会通过家长或学生协助招生,并给予适当优惠的政策来诱使家长或学生通过劝说、推荐、介绍等手段招揽身边学生进入同一家补**机构学**,借以实现招揽者自身减免学费的目的。例如,学生甲艺考后进入某补**机构学**文化课,三个月的学费为12000元,而机构的老师告诉他,每多介绍一个学生来这里学**便可免费上3节课,如果能多介绍十个学生便可以免去一半的学费,于是学生甲及其家长开始四处游说,特别是身边的同年级同生,最终成功拉来了十个学生,而学生甲的学费也降到了三个月6000元。当一堂课像购物的赠品一样被送来送去,当同学、伙伴成了发展“下线”的对象,我们不禁要大声疾呼,请不要让神圣的教育沾染上铜臭。
4收费“高大上”,师资“低弱贫”不少针对艺考回流生的补**机构都会在宣传上把自己包装得冠冕堂皇,动不动就保一本、保二本、保过线、保升学……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教育本就是人的教育,受到社会、家庭、个人等很多条件的影响,本就是充满变数的。学校又不是车床,不可能把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打磨得和零件一样的分毫不差,因此也没有谁的成绩可以“保”。不管怎么说,在补**机构眼中,既然宣传、承诺和自我定位都如此“高大上”,当然收费也要跟得住,也必须“高大上”。就现在市内众多补**机构来看,收费之高可谓令人咋舌。艺考回流生高考前补**文化课仅三个月,学费一万多、两万多已是见怪不怪,甚至还有更令人望而生畏的高价。传说古代仙人可缩地成寸,日行千里;或许这些补**机构可以“扩秒为天”吧,否则真不知老师是何等金口玉言,能迅速点化学生,一日千里。收费既已“高大上”,师资、课程总该靠点谱吧?其实确并非如此。社会补**机构既以盈利为目的,那么其自然会在与盈利关系密切的工作上下功夫,如招生宣传、扩大生源、收费政策等;同时也就不会在诸如教师培养、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研究等费时间又需投资的方面下功夫,只要有教师上课,有学生听课,有资金入账,就万事大吉,至于这位老师怎么教、教什么、有没有这一学科的任教资格似乎都没那么重要了。因此,社会补**机构的教师或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培养、一切我行我素的青年教师,或是有课就来、没课就走不需要付出任何责任心与爱心的“外请教师”。华丽的宣传、高声的承诺、慑人的收费,它似乎具备了浮躁者眼中高端的所有要素,但它却只能是一座空中楼阁,没有根基,毫无用处。
5管理松散,治学大忌治学之地必须是一个宁静雅致、规矩严明的地方。艺术生本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崇尚自由的群体,这其实无可厚非,但至少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他们应该埋头苦读、不问外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严格规范的管理与约束。但是放眼社会上的一些补**机构,大都缺乏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甚至可以说较为混乱,如课上玩手机、吸烟、早恋等在校规严格的高中校园内都难以杜绝的问题,在松散的社会教育机构中往往很容易泛滥成灾,甚至出现学生长期逃课,补**机构不闻不问,家长一无所知的情况。教育管理跟不上,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教育成果,试想如果学生一边吃着零食、玩着手机,一边与同学讲话嬉闹,教师管理无效便自说自话、佯装不见,这样的课堂上怎么可能使学生在高考前让成绩再上一步?怎么可能竞争过那些秉烛苦读的高三学生?怎么可能在“提高一分,超过千人”的激烈高考中抢占胜利的高地?难道放弃返回母校、放弃在规范校园里的学**,只为了逃离校规校纪的约束而去追求那短暂的放纵吗?需知“成功者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不是以个人好恶做决定的时候,而是一个以人生前途做决定的时候。利益当前必有泥沙俱下,笔者只是对事而不对人,就现象究本质。广大结束艺考的学子们,如果你的母校在此时召唤你的回归,但却要求你上交额外的费用,那么我无话可说,因为利益面前,难辨孰是孰非,去哪里开始这段最后的冲刺随你选择;如果你的母校在唤你归来的同时没有任何利益诉求,那么请你重回母校走完这段高中之路,因为心底无私天地宽,不求利者,才是真诚对你的地方。最后,祝愿每一名艺考学子都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在2016年的6月遇见那个完美的自己
1艺考回流生的常见心理
艺考结束了,专业成绩的高低、是否获得了理想大学的报考资格都已尘埃落定,艺术学子们已经一条腿迈进的大学的门槛,现在只看另一条腿能否跟上了,因此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就更加明确了,那无疑就是把最后的拼杀投入高考的战场。艺考成绩较为理想的学生憧憬着升入那些知名的高校,长久的专业学**,刻苦的专业集训,走过了那么多坎坷,此时当然不容许文化课去拖自己的后腿!最后一战,也是与理想最近的距离,此战必须大胜。而对于艺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陷入了被动,如果不想放弃,那么他们还有最后一搏的机会,那就是提升文化课成绩。如果文化课成绩理想,那么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也是大有可能的。同样是最后一战,更是一次绝地反击,此战不容有失。总而言之,此时的艺术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进取心被推到了最高点。
2渴望的背后是可被榨取的利益
艺术生对文化课取得突破的渴望本是好事,但在有些人眼中却成了一座金矿,学生与家长们渴望越强烈,能榨取的利益就越大。所以,我们便看到了很多社会补**机构铺天盖地的宣传,让学生与家长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招收艺考回流生的社会补**机构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偏概全,自我吹捧升学状况已成为学生与家长最看中的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准,而社会补**机构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最吸引眼球的营销亮点。为了能拿出一张“令人叹服”的升学成绩单,有些人还真是花了不少心思。(1)被“塑造”的榜样。社会补**机构每一届都以极低的学费,甚至免费招收一些专业课、文化课“双优”或者文化课基础本就很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大都来自重点高中,扎实的文化课基础让本就成绩不错的他们在备考中鹤立鸡群。他们大都会考入知名大学,至少能保证有一个还不错的文化课成绩,这批学生将被宣传为所在补**机构的“样板”“品牌”,让很多学生慕此虚名而来,却不知这本就是以偏概全。例如,学生甲是市内某重点高中的艺术生,平时文化课成绩就能达到560多分,他被某补**机构看中,可免费在该机构学**三个月,最终该生以高考文化课567分的成绩升入国内某知名大学,那么该学生的成绩、姓名、照片就会被印在宣传单上,并被补**机构说成是在他们的教育培养下才有如此成绩的,借以蒙蔽学生和家长。把学生三年的学**成绩说成是自己三个月教出来的,细细品味,实在可笑。(2)掺了水分的“光荣榜”。一份有着真实姓名的优秀毕业生名单似乎很有说服力,学生与家长都很喜欢盯着每个名字后面的大学或分数而指点品评,无意中忽视了这个名字本身的真实性。这个学生到底有没有在这里学**过?学**了多久?真正受益多少?成绩是否真实?其实有太多的问题隐藏其中。例如,只要考得好,在补**机构上过一节课就算这里的学生;学生其实受益不多,就说完全靠本机构培养的;考入一所名牌大学的三本院校,却把三本院校的名字隐去,把名牌大学的名字留下;这一届成绩好的学生不多就把前两届的学生混进来充数……补**机构就是因为学生或家长难以核实真伪,才敢做出如此荒唐之事,而一纸无法核实其真伪的成绩单也就只能是一张纸而已。
2盯紧集训,平移生源盛夏时节,各专业的艺术生都纷纷流入社会上的艺术教育机构,开始长达数月的专业集训,而很多文化课补**机构也恰恰看中了这一环节,他们通常会与这些负责集训的艺术教育机构或带队教师暗中达成合作协议,即由这些艺术教育机构或教师负责向集训的学生宣传推荐艺考后文化课补**的去向,争取把现有的集训艺术生全都送进有合作关系的文化课补**机构,然后再从补**机构那里获得利益。例如,共有50个艺术生一直在甲教育机构进行美术集训,几个月下来学生大都对甲教育机构比较信任,在艺考结束后,甲教育机构开始竭力向学生宣传乙文化补**机构,极言乙机构升学之高、条件之好,出于对推荐者的信任,最终有30名学生放弃返校,选择去乙机构补**文化课,事后甲机构暗中从乙机构处获得相应利益。这种盯紧集训环节,暗中勾连的行为只是为了阻断学生返校之路,实现学生从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平移到另一个社会教育机构的目的。
3利诱学生,鼓励“杀熟”有的文化补**机构还会通过家长或学生协助招生,并给予适当优惠的政策来诱使家长或学生通过劝说、推荐、介绍等手段招揽身边学生进入同一家补**机构学**,借以实现招揽者自身减免学费的目的。例如,学生甲艺考后进入某补**机构学**文化课,三个月的学费为12000元,而机构的老师告诉他,每多介绍一个学生来这里学**便可免费上3节课,如果能多介绍十个学生便可以免去一半的学费,于是学生甲及其家长开始四处游说,特别是身边的同年级同生,最终成功拉来了十个学生,而学生甲的学费也降到了三个月6000元。当一堂课像购物的赠品一样被送来送去,当同学、伙伴成了发展“下线”的对象,我们不禁要大声疾呼,请不要让神圣的教育沾染上铜臭。
4收费“高大上”,师资“低弱贫”不少针对艺考回流生的补**机构都会在宣传上把自己包装得冠冕堂皇,动不动就保一本、保二本、保过线、保升学……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教育本就是人的教育,受到社会、家庭、个人等很多条件的影响,本就是充满变数的。学校又不是车床,不可能把每个学生的成绩都打磨得和零件一样的分毫不差,因此也没有谁的成绩可以“保”。不管怎么说,在补**机构眼中,既然宣传、承诺和自我定位都如此“高大上”,当然收费也要跟得住,也必须“高大上”。就现在市内众多补**机构来看,收费之高可谓令人咋舌。艺考回流生高考前补**文化课仅三个月,学费一万多、两万多已是见怪不怪,甚至还有更令人望而生畏的高价。传说古代仙人可缩地成寸,日行千里;或许这些补**机构可以“扩秒为天”吧,否则真不知老师是何等金口玉言,能迅速点化学生,一日千里。收费既已“高大上”,师资、课程总该靠点谱吧?其实确并非如此。社会补**机构既以盈利为目的,那么其自然会在与盈利关系密切的工作上下功夫,如招生宣传、扩大生源、收费政策等;同时也就不会在诸如教师培养、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研究等费时间又需投资的方面下功夫,只要有教师上课,有学生听课,有资金入账,就万事大吉,至于这位老师怎么教、教什么、有没有这一学科的任教资格似乎都没那么重要了。因此,社会补**机构的教师或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培养、一切我行我素的青年教师,或是有课就来、没课就走不需要付出任何责任心与爱心的“外请教师”。华丽的宣传、高声的承诺、慑人的收费,它似乎具备了浮躁者眼中高端的所有要素,但它却只能是一座空中楼阁,没有根基,毫无用处。
5管理松散,治学大忌治学之地必须是一个宁静雅致、规矩严明的地方。艺术生本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崇尚自由的群体,这其实无可厚非,但至少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他们应该埋头苦读、不问外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严格规范的管理与约束。但是放眼社会上的一些补**机构,大都缺乏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甚至可以说较为混乱,如课上玩手机、吸烟、早恋等在校规严格的高中校园内都难以杜绝的问题,在松散的社会教育机构中往往很容易泛滥成灾,甚至出现学生长期逃课,补**机构不闻不问,家长一无所知的情况。教育管理跟不上,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教育成果,试想如果学生一边吃着零食、玩着手机,一边与同学讲话嬉闹,教师管理无效便自说自话、佯装不见,这样的课堂上怎么可能使学生在高考前让成绩再上一步?怎么可能竞争过那些秉烛苦读的高三学生?怎么可能在“提高一分,超过千人”的激烈高考中抢占胜利的高地?难道放弃返回母校、放弃在规范校园里的学**,只为了逃离校规校纪的约束而去追求那短暂的放纵吗?需知“成功者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不是以个人好恶做决定的时候,而是一个以人生前途做决定的时候。利益当前必有泥沙俱下,笔者只是对事而不对人,就现象究本质。广大结束艺考的学子们,如果你的母校在此时召唤你的回归,但却要求你上交额外的费用,那么我无话可说,因为利益面前,难辨孰是孰非,去哪里开始这段最后的冲刺随你选择;如果你的母校在唤你归来的同时没有任何利益诉求,那么请你重回母校走完这段高中之路,因为心底无私天地宽,不求利者,才是真诚对你的地方。最后,祝愿每一名艺考学子都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在2016年的6月遇见那个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