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本也不是耽于过往之人,小圣贤庄这种可以饱读诗书,又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言谈愉快的环境极大的缓解了他默默忍着的愁苦。
韩非待人那样好,门中上下相识的人都忍不住的唏嘘他的早逝,也多多少少把这份惋惜和关爱给到了张良身上。张良看在眼里,心中也记下每个人待他的好。
这种不需要每天面对生死算计的温软时光过起来飞快,不知不觉他来桑海已有半年,在年轻子弟中已是掩不住锋芒的小有名气。
因着隔了太远通信往来不便,流沙诸人后来也只是寥寥的发来消息说紫女已经痊愈,又过了俩月说卫庄因鬼谷之事要在秦国潜伏数年,其他也就只是报个平安,说当下姬无夜和韩宇的势力剑拔弩张却还没有真正厮杀起来。
也是,韩非既已不在了,新郑城中谁还会在乎这支没有夺权人选的势力?也不会有人忌惮紫女弄玉他们了,卫庄兄就算不回来,国都里到还守的住。
却未料到,有家仆不远千里奔来,向他传达讣告。
他的祖父大人在月余前,已经……因病去世。
张良跪着接了家信,脸色生青,即便将信看了再看,还是忍不住问道:“当真不是有人加害于祖父大人?”
“确实不是,老爷已病了三月有余,之前嘱咐过不要同公子你讲。大夫都是府上服侍多年的老人了,没有外人插手过。确实是老爷年岁大了,寿终正寝的,是按喜丧办的……王上感念多年辅佐,也下了多道旨意,极尽哀荣。”
死后的哀荣又算的了什么,张良咬了咬牙,“城中现在是不是危机四伏?”
“是……所以老爷最后弥留之际,还再三嘱咐我们,定要亲自来桑海通知小公子,也定要拦着小公子绝不能此时回新郑!”
张良用力攥着手,指节发白,“我走前既郑重答应过祖父,就不会违背誓言现在回去。城中可有其他什么人也托消息一起带来么?”
“哦,是有!平日常来看望小公子的那位琴姬,她在府门外等了我许久,在出发前将这个交给我。”
说完把一个锦囊递给了张良,打开一看里面是一片碎了一半的玉玦,流苏上还缠着七根参差的琴弦。
断弦相决,宁为玉碎……
可见新郑城中眼下是怎样岌岌可危的局势,弄玉要这样警告他,也是同样是在勒令他绝不能回来承受一起玉碎的结果。
他们既都不愿意明说……何况就算说了待这一来一往近三个月的时间,张良再做任何作为都是徒劳。
便就只能这样在远方,愤怒又无力的,听着一个已经发生的结果,什么都改变不了。
祖父这一倒下,相国一脉的势力必定大大伤损,韩国的山崩之势早已注定,不是他能改变的。倒是张家自己……而今到没有什么人值得政敌惦记的了,只盼父亲和弟弟能安好。
简单提笔写了回信,送走了家仆。张良重新回到房里,褪去了外衫,打开他留下的装着灵位和素衣的包裹,恭敬的去案前摆好。
于是颜路推门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张良一身素麻对着灵位跪在地上,手中紧紧攥着凌虚放在膝上。
庄里上下已经知道了张良家的讣告,大家虽然平日和子房都言谈甚欢,但这是人家私事其他人还是默契的不来相扰。
也就是一起同住的颜路,本也不放心,自是要回来看看的。
·
张良这般全无笑意,眼中忍着锋芒和哀痛的样子,颜路只在他来到小圣贤庄当晚,收拾行囊摸到凌虚的时候见过一次。
颜路那个时候是有些好奇的,这个比自己还年少几岁的少年在故国是经历过了什么……眼中才能有这样藏不住的决绝。
而今……他虽然面上平静如水的跪在那里,却让人感觉到是柄随时会出鞘的剑,一旦出鞘,必定见血。
“子房……你当真,不回家里置办么?”颜路最终轻声问道。
儒家本就格外重礼法,孝道又是重中之重。张家这个情况,子房于礼于法回去守三年大孝都是应该的,很难想象一向恪守礼法的他会这样决定。
“不是子房不想,是不能回去。”张良轻声说着,手中却握的更紧了。
颜路对着灵位行了个礼,一拂衣角,在张良身边坐了下来,“怎么?能跟师兄说说么?”
人人都知道这少年家世显赫,肩上实实在在担着家国的大任,而韩国积弱如此,旁人向来不舍得同张良谈及这些。
即便是荀师叔来问,他也用微笑来拒绝,不愿意透露太多。可是二师兄……
这个人一向温和又真诚,让人忍不住的信任他。罢了……他一个人担着太多,能有师兄这样的人劝慰一两句,总也是好的。
张良叹了口气,轻声的开始说:“韩兄这一去,韩国内政早晚会分崩离析。祖父大人及早请辞一是为了在祸乱四起前保全身家,二来也确实是……他年事已高,想来也是清楚身体情况才早做安排……”
颜路认真的听着,轻轻回了个嗯字,等他继续说。
“祖父这一脉的势力已经倒台,我若不回去,相国府上下不过只有父亲大人和弟弟两人能扛起张家的重任,而他们二人还并未成为其他势力的眼中钉。可我若回去……”张良面上冷了下去,手上吃力,凌虚铮然拔出了一分。
只露出一寸的剑刃也晃的室内一亮,颜路看着这个一贯温雅的师弟此刻有掩不住的锋锐怒意和咬牙不甘,也听的懂他话里的意思,明明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却要为了大局忍住袖手旁观……对于子房这样的人心中如何能平。
疼惜的拍了拍他的手,颜路握着剑柄把凌虚收回了鞘里。
张良也松了口气,继续说下去,“所以当初离家之时,祖父大人便要我立过重誓,十年之内,除非韩国灭,不论家中发生什么我都再不能回新郑。”
既然大厦注定倾覆,便只有我好好活着,才能保全张家的希望,和韩国复兴的希望。
看他低头不语,颜路轻声劝慰道,“子房尚不及弱冠就要担着家与国这样重的责任,当真是为难你了。”
张良轻轻的笑了笑,“还好,曾经有一个人……不,是许多人……在前面扛着一切的,想杀出这条满是荆棘的路……子房不过是跟着后面,尽一份为家为臣为友的本分罢了。”
“虽说初相识便知道师弟是心中有大志的俊才,今日听你亲口说,方才知道平素你收敛了多少,才能活的这般谦和儒雅。”
“师兄说笑了,子房毕竟还是忍不住的少年心性,不比师兄真正的从容……只不过在小圣贤庄有这么多像师兄这样让子房钦服的君子,自是随着就豁达谦逊起来。现下看来,当初决定远赴桑海真是正确无比的判断。”张良侧头对颜路报以一个感谢的微笑。
否则他现在若还在新郑……不但身陷困局,岌岌可危,亦只能看着却无法救整个韩国……到不如在小圣贤庄,看更广阔的天地,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人,为来日的东山再起做好准备。
颜路也笑了笑,“掌门师尊已说过,这三日你不必去上课了。想来你既不能回去奔丧,守灵总是要守的。”
“这是自然……那师兄这几日……这样,我搬去客房住罢,免得打扰你。”
“不用,你守你的,我照常起居便是,没什么可打扰的。你若搬去客房,我还得时时担心去看你。”
“多谢师兄一直以来的照拂。”张良对他行礼致谢。
颜路没再多说,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起身了。
这间寝室只有颜路和张良两人居住,张良在前厅守灵确实不太影响颜路起居。
当初来到小圣贤庄的第一日,忙完诸多礼仪后,荀师叔看他气色不太好便为他号过脉。之后说一路上舟车劳顿还需静养,子房去和颜路住到一处最是安静。
那个时候荀师叔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张良心想八成是瞒不过师叔这样精通医理的人,但既然师叔有心替他维护,他便也感谢的接受了这份安排。
从此这一住,便是十余年。
韩非待人那样好,门中上下相识的人都忍不住的唏嘘他的早逝,也多多少少把这份惋惜和关爱给到了张良身上。张良看在眼里,心中也记下每个人待他的好。
这种不需要每天面对生死算计的温软时光过起来飞快,不知不觉他来桑海已有半年,在年轻子弟中已是掩不住锋芒的小有名气。
因着隔了太远通信往来不便,流沙诸人后来也只是寥寥的发来消息说紫女已经痊愈,又过了俩月说卫庄因鬼谷之事要在秦国潜伏数年,其他也就只是报个平安,说当下姬无夜和韩宇的势力剑拔弩张却还没有真正厮杀起来。
也是,韩非既已不在了,新郑城中谁还会在乎这支没有夺权人选的势力?也不会有人忌惮紫女弄玉他们了,卫庄兄就算不回来,国都里到还守的住。
却未料到,有家仆不远千里奔来,向他传达讣告。
他的祖父大人在月余前,已经……因病去世。
张良跪着接了家信,脸色生青,即便将信看了再看,还是忍不住问道:“当真不是有人加害于祖父大人?”
“确实不是,老爷已病了三月有余,之前嘱咐过不要同公子你讲。大夫都是府上服侍多年的老人了,没有外人插手过。确实是老爷年岁大了,寿终正寝的,是按喜丧办的……王上感念多年辅佐,也下了多道旨意,极尽哀荣。”
死后的哀荣又算的了什么,张良咬了咬牙,“城中现在是不是危机四伏?”
“是……所以老爷最后弥留之际,还再三嘱咐我们,定要亲自来桑海通知小公子,也定要拦着小公子绝不能此时回新郑!”
张良用力攥着手,指节发白,“我走前既郑重答应过祖父,就不会违背誓言现在回去。城中可有其他什么人也托消息一起带来么?”
“哦,是有!平日常来看望小公子的那位琴姬,她在府门外等了我许久,在出发前将这个交给我。”
说完把一个锦囊递给了张良,打开一看里面是一片碎了一半的玉玦,流苏上还缠着七根参差的琴弦。
断弦相决,宁为玉碎……
可见新郑城中眼下是怎样岌岌可危的局势,弄玉要这样警告他,也是同样是在勒令他绝不能回来承受一起玉碎的结果。
他们既都不愿意明说……何况就算说了待这一来一往近三个月的时间,张良再做任何作为都是徒劳。
便就只能这样在远方,愤怒又无力的,听着一个已经发生的结果,什么都改变不了。
祖父这一倒下,相国一脉的势力必定大大伤损,韩国的山崩之势早已注定,不是他能改变的。倒是张家自己……而今到没有什么人值得政敌惦记的了,只盼父亲和弟弟能安好。
简单提笔写了回信,送走了家仆。张良重新回到房里,褪去了外衫,打开他留下的装着灵位和素衣的包裹,恭敬的去案前摆好。
于是颜路推门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张良一身素麻对着灵位跪在地上,手中紧紧攥着凌虚放在膝上。
庄里上下已经知道了张良家的讣告,大家虽然平日和子房都言谈甚欢,但这是人家私事其他人还是默契的不来相扰。
也就是一起同住的颜路,本也不放心,自是要回来看看的。
·
张良这般全无笑意,眼中忍着锋芒和哀痛的样子,颜路只在他来到小圣贤庄当晚,收拾行囊摸到凌虚的时候见过一次。
颜路那个时候是有些好奇的,这个比自己还年少几岁的少年在故国是经历过了什么……眼中才能有这样藏不住的决绝。
而今……他虽然面上平静如水的跪在那里,却让人感觉到是柄随时会出鞘的剑,一旦出鞘,必定见血。
“子房……你当真,不回家里置办么?”颜路最终轻声问道。
儒家本就格外重礼法,孝道又是重中之重。张家这个情况,子房于礼于法回去守三年大孝都是应该的,很难想象一向恪守礼法的他会这样决定。
“不是子房不想,是不能回去。”张良轻声说着,手中却握的更紧了。
颜路对着灵位行了个礼,一拂衣角,在张良身边坐了下来,“怎么?能跟师兄说说么?”
人人都知道这少年家世显赫,肩上实实在在担着家国的大任,而韩国积弱如此,旁人向来不舍得同张良谈及这些。
即便是荀师叔来问,他也用微笑来拒绝,不愿意透露太多。可是二师兄……
这个人一向温和又真诚,让人忍不住的信任他。罢了……他一个人担着太多,能有师兄这样的人劝慰一两句,总也是好的。
张良叹了口气,轻声的开始说:“韩兄这一去,韩国内政早晚会分崩离析。祖父大人及早请辞一是为了在祸乱四起前保全身家,二来也确实是……他年事已高,想来也是清楚身体情况才早做安排……”
颜路认真的听着,轻轻回了个嗯字,等他继续说。
“祖父这一脉的势力已经倒台,我若不回去,相国府上下不过只有父亲大人和弟弟两人能扛起张家的重任,而他们二人还并未成为其他势力的眼中钉。可我若回去……”张良面上冷了下去,手上吃力,凌虚铮然拔出了一分。
只露出一寸的剑刃也晃的室内一亮,颜路看着这个一贯温雅的师弟此刻有掩不住的锋锐怒意和咬牙不甘,也听的懂他话里的意思,明明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却要为了大局忍住袖手旁观……对于子房这样的人心中如何能平。
疼惜的拍了拍他的手,颜路握着剑柄把凌虚收回了鞘里。
张良也松了口气,继续说下去,“所以当初离家之时,祖父大人便要我立过重誓,十年之内,除非韩国灭,不论家中发生什么我都再不能回新郑。”
既然大厦注定倾覆,便只有我好好活着,才能保全张家的希望,和韩国复兴的希望。
看他低头不语,颜路轻声劝慰道,“子房尚不及弱冠就要担着家与国这样重的责任,当真是为难你了。”
张良轻轻的笑了笑,“还好,曾经有一个人……不,是许多人……在前面扛着一切的,想杀出这条满是荆棘的路……子房不过是跟着后面,尽一份为家为臣为友的本分罢了。”
“虽说初相识便知道师弟是心中有大志的俊才,今日听你亲口说,方才知道平素你收敛了多少,才能活的这般谦和儒雅。”
“师兄说笑了,子房毕竟还是忍不住的少年心性,不比师兄真正的从容……只不过在小圣贤庄有这么多像师兄这样让子房钦服的君子,自是随着就豁达谦逊起来。现下看来,当初决定远赴桑海真是正确无比的判断。”张良侧头对颜路报以一个感谢的微笑。
否则他现在若还在新郑……不但身陷困局,岌岌可危,亦只能看着却无法救整个韩国……到不如在小圣贤庄,看更广阔的天地,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人,为来日的东山再起做好准备。
颜路也笑了笑,“掌门师尊已说过,这三日你不必去上课了。想来你既不能回去奔丧,守灵总是要守的。”
“这是自然……那师兄这几日……这样,我搬去客房住罢,免得打扰你。”
“不用,你守你的,我照常起居便是,没什么可打扰的。你若搬去客房,我还得时时担心去看你。”
“多谢师兄一直以来的照拂。”张良对他行礼致谢。
颜路没再多说,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起身了。
这间寝室只有颜路和张良两人居住,张良在前厅守灵确实不太影响颜路起居。
当初来到小圣贤庄的第一日,忙完诸多礼仪后,荀师叔看他气色不太好便为他号过脉。之后说一路上舟车劳顿还需静养,子房去和颜路住到一处最是安静。
那个时候荀师叔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张良心想八成是瞒不过师叔这样精通医理的人,但既然师叔有心替他维护,他便也感谢的接受了这份安排。
从此这一住,便是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