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觉回到了10年高三时候的状态,躺在床上的时候带上耳机什么也不想,就随机播放着最爱的那些音乐。
从09年进入耳机吧,玩过了太多器材和设备,也因为这个爱好认识了太多的好兄弟。
才不久刚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婚礼,突然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我都从一个苦逼的高考党,跨过了美好的大学生涯,变成了一个早起晚归的工作狗。
然而有些东西是无法舍弃的,那就是对音乐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是能够让人躺在床上头脑放空的轻松,是疲累不堪时的精神释放,是莫名其妙就会想起从前……
本以为自己已经从“发烧友”这个概念中脱离出来了,就算有着以前梦寐以求的播放器,但用着手机也觉得能够欣赏音乐的本质了。
结果,直到最近到手了一个小玩具,才发现自己还是保持着这一颗HIFI的心脏。虽说我一直认为器材只是为音乐服务,但是如果有更好的器材,能够更好的听到音乐人想在歌曲中表达的东西,这不更是对音乐的一种尊重么?
扯了这么大堆,还没介绍今天的主角:GR-1。

说起便携耳放,这东西现在已经少有厂商在这个东西方面下功夫了,毕竟现在的HIFI级播放器已经足以推动市面上大多数塞子,所以我相信近些年新入坑的烧友们很少听过这个东西了。但是对于经历过便携耳放井喷时期的我们,在到手这小玩具的时候是热泪盈眶的。
想起那个时候,大多数人的播放器还是IPC或者IPV,那白开水一般的声音听起来其实蛮累人的,并且驱动力也不够。不过得益于RWA MOD,通过dock头使其只供解码之用,再接上便携耳放作为调味及驱动,使得er4s之流也能在便携的设备上也能被推的像模像样。想起来,我还实现了当时的梦想:IPV mod+STB3+er4s的组合。
GR-1到手后打开包装看到本体的那一刻,我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以前的便携耳放都是类似于“移动电源”的设计。这个小玩具的几何切割工业设计,以及MIM锌合金熔铸技术和精细的人工打磨,让人光从外观上就已经产生了好感。




便携耳放这东西,一般都是对声音有追求的厂商才会去做的,吃力不一定讨好的工程,至少在我听来,几乎没有应付了事的,GR-1也同样如此。
不过GR-1和之前的那些不同的地方在于,之前诸如STB3、黑鸟或是L3,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加了一些自己对于声音的理解,也就是调味。而GR-1则是更加忠于放大及对声音的控制,应对各种音乐,耳机都能够游刃有余。
在写这篇文之前,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徕声GR-1,在淘宝众筹中的他们售价仅仅才399,怪不得众筹金额已经突破了200%。
这里允许我按着说明书来介绍一下这个小玩具的内部构造,毕竟不这样没法体现出我对它这个价位的惊讶:
(1)采用三粒TI公司的经典旗舰运放芯片OPA2604组成OP+BUF电路。
(2)供电电路采用两颗TI专用电源芯片,提供±7.5V双电源给运放芯片。
(3)滤波电容采用著名的日本ELNA滤波专用电容。
(4)电源开关采用著名的ALPS品牌的双路开关,超过1万次的使用寿命。
(5)采用二颗EVOX 1UF耦合电容和二颗0.1uF旁路电容。
(6)采用专门定制的音量电位器。
(7)采用全金属外壳的耳机座。
(8)外壳采用钛合金一体加工而成。
看了上述介绍,可以说GR-1在堆料上已经诚意满满了,那么关键的声音如何呢?正好手上有着天狼星5678及新牙塞可以试试其调教的功力。

5678作为16年国内最为精彩的一款塞子,声场被撑开了,分离度更高,乐器的定位也更加准确,声音整体更加具有力量感了。感觉GR-1推动5678只是轻描淡写的吹了一口气而已,音量打到四分之一就已经妥妥的搞定,看来说明说上写着能够推动16-150Ω并不是吹牛。

既然20Ω的5678推起来毫不费劲,那再试一下理论上极限推力150Ω的新牙塞会是什么样?
事实证明,150Ω的理论极限值还是太过于保守了。音量键只用打到一半不到声音就已经合适,不得不说,牙塞在大推力的情况下,整体的声音都有了一种质的提升,犹如回到了当年听到第一代牙塞的时候的惊讶。说起来,第一代牙塞让我惊艳的时候,前端也正是我那一套IPV mod+STB3的组合,现在新一代牙塞到手的时候也正好有凯音I5+GR-1的组合。声音犹如让我回到了大学时代,那种让人惊艳的厅堂感,正是牙塞特有的风格。

以上说了这么多,有人可能会发现,其实对于GR-1的声音风格并没有提到太多,正如我前文所提到的,GR-1更加忠实于放大及对声音的控制,声音部分并没有对原来的器材做出太多的调味。所以说,其实连接GR-1不用像以前的便携放大器一样,必须得使用LO口。这意味着其实GR-1也可以和手机所搭配,提升手机不具备的推力和控制力的同时,不会带来两种不同风格调音的结合。如果你满足于当前的设备的调音风格,那么它能够给你现有器材带来不小的提升。

说一点后话。
私以为,便携耳放这个概念于10年初期开始大火,然后慢慢到现在市面上几乎已经见不到多少人在使用这玩意,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之后的HIFI级播放器在自己的调音风格以及推力上面,已经做到了能够应付大多数市面上的一些耳机,在VIVO X1系列开始,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也开始重视起了手机的音质,以至于双ES9028+三OPA1612这类本该出现在HIFI音频设备的电子元件也被塞进了手机里,便携耳放的生存空间便被挤占的越来越小。
GR-1则硬生生的在这一块空间里想要挤占出一条道路。话说回来,GR-1最佳的存在位置是在背包或是挎包里,在能够坐下休息的时候拿出来连上手机或是在家里连上播放器。毕竟这小玩具用料这么足,分量也是不轻。
总的来说,GR-1注定是一款小众化的产品,但其优良的素质和充满诚意的用料,我相信还是会有不少人会喜欢上它。
从09年进入耳机吧,玩过了太多器材和设备,也因为这个爱好认识了太多的好兄弟。
才不久刚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婚礼,突然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我都从一个苦逼的高考党,跨过了美好的大学生涯,变成了一个早起晚归的工作狗。
然而有些东西是无法舍弃的,那就是对音乐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是能够让人躺在床上头脑放空的轻松,是疲累不堪时的精神释放,是莫名其妙就会想起从前……
本以为自己已经从“发烧友”这个概念中脱离出来了,就算有着以前梦寐以求的播放器,但用着手机也觉得能够欣赏音乐的本质了。
结果,直到最近到手了一个小玩具,才发现自己还是保持着这一颗HIFI的心脏。虽说我一直认为器材只是为音乐服务,但是如果有更好的器材,能够更好的听到音乐人想在歌曲中表达的东西,这不更是对音乐的一种尊重么?
扯了这么大堆,还没介绍今天的主角:GR-1。

说起便携耳放,这东西现在已经少有厂商在这个东西方面下功夫了,毕竟现在的HIFI级播放器已经足以推动市面上大多数塞子,所以我相信近些年新入坑的烧友们很少听过这个东西了。但是对于经历过便携耳放井喷时期的我们,在到手这小玩具的时候是热泪盈眶的。
想起那个时候,大多数人的播放器还是IPC或者IPV,那白开水一般的声音听起来其实蛮累人的,并且驱动力也不够。不过得益于RWA MOD,通过dock头使其只供解码之用,再接上便携耳放作为调味及驱动,使得er4s之流也能在便携的设备上也能被推的像模像样。想起来,我还实现了当时的梦想:IPV mod+STB3+er4s的组合。
GR-1到手后打开包装看到本体的那一刻,我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以前的便携耳放都是类似于“移动电源”的设计。这个小玩具的几何切割工业设计,以及MIM锌合金熔铸技术和精细的人工打磨,让人光从外观上就已经产生了好感。




便携耳放这东西,一般都是对声音有追求的厂商才会去做的,吃力不一定讨好的工程,至少在我听来,几乎没有应付了事的,GR-1也同样如此。
不过GR-1和之前的那些不同的地方在于,之前诸如STB3、黑鸟或是L3,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加了一些自己对于声音的理解,也就是调味。而GR-1则是更加忠于放大及对声音的控制,应对各种音乐,耳机都能够游刃有余。
在写这篇文之前,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徕声GR-1,在淘宝众筹中的他们售价仅仅才399,怪不得众筹金额已经突破了200%。
这里允许我按着说明书来介绍一下这个小玩具的内部构造,毕竟不这样没法体现出我对它这个价位的惊讶:
(1)采用三粒TI公司的经典旗舰运放芯片OPA2604组成OP+BUF电路。
(2)供电电路采用两颗TI专用电源芯片,提供±7.5V双电源给运放芯片。
(3)滤波电容采用著名的日本ELNA滤波专用电容。
(4)电源开关采用著名的ALPS品牌的双路开关,超过1万次的使用寿命。
(5)采用二颗EVOX 1UF耦合电容和二颗0.1uF旁路电容。
(6)采用专门定制的音量电位器。
(7)采用全金属外壳的耳机座。
(8)外壳采用钛合金一体加工而成。
看了上述介绍,可以说GR-1在堆料上已经诚意满满了,那么关键的声音如何呢?正好手上有着天狼星5678及新牙塞可以试试其调教的功力。

5678作为16年国内最为精彩的一款塞子,声场被撑开了,分离度更高,乐器的定位也更加准确,声音整体更加具有力量感了。感觉GR-1推动5678只是轻描淡写的吹了一口气而已,音量打到四分之一就已经妥妥的搞定,看来说明说上写着能够推动16-150Ω并不是吹牛。

既然20Ω的5678推起来毫不费劲,那再试一下理论上极限推力150Ω的新牙塞会是什么样?
事实证明,150Ω的理论极限值还是太过于保守了。音量键只用打到一半不到声音就已经合适,不得不说,牙塞在大推力的情况下,整体的声音都有了一种质的提升,犹如回到了当年听到第一代牙塞的时候的惊讶。说起来,第一代牙塞让我惊艳的时候,前端也正是我那一套IPV mod+STB3的组合,现在新一代牙塞到手的时候也正好有凯音I5+GR-1的组合。声音犹如让我回到了大学时代,那种让人惊艳的厅堂感,正是牙塞特有的风格。

以上说了这么多,有人可能会发现,其实对于GR-1的声音风格并没有提到太多,正如我前文所提到的,GR-1更加忠实于放大及对声音的控制,声音部分并没有对原来的器材做出太多的调味。所以说,其实连接GR-1不用像以前的便携放大器一样,必须得使用LO口。这意味着其实GR-1也可以和手机所搭配,提升手机不具备的推力和控制力的同时,不会带来两种不同风格调音的结合。如果你满足于当前的设备的调音风格,那么它能够给你现有器材带来不小的提升。

说一点后话。
私以为,便携耳放这个概念于10年初期开始大火,然后慢慢到现在市面上几乎已经见不到多少人在使用这玩意,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之后的HIFI级播放器在自己的调音风格以及推力上面,已经做到了能够应付大多数市面上的一些耳机,在VIVO X1系列开始,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也开始重视起了手机的音质,以至于双ES9028+三OPA1612这类本该出现在HIFI音频设备的电子元件也被塞进了手机里,便携耳放的生存空间便被挤占的越来越小。
GR-1则硬生生的在这一块空间里想要挤占出一条道路。话说回来,GR-1最佳的存在位置是在背包或是挎包里,在能够坐下休息的时候拿出来连上手机或是在家里连上播放器。毕竟这小玩具用料这么足,分量也是不轻。
总的来说,GR-1注定是一款小众化的产品,但其优良的素质和充满诚意的用料,我相信还是会有不少人会喜欢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