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庙最大的特点就是门多。最核心的廊院其实就是常规的正殿、寝殿、中门、各一,再加两庑的布局。但是在此之前的漫长前导区却有多达8座门、坊,自南向北分别为: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


首先,金声玉振坊,明嘉靖十七年(据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所附平面图,本贴引用的孔庙内建筑年代大体援引此处)。这个造型是曲阜明清时期最常见的牌坊形制。孔庙、孔林的许多牌坊都是以此为“标准模式”的。孔庙前的四座牌坊式建筑中,除了棂星门造型比较“别致”,其余三座皆大体如此。

棂星门,乾隆十九年。四座牌坊式建筑中最别致的一座。依例设泮桥。

另一个角度。

太和元气坊,明嘉靖十三年。当代的“标准化”牌坊。

院子里的草地和树木。


棂星门以内的的一个院子原本是有横街穿过的。东西二门分别上书“德侔天地”、“道观古今”。街道窄窄的,维持着古代正常交通条件下的尺度。


至圣庙坊,清雍正七年改。一个改字比较让人在意,难道实际创建更早?从造型看,基本是个“标准型”,但多了日月板,一副棂星门的架势。后面紧挨着圣时门,从空间序列考虑,或许这才是应当设置棂星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