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竹林吧 关注:622贴子:84,357
  • 1回复贴,共1

【原创】四妹的妈妈(连续集)——(根据黄姐口述整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集
解放后不久,爸爸在县工商联任主席,妈妈在一家商店里工作。那时还没有节育,我妈不停的生孩子,我的下面陆续的添了弟弟妹妹,没人带,就请了个保姆,丈夫姓张,我们管她叫张三妈。
张三妈四十多岁,齐耳短发,圆圆的脸,眼睛里全是温和。我妈从二十元薪水里支出五元给张三妈作为工资。
我爸简单的交代了一下家务事宜,还有对孩子们的规矩,张三妈就开始工作了。
不到一天时间,家里突然亮堂了许多,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晚餐的桌上又多了几样小菜,都是张三妈自做的蔬菜,爸妈直夸奖张三妈能干。
第二集
自从来了张三妈,我们几个小孩就有了依靠,再也不会放学后在门外守着,我们可以准时的吃到饭。
张三妈会用稻子加工成米,整米做干饭稀饭,碎米再加工成面粉,做饼,早上吃上稀饭和米面做的饼,一个上午都不会饿。
她还会用野菜做馅包饺子改善一下伙食,用萝卜的英子做咸菜,又好吃又省钱。
张三妈她很喜欢给我们几个女孩打扮,用碎花布在我们的辫子上打上蝴蝶结。
她常去裁缝店捡一些碎布头,大概有手指头宽,拼起来给我们做鞋面,做出的鞋子真好看,同学们好羡慕。
每逢过年,我们都有新鞋穿,每天晚上,她都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熬得很晚。
越是临近过年,我们孩子总盼新年越心切。
几个孩子趴在她的背上不停的问三妈,什么时候过年啊,“快了”,张三妈一边干活一边安详的回答。
在张三妈的前怀后背上攀爬,在她的身前身后嬉闹,我们的童年很温暖很快乐。
第三集
有一次,家里来了个男人,不声不响老实巴交的一个汉子,听说是张三妈的丈夫。我爸妈有心留他住下,把西厢房腾了出来,安排我们几个孩子另住,让张三妈单独和丈夫同住西厢房。
可是,张三妈执意不肯,私下里把攒下的工资钱给了她丈夫,还是让他回了家。
打那以后,就再没见过那个男人。
那个时候我们太小,并不懂得人世间夫妻的团聚与离分。
第四集
就在那一年,我妈又生下四妹,四妹的到来,惹的好多人情绪变化。爸妈感觉家里多了一张嘴,负担又重了一分,弟妹们感觉属于自己的饼子又将会少了一点。老人们都昵称四妹为“多肉”,意思是多余的人,我们几个小的也学着叫,其实,我们大家还是喜欢这个小妹的,只是说了玩而已。
三妈可有点不对劲了,心情总有些沉重。四妹没奶吃,老是哭得哇哇叫。张三妈平时一边干活,一边嘴里在嚼生米,嚼碎了再吐出来,用那个做成米糊糊来喂四妹,她说唾液帮助消化。果然,四妹养得很胖,很可爱。
有一次,我爸对张三妈开玩笑的说,四宝就给你吧,张三妈一脸的惊喜。
第五集
打那以后,我们明显感觉张三妈偏心,对四妹好像多了一份心,弟弟说四妹的饼子比他的厚;三妹抱怨说,四妹的蝴蝶结是绸布的,她的是棉布的,等等。
四妹呀呀学语就开始叫张三妈为妈妈,这使弟妹们更加嫉妒,大家背后一商量,我们以后也叫三妈为妈妈,不能让四妹一个人特殊,爸妈只管笑。
有一次,我看到爸妈在房间里很严肃的商量什么。原来,是为四妹报户口定姓名的事,我爸说人要言而有信,既然说出口了,就让四宝姓张吧,随张三妈,妈妈也同意,就这么定了,为这事我们几个都有点嫉妒四妹。
殊不知,爸妈的一言就定了四妹的终身,从此四妹就名副其实的成了张三妈的女儿,张三妈就是四妹的妈妈了。


1楼2017-03-08 15:54回复
    第六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我们也一天天长大,而张三妈却有点变老了,鬓角添了些银丝。我们都是大孩子了,张三妈哪里还抱得动我们呢?但是,我们还是时不时在张三妈的腿上轻轻象征性的地坐一下,搂着她,轻轻一个吻。这时,三妈总是笑的美美的。
    每逢过年,我们依然会穿上三妈给我们做的新鞋,所不同的是,四妹总特殊的享有张三妈给她的压岁钱——五元钱,正好是她一个月的工资。这种特权怎么能不让我们心疼呢?
    第七集
    有一次,家里来了位陌生的小伙子,很壮实也很腼腆,说是张三妈的儿子,我们以前谁都没听说过。三妈拉着儿子的手,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目不转睛的看着儿子的脸,激动地的说:“长大了,长大了...”
    他儿子说是要带她回家的,他抗美援朝回国了,现在复员到地方,要娶亲生子了,让他妈回家。我们全家都摒着一口气,等待张三妈的决定,只有我爸还比较从容,说老姐姐该回家了该回家了。听了爸爸的话,我们几个小的都哭了,我们不让三妈走啊,我们异口同声的哭喊着,四妹更是死拽着三妈不放,眼看着这即将离别的场面,我爸妈也明显的不好受。
    张三妈安顿好儿子,做了一顿可口的午饭,我们知道,三妈马上就会离开我们了,谁也没心思吃,就等着下午这场悲壮的离别。
    午饭后,三妈照旧是把锅碗瓢盆收拾干净,接着,就进她的房间,不一会,她出来了,还挎了个包袱,我正思索用什么方式跟三妈告别。只见三妈转个身,把包袱塞给了儿子,说这是早就给他儿子儿媳准备的结婚衣服,还有一个红包(平时攒下的工资),说让儿子结婚用,她就不回了。
    我们不知所措,都僵着,三妈不回家了,反而又高兴不起来,不知如何面对张三妈和她的亲生儿子。
    第八集
    按部就班的太阳升起落下,我们每天还是吃着三妈做的饭菜,岁月如斯,三妈明显的见老
    特定的历史时期文革到了,我爸顺理成章的成了被整的对象,主要的罪状就是家人雇了佣人,三妈的角色在社会上是不允许存在了。
    张三妈必须回家。
    接下来,四妹插队......
    文革的后期,知识青年陆续回城安置了,唯独四妹的手续办不下来,原因,她和户主(我父亲)的父女关系不能确认,父亲姓黄,母亲姓李,女儿怎么姓张的呢?哪个部门都不承认,不盖章。
    四妹只好在家待着,一个大姑娘家在家待业,再加上说不清楚的社会关系,我爸四处找居委会,找街道,直到找到接生婆,事情都无法解决。
    有一天,张三妈的儿子张大哥来了,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不停的的问长问短,询问三妈他老人家身体生活各方面情况。
    张大哥告诉我们,三妈前不久走了,临走前交给儿子一个布包,里面是300元钱,是攒给四妹的嫁妆钱,他是专程送钱来的。
    我们直觉得眼前一阵发黑,大家都哭了,四妹在风里奔跑痛哭,妈妈……妈妈的呼唤着......
    (完)
    后记
    写完张三妈的故事,我陷入深深地在思考。
    张三妈,一个保姆的身份。
    收入——每月五元(黄姐说,六十年代最多薪十元)
    工龄——满打满算不到十五年
    总收入——一千多元
    支出——三次,一次给丈夫,二次给儿子,最后一次给“四妹”留下300元。
    张三妈理应享受的天伦之乐——中年,丈夫唯一一次探亲,因克己复礼未能夫妻团聚;晚年,儿子结婚未归故里。
    为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她付出了一生。
    为一个不是亲生的女儿奉献了爱。
    张三妈的爱心是伟大的,无私的。
    这个故事感动了我,很久很久…


    2楼2017-03-08 15: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