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也只是一个电脑爱好者,而且是文科生,不具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写下这篇东西,只能算一介票友非专业的肤浅认识,是非常简陋的一篇东西,供大家参考,请大家多指正。
人生第一台电脑就是AMD,所以对这个品牌有特殊的感情,除了笔记本,只要装机,不管是自己的,父母的,别人的,都是用的AMD的U,美其名曰性价比,其实就是“穷”(开个玩笑),diy的乐趣就在于此,倒不见得全是价格的原因。(中间在推土机、打桩机时代,也有过一段叛变,汗颜)
得知Ryzen的发布,应该是非常惊喜和开心的,这一等就是两年。真的发布前,却因为项目加班,没赶上京东等渠道的首发。但这挡不住我的热情,三个小时,我就在咸鱼用很(jian)有(de)诚(ke)意(yi)的价格把6700k+z170甩出,让机箱为Ryzen腾出空间,并通过群主联系落实好了主板和Cpu(感谢群主,不是做广告)。
在收入支配相对自由的情况下,我直接选择了1800x(目前来看,从实惠角度还是1700最佳),主板开始买的是Asus Prime X370-pro,后来为了更好的了解Ryzen平台,还是折腾的上了Rog C6H。(实际上,目前性价比最佳的应该是1200-1600的X370板子,只超3.7G可以选择材料较好的B350板子,600-800的价格区间)
第一部分 CPU超频
1、Cpu超频简单可以分为两种:
(1)bios超频;
(2)软件超频。
更早期DIY年代,有资深玩家尝试过对cpu针脚,主板电路进行改造。
基于AMD官方软件Ryzen Master,以及各个主板厂商的软件在windows系统下的超频,就不专门讨论了,新手可以借此练练手,一般来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发生错误也容易挽回。我们这里主要讨论在bios下超频。(主要依托于Asus的x370 pro和c6h)
2、Cpu主频
主频直接决定Cpu在单位时间内的运算能力,但不同设计理念,不同架构,相同频率可能实际运算能力有较大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推土机,打桩机时代,AMD虽然也有8核架构,主频也可以超过4G,5G,仍然被I5默秒全。还好锐龙回来了。
最简单的公式,大家可能有印象:
主频=倍频*外频
在amd的体系中,还在倍频、外频中中引入了分频(did)的概念,这就是大家会在系统中看到fid,did等参数的原因,映泰最明显。
倍频=fid/did*2
did的区间8-16(目前只能取数8或16),fid的区间0-512。
简单来说,如果fid=160,did=8,那么倍频=160/8*2=40,在外频(bclk)=100mhz的情况下,主频=40*100mhz=4000mhz=4Ghz
Fid、did在有些主板中被记载成16进制,此时74=7*16+4=116(十进制) 9d=9*16+13=157
使用fid、did设置倍频,通常频率变动率更小。
3、超频实践
一般来说,AM4平台还是优先通过调节倍频达到超频的目的,外频超频一般需要主板配备独立时钟芯片,目前在售的主板中,有4款主板支持,分别是:
(1)华硕 RoG C6H;
(2)华擎 太极、专业版;
(3)技嘉 gaming K7
微星最高端板子都不支持超外频,这可能也是影响其销量的一个小原因。(当然应该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价格、供电、外观等)
只调节倍频的话,相对比较简单,简单到只需调整倍频(ratio)、和cpu电压。
bios中,cpu vcore、cpu vdd,cpu core voltage通常指的都是cpu电压,调节电压通常有3种模式,分别是:
(1)固定模式 fixed mode
(2)补偿模式 offset mode
(3)自动模式 auto
在选择固定模式时,主板会锁定cpu电压,补偿模式中,会设定cpu电压上限,让主板或cpu电压控制模块在上限范围内自动选择电压,自动模式是主板根据主频设定,自动调节电压。
第一种、第二种电压调节模式没有本质区别,个人比较倾向第二种,让cpu电压根据负载上下调节,这样一个是绿色节能,一个是cpu目前的调整模块智能化程度已经非常先进了。
第三种模式一般不推荐,除非在调试内存、pcie时,为了系统稳定而选择。
下面给出常用频率的参考电压区间:
大区间 小区间
3.7G 1.12v-1.22v 1.15v-1.20v
3.8G 1.22v-1.32v 1.25v-1.30v
3.85G 1.25v-1.35v 1.28v-1.32v
3.9G 1.28v-1.38v 1.30v-1.35v
4.0G 1.28v+ 1.33v-1.45v(真的是看人品和运气)
上面没有区分1700、1700x、1800x,其实3.9G以下,三个cpu的体质表现非常接近,特别是首批发货产品。4.0G以上,就是概率区间了,理论上1800X>1700X>1700。
我还有一个感觉,3.8G以上,即使同频率也是1800x跑分高,可能是由于1800x的内存、主板、电源更好,稳定性更高,所以表现更好,这种表现也只是一种小范围的偏差,甚至是测量误差。
某些主板电源调节用的也是16进制的数字,公式不知道,调节时,使用小键盘+号,减号,目标电压数字也会随之改变。
目前,多数AM4主板上,倍频的调节步进是0.25。
建议关掉 cpu core performance auto boost,一般在高级—cpu设置—amd csm(?好像是这个选项),其实也是心里作用。
4、超频的温度、稳定性等
超频完成后,需要进一步检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这里的一般步骤包括:
(1)成功点亮机器
(2)成功进入windows系统
(3)成功经受烤机软件检测,按照烤机强度从低高的顺序,包括:
日常 工作
CPU-Z stress cpu 10分钟 无意义
Aida64 (单选fpu) 测试 30分钟 2个小时
Cinebench R15 cpu测试 连续10次 连续30次
Prime95 第三项blend测试 半小时 2小时
旋风象棋(多线程烤机) 10分钟 2小时
以上压力测试,请密切关注aida64传感器中的温度、电压、功耗、风扇转速等事项,以防机器发生过热。如果完成测试,不蓝屏、不黑屏,而且音频、视频、上网、摄像头等基本功能完好,证明通过了测试。
不能通过日常测试的电压和频率,实际上是存在较大隐患的,不建议长期使用。即使通过上述测试,建议频率、电压都不要采用极限数字,可以稍许放松一点。
使用建议:对Ryzen来说,日常使用建议在1.35v以内,第一警戒线为1.40v;第二警戒线为1.50v。风冷日常控制在cpu和二极管55度以内的水平。
根据AMD的计划,5月份出台的bios,有可能会大幅改善超频能力,所以目前不建议过早极限使用U。
5、华硕digi+ power control
(1)请将主板cpu电压防掉压(CPU Load-line Calibration)开在auto,或者3级以上,否则有可能开机失败。
(2)请将内存、cpu 供电相位等设置为 “优化” ,包括CPU Power Duty Control、CPU Power Phase Control、DRAM Power Phase Control等选项,选择 Optimized,如果超频幅度大,可考虑选择极致,即extreme。
(3)CPU Current Capability 建议选择 auto,或者120%-130%,在尝(zhe)试(teng)4.2G甚至更高频率,请记得改回auto,否则您可能要保修或换新了。
(4)VRM Spread Spectrum建议超频关闭。
(5)其他选项不做进一步探讨,目前看不出更多影响,或者影响的程度,建议auto。
6、外频调节(c6h为例)
AMD的惯例,外频超频,会比倍频超频,在同等主频下获得更好的效能,以及更小的电压,但是目前Ryzen并无此种迹象,而且南桥频率不能锁定,可能会对pcie、m2设备造成较大压力。
除了获得更高的内存频率,其实目前并无必要调节外频。
在C6H中,外频选项为BCLK frequency,下面也同样带有fid,did选项。外频调节范围为40-300,did=5时,调节步进为0.2mhz。调节外频时,应相应调节倍频,以防目标主频过高。
第二部分 内存超频
1、内存颗粒
内存的发展历史和各类规范就不赘述了,大家应该都知道,AM4平台是DDR4内存,目前,不管内存上贴着什么牌子,颗粒主要就来自于三家厂家:镁光、海力士(hynix),三星(sec)。
从工艺和颗粒表现上看,三星最优,海力士次之,镁光再次之。
早期的AM4主板,对内存非常挑剔,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DRAM Command Rate 不能自由选择 1T 2T,导致2T的内存不能开机或不能顺利跑上预设最高频率。
1T拥有较少的延迟,较佳的系统内存效能。却较差的兼容性。适合您的DIMM未插满时。2T拥有较久的延迟、差很多的系统内存较能。较高的兼容性、稳定性。适合您的DIMM已全部插满时。
(2)8G双面条,单颗粒512M等早期内存的兼容性不好,他们要求的内存控制器电压(cpu soc voltage)一般在1.1v,ddr4的标准有两个,早期为1.1v,目前在0.9v,而多数板子预设了0.9v。
(3)DRAM启动电压给的较低。
下面给出三种颗粒的基本表现和超频表现(摘选自阿加斯特公众号):
2133MHz:镁光、镁光白片,混搭杂颗粒
2400-2933 MHz:镁光、海力士AFR
3000 MHz:镁光、海力士AFR
3000-3333 MHz:海力士AFR、三星B Die
3333-4266 MHz:三星B Die
2、超频实践
看完了内存颗粒,我们来讨论下内存的频率调整,严格意义上,3200频率以内,或是xmp记载频率以内应带都不算超频。
要想达成双通道3200的频率目标,你必须:
(1)拥有三星b-die颗粒的单面内存条;(是否单面,请看cpu-z spd选项卡中的记载)
(2)更新好bios的主板;
(3)合理的电压设置。
以x370 pro为例,建议设置的选项:
(1)频率选择3200;
(2)Cpu Soc voltage选择1.1v,一般不要超过1.25v(三星b-die为1.1v-1.35v)
(3)内存电压 dram voltage 设置为1.35v。
如果还是有困难,建议调节以下两项选项:
(1)Vttddr 0.65-0.695v,一般不超过0.7v;
(2)DRAM Power Phase Control 选择 extreme。
如果还是不行,一般来说,要么您买了假三星,要么您的主板bios存在缺陷,清及时联系JS更换,理直气壮的。
AGESA微代码更新到1.0.0.4a后,内存延迟降低了6ns,部分海力士内存也可顺利超频至3200Mhz。
3200下三星B-die的时序,标准为14-14-14-14-34,极限为12-12-12-12-25(dram voltage 1.5v,cpu soc voltage 1.25v, vttddr 0.70v )
3、超频进阶(三星b-die)
当看到z170内存日常频率极限(非专业)提升到4000-4200,Ryzen的表现还是较弱的,以c6h为例,给出3466,3600的频率参考。
Freqency BCLK Dram voltage CPU soc voltage Vddttr(=内存电压*0.5)tCL
频率 外频 内存电压 内存控制器电压 内存基准电压 时序
3466 118.2 1.4v 1.15v 0.65v-0.69v 14-14-14-14-34
3600 122.8 1.5v 1.25v 0.69-0.72v 16-16-16-16-36
目前,仍然未能有3600以上超频成功案例,c6h的0082、0083测试版bios中直接集成了oc3600mhz的选项,但未曾测试。
人生第一台电脑就是AMD,所以对这个品牌有特殊的感情,除了笔记本,只要装机,不管是自己的,父母的,别人的,都是用的AMD的U,美其名曰性价比,其实就是“穷”(开个玩笑),diy的乐趣就在于此,倒不见得全是价格的原因。(中间在推土机、打桩机时代,也有过一段叛变,汗颜)
得知Ryzen的发布,应该是非常惊喜和开心的,这一等就是两年。真的发布前,却因为项目加班,没赶上京东等渠道的首发。但这挡不住我的热情,三个小时,我就在咸鱼用很(jian)有(de)诚(ke)意(yi)的价格把6700k+z170甩出,让机箱为Ryzen腾出空间,并通过群主联系落实好了主板和Cpu(感谢群主,不是做广告)。
在收入支配相对自由的情况下,我直接选择了1800x(目前来看,从实惠角度还是1700最佳),主板开始买的是Asus Prime X370-pro,后来为了更好的了解Ryzen平台,还是折腾的上了Rog C6H。(实际上,目前性价比最佳的应该是1200-1600的X370板子,只超3.7G可以选择材料较好的B350板子,600-800的价格区间)
第一部分 CPU超频
1、Cpu超频简单可以分为两种:
(1)bios超频;
(2)软件超频。
更早期DIY年代,有资深玩家尝试过对cpu针脚,主板电路进行改造。
基于AMD官方软件Ryzen Master,以及各个主板厂商的软件在windows系统下的超频,就不专门讨论了,新手可以借此练练手,一般来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发生错误也容易挽回。我们这里主要讨论在bios下超频。(主要依托于Asus的x370 pro和c6h)
2、Cpu主频
主频直接决定Cpu在单位时间内的运算能力,但不同设计理念,不同架构,相同频率可能实际运算能力有较大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推土机,打桩机时代,AMD虽然也有8核架构,主频也可以超过4G,5G,仍然被I5默秒全。还好锐龙回来了。
最简单的公式,大家可能有印象:
主频=倍频*外频
在amd的体系中,还在倍频、外频中中引入了分频(did)的概念,这就是大家会在系统中看到fid,did等参数的原因,映泰最明显。
倍频=fid/did*2
did的区间8-16(目前只能取数8或16),fid的区间0-512。
简单来说,如果fid=160,did=8,那么倍频=160/8*2=40,在外频(bclk)=100mhz的情况下,主频=40*100mhz=4000mhz=4Ghz
Fid、did在有些主板中被记载成16进制,此时74=7*16+4=116(十进制) 9d=9*16+13=157
使用fid、did设置倍频,通常频率变动率更小。
3、超频实践
一般来说,AM4平台还是优先通过调节倍频达到超频的目的,外频超频一般需要主板配备独立时钟芯片,目前在售的主板中,有4款主板支持,分别是:
(1)华硕 RoG C6H;
(2)华擎 太极、专业版;
(3)技嘉 gaming K7
微星最高端板子都不支持超外频,这可能也是影响其销量的一个小原因。(当然应该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价格、供电、外观等)
只调节倍频的话,相对比较简单,简单到只需调整倍频(ratio)、和cpu电压。
bios中,cpu vcore、cpu vdd,cpu core voltage通常指的都是cpu电压,调节电压通常有3种模式,分别是:
(1)固定模式 fixed mode
(2)补偿模式 offset mode
(3)自动模式 auto
在选择固定模式时,主板会锁定cpu电压,补偿模式中,会设定cpu电压上限,让主板或cpu电压控制模块在上限范围内自动选择电压,自动模式是主板根据主频设定,自动调节电压。
第一种、第二种电压调节模式没有本质区别,个人比较倾向第二种,让cpu电压根据负载上下调节,这样一个是绿色节能,一个是cpu目前的调整模块智能化程度已经非常先进了。
第三种模式一般不推荐,除非在调试内存、pcie时,为了系统稳定而选择。
下面给出常用频率的参考电压区间:
大区间 小区间
3.7G 1.12v-1.22v 1.15v-1.20v
3.8G 1.22v-1.32v 1.25v-1.30v
3.85G 1.25v-1.35v 1.28v-1.32v
3.9G 1.28v-1.38v 1.30v-1.35v
4.0G 1.28v+ 1.33v-1.45v(真的是看人品和运气)
上面没有区分1700、1700x、1800x,其实3.9G以下,三个cpu的体质表现非常接近,特别是首批发货产品。4.0G以上,就是概率区间了,理论上1800X>1700X>1700。
我还有一个感觉,3.8G以上,即使同频率也是1800x跑分高,可能是由于1800x的内存、主板、电源更好,稳定性更高,所以表现更好,这种表现也只是一种小范围的偏差,甚至是测量误差。
某些主板电源调节用的也是16进制的数字,公式不知道,调节时,使用小键盘+号,减号,目标电压数字也会随之改变。
目前,多数AM4主板上,倍频的调节步进是0.25。
建议关掉 cpu core performance auto boost,一般在高级—cpu设置—amd csm(?好像是这个选项),其实也是心里作用。
4、超频的温度、稳定性等
超频完成后,需要进一步检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这里的一般步骤包括:
(1)成功点亮机器
(2)成功进入windows系统
(3)成功经受烤机软件检测,按照烤机强度从低高的顺序,包括:
日常 工作
CPU-Z stress cpu 10分钟 无意义
Aida64 (单选fpu) 测试 30分钟 2个小时
Cinebench R15 cpu测试 连续10次 连续30次
Prime95 第三项blend测试 半小时 2小时
旋风象棋(多线程烤机) 10分钟 2小时
以上压力测试,请密切关注aida64传感器中的温度、电压、功耗、风扇转速等事项,以防机器发生过热。如果完成测试,不蓝屏、不黑屏,而且音频、视频、上网、摄像头等基本功能完好,证明通过了测试。
不能通过日常测试的电压和频率,实际上是存在较大隐患的,不建议长期使用。即使通过上述测试,建议频率、电压都不要采用极限数字,可以稍许放松一点。
使用建议:对Ryzen来说,日常使用建议在1.35v以内,第一警戒线为1.40v;第二警戒线为1.50v。风冷日常控制在cpu和二极管55度以内的水平。
根据AMD的计划,5月份出台的bios,有可能会大幅改善超频能力,所以目前不建议过早极限使用U。
5、华硕digi+ power control
(1)请将主板cpu电压防掉压(CPU Load-line Calibration)开在auto,或者3级以上,否则有可能开机失败。
(2)请将内存、cpu 供电相位等设置为 “优化” ,包括CPU Power Duty Control、CPU Power Phase Control、DRAM Power Phase Control等选项,选择 Optimized,如果超频幅度大,可考虑选择极致,即extreme。
(3)CPU Current Capability 建议选择 auto,或者120%-130%,在尝(zhe)试(teng)4.2G甚至更高频率,请记得改回auto,否则您可能要保修或换新了。
(4)VRM Spread Spectrum建议超频关闭。
(5)其他选项不做进一步探讨,目前看不出更多影响,或者影响的程度,建议auto。
6、外频调节(c6h为例)
AMD的惯例,外频超频,会比倍频超频,在同等主频下获得更好的效能,以及更小的电压,但是目前Ryzen并无此种迹象,而且南桥频率不能锁定,可能会对pcie、m2设备造成较大压力。
除了获得更高的内存频率,其实目前并无必要调节外频。
在C6H中,外频选项为BCLK frequency,下面也同样带有fid,did选项。外频调节范围为40-300,did=5时,调节步进为0.2mhz。调节外频时,应相应调节倍频,以防目标主频过高。
第二部分 内存超频
1、内存颗粒
内存的发展历史和各类规范就不赘述了,大家应该都知道,AM4平台是DDR4内存,目前,不管内存上贴着什么牌子,颗粒主要就来自于三家厂家:镁光、海力士(hynix),三星(sec)。
从工艺和颗粒表现上看,三星最优,海力士次之,镁光再次之。
早期的AM4主板,对内存非常挑剔,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DRAM Command Rate 不能自由选择 1T 2T,导致2T的内存不能开机或不能顺利跑上预设最高频率。
1T拥有较少的延迟,较佳的系统内存效能。却较差的兼容性。适合您的DIMM未插满时。2T拥有较久的延迟、差很多的系统内存较能。较高的兼容性、稳定性。适合您的DIMM已全部插满时。
(2)8G双面条,单颗粒512M等早期内存的兼容性不好,他们要求的内存控制器电压(cpu soc voltage)一般在1.1v,ddr4的标准有两个,早期为1.1v,目前在0.9v,而多数板子预设了0.9v。
(3)DRAM启动电压给的较低。
下面给出三种颗粒的基本表现和超频表现(摘选自阿加斯特公众号):
2133MHz:镁光、镁光白片,混搭杂颗粒
2400-2933 MHz:镁光、海力士AFR
3000 MHz:镁光、海力士AFR
3000-3333 MHz:海力士AFR、三星B Die
3333-4266 MHz:三星B Die
2、超频实践
看完了内存颗粒,我们来讨论下内存的频率调整,严格意义上,3200频率以内,或是xmp记载频率以内应带都不算超频。
要想达成双通道3200的频率目标,你必须:
(1)拥有三星b-die颗粒的单面内存条;(是否单面,请看cpu-z spd选项卡中的记载)
(2)更新好bios的主板;
(3)合理的电压设置。
以x370 pro为例,建议设置的选项:
(1)频率选择3200;
(2)Cpu Soc voltage选择1.1v,一般不要超过1.25v(三星b-die为1.1v-1.35v)
(3)内存电压 dram voltage 设置为1.35v。
如果还是有困难,建议调节以下两项选项:
(1)Vttddr 0.65-0.695v,一般不超过0.7v;
(2)DRAM Power Phase Control 选择 extreme。
如果还是不行,一般来说,要么您买了假三星,要么您的主板bios存在缺陷,清及时联系JS更换,理直气壮的。
AGESA微代码更新到1.0.0.4a后,内存延迟降低了6ns,部分海力士内存也可顺利超频至3200Mhz。
3200下三星B-die的时序,标准为14-14-14-14-34,极限为12-12-12-12-25(dram voltage 1.5v,cpu soc voltage 1.25v, vttddr 0.70v )
3、超频进阶(三星b-die)
当看到z170内存日常频率极限(非专业)提升到4000-4200,Ryzen的表现还是较弱的,以c6h为例,给出3466,3600的频率参考。
Freqency BCLK Dram voltage CPU soc voltage Vddttr(=内存电压*0.5)tCL
频率 外频 内存电压 内存控制器电压 内存基准电压 时序
3466 118.2 1.4v 1.15v 0.65v-0.69v 14-14-14-14-34
3600 122.8 1.5v 1.25v 0.69-0.72v 16-16-16-16-36
目前,仍然未能有3600以上超频成功案例,c6h的0082、0083测试版bios中直接集成了oc3600mhz的选项,但未曾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