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风情吧 关注:157贴子:1,820

他曾是中国最有才的风流富二代,38岁却跑去当和尚成一代高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这么一个富二代:从小家财万贯;年少时风流不羁,和名妓上演一出爱恋戏码;中年时当演员、搞音乐,轻断食;晚年却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29 10:40回复
    前半生浪迹燕市,厮磨金粉;后半生晨钟暮鼓,青灯古佛度流年。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别人的好几辈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3-29 10:46
    回复
      2025-08-08 23:19: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故居李宅,李家世代经商,到李叔同已经是名门望族,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李叔同早早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8岁读四书五经,13岁攻历朝书法,15岁那年惊才绝艳,名噪一时。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3-29 10:47
      回复
        自古少年多风流,李叔同也不例外。一次花间酒肆的消遣,他对名伶杨翠喜一见倾心。看你浓妆艳抹,顾盼流转,与你花前月下,赏月谈情。年少时的爱恋总是很简单。可命运总爱开玩笑,杨翠喜后来无奈嫁作商人妇,一段青涩美好的爱恋从此烟消云散。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3-29 10:49
        回复
          18岁时,母亲为他做主,迎娶商户之女。只是仅凭父母之命的婚姻怎会幸福,苦闷的李叔同把自己扎进艺术的海洋里。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3-29 10:50
          回复
            恰逢国家遭难,年轻气盛的李叔同参加维新变法,一腔热血的他还刻下一枚“南海康君是吾师”的印章以表心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3-29 10:51
            回复
              历史验证了这场变法的惨败,李叔同仓皇下奉母携眷逃往上海。上海灯红酒绿,无处发泄的李叔同沉迷于柳巷花间,交友宴饮,赌书泼墨,挥金如土的他还在上海滩粉墨登场,表演京剧。戏里演绎悲欢离合,戏外感受凡尘俗世的荒唐、绚烂与黯败,在一副寄情声色的皮囊下暗藏着一颗寻找归宿的灵魂。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3-29 10:52
              回复
                就在这年少意气,滚滚红尘路上彷徨迷茫时,25岁的李叔同又遭遇变故:年仅46岁的生母辞世。匆匆把母亲送回故居安葬,一向大胆的他不顾世俗眼光在四百多来宾面前自弹钢琴,省掉一切繁文缛节,引起轰动。理想失意,生母离世,反思过去种种轻颓之举悔恨不已,他只身一人,远赴日本。一去就是六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3-29 10:56
                回复
                  2025-08-08 23:13: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日本,他考进了东京美术学院,学习西洋油画与剧本创作,将满腔的悲愤和一身的才情,埋藏在沉默的丹青与跳动的音符之间 。本就天资聪颖,加上后天严格自律,李叔同艺术造诣颇深,名气渐长的他还吸引报纸采访。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3-29 10:57
                  回复
                    他已无暇顾及其他,因为他正忙着排练《茶花女》,而他扮演的正是女主角茶花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3-29 10:59
                    回复
                      不出意料,李叔同又火了,因为不落窠臼的男扮女装,因为惊为天人的演艺天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3-29 11:00
                      回复
                        那时,李叔同等同于火的代名词,但对这个桀骜的天才大家敬之亦远之,唯独一位日本女子走进他心里。两人因为绘画相识,不久结发为夫妻,1911年4月,李叔同学成携妻回国。阔别祖国的六年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迷茫了三十年,李叔同找到了自己用武之地,他任教于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投身教育事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3-29 11:01
                        回复
                          浮华几十载,李叔同对人生有了新的见识。他本精通文墨,各种艺术学科,更深知美育的重要性。每次提前备好板书,耐心而温和的教导学生。如今著名的漫画家丰子恺当初是个调皮小孩,当年差点被退学。但李叔同站了出来,力挺学生,夸奖丰子恺天资无限,是个可育的苗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3-29 11:05
                          回复
                            他不但带学生领略艺术的美妙,还贴心地帮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学生刘质平想去日本留学,经济拮据就是李叔同解囊相助。教书育人,也许可以换来内心的平和,但身世沉浮,朋友一个个远离,深感世事空幻无常却又无能为力,他含泪写下《送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3-29 11:06
                            回复
                              2025-08-08 23:07: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寂寥惆怅,深远绵长,这正是他的心境,孤寂的他性情变得越发孤僻,常常一个人掩门伏案,自顾写诗作画,或学习佛经,渐有所悟。1916年,夏丏尊躲到凉亭里吃茶,一句“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当和尚倒是挺好的”彻底击中李叔同。他去虎跑寺断食20天。晨钟暮鼓,青灯佛卷,远离浮华尘嚣,灵魂漂浮四十年,他似乎找到最终归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3-29 1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