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内蒙古“北疆楷模”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我市进行巡回宣讲,一场场生动感人的报告,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迹,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输电管理处职工们没有惊人的壮举,但有着对带电作业执著的敬业精神;他们没有辉煌的经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守护着千里供电大动脉,实现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成立于1990年的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现有职工85人,其中党员30人,复转军人38人,平均年龄37岁,担负着乌海地区35至220千伏不同电压等级总共107条1360公里输电线路的线路运行、高空检修和带电作业。
在输电管理处,一面墙上贴满了照片,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输电处职工经常在30多米高的架空线路上进行检修,有时作业高度甚至会达到100多米。高压线路大多在野外、在沙漠中、在山崖边,输电管理处职工平时巡线光是走路就很辛苦,有时遇到紧急抢修任务,车到不了山顶,他们就背着沉甸甸的工器具,深一脚浅一脚地上山,他们时常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时常被凛冽的风刮在脸上如同刀割一样,一年四季风餐露宿,就着山风吃面包、喝凉水都是平常事,然而他们却无怨无悔。每年输电巡线工人均巡检3000公里,输电检修工人均攀登杆塔200基、紧固螺丝3000道。
2012年7月24日,乌海地区遭受9级暴风雨袭击,导致京海电厂35千伏用户线路38号塔拦腰折断,造成发电厂暂时停运。输电处立即组织人员投入抢修,历时14个小时,于次日凌晨4点,临时抢修塔搭建完毕。凌晨6时,京海电厂水源地专线35千伏线路一次性送电成功,恢复运行。
去年七月份,输电处工作人员在220千伏千库线更换光缆线夹。一连几个小时在烈日下工作,每个人的工作服都被汗水浸透。尽管出发时每人都备足了水,可是架不住骄阳似火,不到中午水就喝完了。大伙儿发现牧民家废弃的院里有一口储水井,水面上漂浮着枯草烂叶,大伙儿拨开水面上的树叶柴草,脱下安全帽,每人舀了一帽壳水,喝得好不痛快。
27年来,输电管理处的职工在艰苦枯燥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足迹不仅留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也留在渺无人烟的悬崖峭壁上,他们用双脚丈量每一米线路,用双手点亮每一盏明灯。输电管理处2011、2015两年实现220千伏线路全年“零故障、零跳闸”,创造了内蒙古电力公司同等级线路安全运行最高纪录。(记者 张程)
输电管理处职工们没有惊人的壮举,但有着对带电作业执著的敬业精神;他们没有辉煌的经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守护着千里供电大动脉,实现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成立于1990年的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现有职工85人,其中党员30人,复转军人38人,平均年龄37岁,担负着乌海地区35至220千伏不同电压等级总共107条1360公里输电线路的线路运行、高空检修和带电作业。
在输电管理处,一面墙上贴满了照片,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输电处职工经常在30多米高的架空线路上进行检修,有时作业高度甚至会达到100多米。高压线路大多在野外、在沙漠中、在山崖边,输电管理处职工平时巡线光是走路就很辛苦,有时遇到紧急抢修任务,车到不了山顶,他们就背着沉甸甸的工器具,深一脚浅一脚地上山,他们时常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时常被凛冽的风刮在脸上如同刀割一样,一年四季风餐露宿,就着山风吃面包、喝凉水都是平常事,然而他们却无怨无悔。每年输电巡线工人均巡检3000公里,输电检修工人均攀登杆塔200基、紧固螺丝3000道。
2012年7月24日,乌海地区遭受9级暴风雨袭击,导致京海电厂35千伏用户线路38号塔拦腰折断,造成发电厂暂时停运。输电处立即组织人员投入抢修,历时14个小时,于次日凌晨4点,临时抢修塔搭建完毕。凌晨6时,京海电厂水源地专线35千伏线路一次性送电成功,恢复运行。
去年七月份,输电处工作人员在220千伏千库线更换光缆线夹。一连几个小时在烈日下工作,每个人的工作服都被汗水浸透。尽管出发时每人都备足了水,可是架不住骄阳似火,不到中午水就喝完了。大伙儿发现牧民家废弃的院里有一口储水井,水面上漂浮着枯草烂叶,大伙儿拨开水面上的树叶柴草,脱下安全帽,每人舀了一帽壳水,喝得好不痛快。
27年来,输电管理处的职工在艰苦枯燥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足迹不仅留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也留在渺无人烟的悬崖峭壁上,他们用双脚丈量每一米线路,用双手点亮每一盏明灯。输电管理处2011、2015两年实现220千伏线路全年“零故障、零跳闸”,创造了内蒙古电力公司同等级线路安全运行最高纪录。(记者 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