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维春节霸屏的几场表演里,
有一首原创作品的首唱,
就是江苏卫视春晚携手北京客乐队,
与昆曲小生施夏明合作的跨界音乐作品
《幻梦》
一经播出就获得观众极大反响和好评,
微博视频点击过三百万,
音乐平台试听也得到众多歌迷赞誉。
摇滚融合昆曲的原创作品《幻梦》是谭维维在做跨界音乐中的一次独特试验。强劲的摇滚节拍堆砌出丰满的音墙,以容易消化的流行旋律映托含蓄内秀的吴侬软语。这种隔空对话的形式,不仅保留了两类音乐原有的样貌,更巧妙地化解了之间存在的气质冲突,“少即是多”的呈现手法留给听者更多的遐想空间。
△谭维维亲自操刀《幻梦》的歌词创作并参与编曲制作
其实早在年前维维和北京客乐队排练《幻梦》时,我们《维·乐赏》栏目就在排练间隙采访了她,聊了这次做昆曲跨界演出的一些创作背景和细节,维维真实地吐露了自己在做民族音乐上的心声,也包括现阶段创作中的自我坚守,乐享君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潜心贯注十二年,民族乐魂仍如初
从《高原之心》到《给你一点颜色》再到《幻梦》,维维十几年都在坚持做着同一件事,就是探索和实践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融合形式。
Q:
今天排练的这个昆曲作品,和以往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吗?
谭:昆曲不像京剧和川剧,它非常优美、含蓄和内秀,这和它的生长环境和地域哲学有很大关系。最开始我觉得和咱们乐队不太搭,因为反差很大,所以这次如何演绎很伤脑筋。我听了新乐府,他们是做昆曲的先锋,比如在《游园惊梦》的呈现方式上保留了原始唱段,但会重新编曲,在制作层面的探索很多。
我们这次的想法是在“唱”以及唱的内容方面进行尝试,一方面我们以原始唱段为参照重新写了一段旋律和歌词,另一方面既保留了传统昆曲的展现又不会丢失北京客乐队的风格,想以“镜中花,水中月”的隔空对话的形式把它演绎出来。
《幻梦》排练现场
Q:
有没有想过自己去演绎一段昆曲?
谭:说实话,模仿皮毛的东西,90%的部分大家都可以做到,但是剩下10%的精髓外行是没法达到的。所以不能为了形式而刻意去做,这样没有意义,对大家也不是一个好的例子。
Q: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和尝试民族音乐的?
谭:1999年我读大二的时候,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涂老师(台湾著名音乐人涂惠源),他给我听了Enigma(德国英格玛乐队)的作品,让我喜欢上了世界音乐。后来涂老师和捞仔要做一张世界音乐唱片(即《高原之心》)找到我,我们一行人去川藏采风。藏族同胞将生活融入歌声,那种原始质朴的声音,散发出的力量特别打动我。他们的音乐是融入血液里的,唱歌就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当时我的灵魂就像被洗涤了一样,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直到现在我都经常在想,可能我的前世就是一个藏人。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觉得我们的民族音乐应该被更多的人知道,我应该做些什么。
《高原之心》-2005年发行
△这是一张以藏蒙民族音乐为主线,融合jazz,fusion和电子曲风的跨界音乐专辑,也是谭维维在世界音乐上的初试啼声,同时凭借专辑里的《神鹰传说》荣获2005年法国世界唱片大展荣誉作品大奖,在现在听起来依然前卫。
5:39《神鹰传说》-谭维维来自谭维维工作室
Q:
近两年,很多听众观众是通过类似华阴老腔或乌兰巴托这样民族摇滚融合的现场作品认识你的,但他们并不了解你个人唱片里的作品,事实上这两部分的风格是有差异的,听众可能没有关注到你的录音作品,你自己怎么去平衡这个问题呢?
谭:其实我不太纠结这件事,无论大家是通过华阴老腔还是唱片认识我,对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这两面都是当下真实的“谭维维”。我能理解你的想法,(音乐风格)应该更统一点,但是一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特质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当下的我是什么样子,我就用音乐表达出来,不管是华阴老腔、乌兰巴托,还是专辑里的作品,都是我多年的积累和感悟,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都是真实的我。
Q:
有没有考虑专门做一张民族和流行音乐融合的专辑?
谭:我不太会刻意做某一件事情,但是音乐融合这件事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当然会继续做下去。我有时候也在想,是不是自己阻断了和歌迷或者听众的联系,因为我不会说你们喜欢听什么我就去唱什么,内心没法说服我去那样做,所以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音乐)吧!
乐享君手记:
近两年,很多观众通过《我是歌手》等音乐节目认识了谭维维,她演绎的《给你一点颜色》、《乌兰巴托的夜》、《康定情歌》、《花夜》等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乌兰巴托的夜》被网友力推为2015年十大live现场之首,其成功的背后是多年的努力和沉淀。在传统音乐文化逐渐被人遗忘的时候,她坚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尝试跟现代音乐(摇滚)的融合表现形式,走这条可能吃力不讨好的艺术之路,或许力量单薄,但仍坚守初心,令人感动敬畏!
有一首原创作品的首唱,
就是江苏卫视春晚携手北京客乐队,
与昆曲小生施夏明合作的跨界音乐作品
《幻梦》
一经播出就获得观众极大反响和好评,
微博视频点击过三百万,
音乐平台试听也得到众多歌迷赞誉。
摇滚融合昆曲的原创作品《幻梦》是谭维维在做跨界音乐中的一次独特试验。强劲的摇滚节拍堆砌出丰满的音墙,以容易消化的流行旋律映托含蓄内秀的吴侬软语。这种隔空对话的形式,不仅保留了两类音乐原有的样貌,更巧妙地化解了之间存在的气质冲突,“少即是多”的呈现手法留给听者更多的遐想空间。
△谭维维亲自操刀《幻梦》的歌词创作并参与编曲制作
其实早在年前维维和北京客乐队排练《幻梦》时,我们《维·乐赏》栏目就在排练间隙采访了她,聊了这次做昆曲跨界演出的一些创作背景和细节,维维真实地吐露了自己在做民族音乐上的心声,也包括现阶段创作中的自我坚守,乐享君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潜心贯注十二年,民族乐魂仍如初
从《高原之心》到《给你一点颜色》再到《幻梦》,维维十几年都在坚持做着同一件事,就是探索和实践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融合形式。
Q:
今天排练的这个昆曲作品,和以往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吗?
谭:昆曲不像京剧和川剧,它非常优美、含蓄和内秀,这和它的生长环境和地域哲学有很大关系。最开始我觉得和咱们乐队不太搭,因为反差很大,所以这次如何演绎很伤脑筋。我听了新乐府,他们是做昆曲的先锋,比如在《游园惊梦》的呈现方式上保留了原始唱段,但会重新编曲,在制作层面的探索很多。
我们这次的想法是在“唱”以及唱的内容方面进行尝试,一方面我们以原始唱段为参照重新写了一段旋律和歌词,另一方面既保留了传统昆曲的展现又不会丢失北京客乐队的风格,想以“镜中花,水中月”的隔空对话的形式把它演绎出来。
《幻梦》排练现场
Q:
有没有想过自己去演绎一段昆曲?
谭:说实话,模仿皮毛的东西,90%的部分大家都可以做到,但是剩下10%的精髓外行是没法达到的。所以不能为了形式而刻意去做,这样没有意义,对大家也不是一个好的例子。
Q: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和尝试民族音乐的?
谭:1999年我读大二的时候,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涂老师(台湾著名音乐人涂惠源),他给我听了Enigma(德国英格玛乐队)的作品,让我喜欢上了世界音乐。后来涂老师和捞仔要做一张世界音乐唱片(即《高原之心》)找到我,我们一行人去川藏采风。藏族同胞将生活融入歌声,那种原始质朴的声音,散发出的力量特别打动我。他们的音乐是融入血液里的,唱歌就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当时我的灵魂就像被洗涤了一样,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直到现在我都经常在想,可能我的前世就是一个藏人。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觉得我们的民族音乐应该被更多的人知道,我应该做些什么。
《高原之心》-2005年发行
△这是一张以藏蒙民族音乐为主线,融合jazz,fusion和电子曲风的跨界音乐专辑,也是谭维维在世界音乐上的初试啼声,同时凭借专辑里的《神鹰传说》荣获2005年法国世界唱片大展荣誉作品大奖,在现在听起来依然前卫。
5:39《神鹰传说》-谭维维来自谭维维工作室
Q:
近两年,很多听众观众是通过类似华阴老腔或乌兰巴托这样民族摇滚融合的现场作品认识你的,但他们并不了解你个人唱片里的作品,事实上这两部分的风格是有差异的,听众可能没有关注到你的录音作品,你自己怎么去平衡这个问题呢?
谭:其实我不太纠结这件事,无论大家是通过华阴老腔还是唱片认识我,对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这两面都是当下真实的“谭维维”。我能理解你的想法,(音乐风格)应该更统一点,但是一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特质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当下的我是什么样子,我就用音乐表达出来,不管是华阴老腔、乌兰巴托,还是专辑里的作品,都是我多年的积累和感悟,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都是真实的我。
Q:
有没有考虑专门做一张民族和流行音乐融合的专辑?
谭:我不太会刻意做某一件事情,但是音乐融合这件事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当然会继续做下去。我有时候也在想,是不是自己阻断了和歌迷或者听众的联系,因为我不会说你们喜欢听什么我就去唱什么,内心没法说服我去那样做,所以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音乐)吧!
乐享君手记:
近两年,很多观众通过《我是歌手》等音乐节目认识了谭维维,她演绎的《给你一点颜色》、《乌兰巴托的夜》、《康定情歌》、《花夜》等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乌兰巴托的夜》被网友力推为2015年十大live现场之首,其成功的背后是多年的努力和沉淀。在传统音乐文化逐渐被人遗忘的时候,她坚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尝试跟现代音乐(摇滚)的融合表现形式,走这条可能吃力不讨好的艺术之路,或许力量单薄,但仍坚守初心,令人感动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