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逛留印 小性,刻薄,作者说了,宝玉也说了
连宝玉夸黛玉凤姐伶牙俐齿招人疼时,贾母不认同,不接话,反而说薛宝钗这点不错,显然贾母也觉得林黛玉小性和刻薄
---------这位亲,我口才不好试着解释解释。真不记得宝玉作者什么时候说黛玉刻薄小性了。黛玉的小性刻薄都是表现爱情的排他性专一性,如果按此标准,全天下所有的女孩恋爱时表现除了排他性都算是小性刻薄,既然如此,贾母宝玉当然没有反驳的必要,女孩子恋爱时全都算小性刻薄,都是这样的呀。
可评价宝钗可不是从爱情当中的表现来评价的。记得看过网友风之子的分析很有道理。原贴https://tieba.baidu.com/p/5045549113?pid=105677626415#105677626415
大致意思是第二十回,宝玉一大早的就去到黛玉房里,和湘云黛玉一起梳洗,这可气坏了贤袭人。所谓:
袭人冷笑道:“我那里敢动气!只是从今以后别再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伏侍你,再别来支使我。我仍旧还伏侍老太太去。”
一个丫鬟可以气宝玉到黛玉房里去,一个小姐为何不能恼宝玉从宝钗房里来?袭人可以生气,偏偏黛玉恼不得?岂不怪哉?
所以第二十一回写袭人之恼,其实仍是为第二十回黛玉之恼作答辩。雪芹爱黛玉之甚,令人感叹。
真真有趣。黛玉恼,因宝玉从宝钗房里来。袭人气,是宝玉到黛玉房里去。
而袭人的背后,立着宝钗的身影。不信来看:
忽见宝钗走来,因问道:“宝兄弟那去了?”袭人含笑道:“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宝钗听说,心中明白。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
宝钗便在炕上坐了,【庚辰双行夹批:好!逐回细看,宝卿待人接物,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今日“便在炕上坐了”,盖深取袭卿矣。二人文字,此回为始。详批于此,诸公请记之。】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原来此过节当中,宝钗来过。而且以此为由,深取袭人,引为知己。这便是宝钗和袭人的相契,起因竟然是宝玉到黛玉房里去。有趣有趣。我特意留了两条脂批,读者诸君自去体味。
果然,宝钗和袭人一番深谈之后,等到宝玉从黛玉房里回来,是这样的:
一时宝玉来了,宝钗方出去。
原本来寻宝玉的宝钗,见到宝玉了,反而一言不发走了。正如宝玉所言:
“怎么宝姐姐和你说的这么热闹,见我进来就跑了?”
这说明宝钗也是生气了。
呵呵呵。这下,第二十回黛玉之恼和第二十一回袭人之气,这双峰对峙一击两鸣的真意出矣,乃是黛玉之恼与宝钗之气。黛玉恼宝玉从宝钗房里来,宝钗气宝玉到黛玉房里去。
宝钗和黛玉,其实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好到哪里去。动了情的人是没有对错的,只有厚薄远近。
----------------所以宝钗算不算小性刻薄呢。我常常抱怨曹雪芹把黛玉的缺点写的太明白把宝钗的缺点写的太隐晦,尽管我也喜欢宝钗,可曹作家就是这写法,明贬暗褒扬或者明褒暗贬,有什么办法呢,就是要让你弯弯绕
连宝玉夸黛玉凤姐伶牙俐齿招人疼时,贾母不认同,不接话,反而说薛宝钗这点不错,显然贾母也觉得林黛玉小性和刻薄
---------这位亲,我口才不好试着解释解释。真不记得宝玉作者什么时候说黛玉刻薄小性了。黛玉的小性刻薄都是表现爱情的排他性专一性,如果按此标准,全天下所有的女孩恋爱时表现除了排他性都算是小性刻薄,既然如此,贾母宝玉当然没有反驳的必要,女孩子恋爱时全都算小性刻薄,都是这样的呀。
可评价宝钗可不是从爱情当中的表现来评价的。记得看过网友风之子的分析很有道理。原贴https://tieba.baidu.com/p/5045549113?pid=105677626415#105677626415
大致意思是第二十回,宝玉一大早的就去到黛玉房里,和湘云黛玉一起梳洗,这可气坏了贤袭人。所谓:
袭人冷笑道:“我那里敢动气!只是从今以后别再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伏侍你,再别来支使我。我仍旧还伏侍老太太去。”
一个丫鬟可以气宝玉到黛玉房里去,一个小姐为何不能恼宝玉从宝钗房里来?袭人可以生气,偏偏黛玉恼不得?岂不怪哉?
所以第二十一回写袭人之恼,其实仍是为第二十回黛玉之恼作答辩。雪芹爱黛玉之甚,令人感叹。
真真有趣。黛玉恼,因宝玉从宝钗房里来。袭人气,是宝玉到黛玉房里去。
而袭人的背后,立着宝钗的身影。不信来看:
忽见宝钗走来,因问道:“宝兄弟那去了?”袭人含笑道:“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宝钗听说,心中明白。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
宝钗便在炕上坐了,【庚辰双行夹批:好!逐回细看,宝卿待人接物,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今日“便在炕上坐了”,盖深取袭卿矣。二人文字,此回为始。详批于此,诸公请记之。】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原来此过节当中,宝钗来过。而且以此为由,深取袭人,引为知己。这便是宝钗和袭人的相契,起因竟然是宝玉到黛玉房里去。有趣有趣。我特意留了两条脂批,读者诸君自去体味。
果然,宝钗和袭人一番深谈之后,等到宝玉从黛玉房里回来,是这样的:
一时宝玉来了,宝钗方出去。
原本来寻宝玉的宝钗,见到宝玉了,反而一言不发走了。正如宝玉所言:
“怎么宝姐姐和你说的这么热闹,见我进来就跑了?”
这说明宝钗也是生气了。
呵呵呵。这下,第二十回黛玉之恼和第二十一回袭人之气,这双峰对峙一击两鸣的真意出矣,乃是黛玉之恼与宝钗之气。黛玉恼宝玉从宝钗房里来,宝钗气宝玉到黛玉房里去。
宝钗和黛玉,其实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好到哪里去。动了情的人是没有对错的,只有厚薄远近。
----------------所以宝钗算不算小性刻薄呢。我常常抱怨曹雪芹把黛玉的缺点写的太明白把宝钗的缺点写的太隐晦,尽管我也喜欢宝钗,可曹作家就是这写法,明贬暗褒扬或者明褒暗贬,有什么办法呢,就是要让你弯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