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风华绝代
其实,真的要用其实,我想说的是商君的“尖酸刻薄”,也就是孔老夫子说的:“巧言令色鲜于人”。
要感谢孙皓晖先生的剧本,我终于看到了我们的古人,包括先贤和贵族像正常人那样说话,终于看到了精彩的论辩,其中秦公的和商君的台词堪称完美。
秦公憨正,以诚取信,看上去木讷,实际上十分善辩,基本上用的是以情感人,以诚动人,以事实说服人这样的套路,大家听得高兴,听得服气,听得感动。
可是,我还是要重点夸夸商君那张嘴,那是“幽默机智”加上“嘴不饶人”,每一个有才智的人的内心是不是都有一个喜欢嘲讽的魔鬼?
孔子说的“巧言令色鲜于仁”,一点也没有说错,可是孔老夫子也没用幽默感,不懂得欣赏魔鬼的才智。明显孙皓晖先生心里就有这样一个喜欢嘲讽的魔鬼,于是他笔下的商君,哇,巧舌如簧加舌如利剑,而且,最酷的在后面,至死不变。
商君好辩,议论多多;
和孟夫子一翻辩,不留余地,孟夫子恼羞成怒;
洞香春饮酒,因论宋酒,商君把个宋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我记得商君说:“宋酒生僻无神,与宋人如出一辙。”
呵呵,听得他说话的老人家就是宋人,度量比孟夫子大些,笑呵呵的很高兴,老人家真实诚,当然也是高人,几句话下来,商君拜服;
商君刻薄,睚眦必报;
庞涓到访,不报家门,商君如法炮制,以假面示人,庞涓狼狈而归。怎么说人家也是好意!
有点小情趣的、喜欢玩点行为艺术的公子昂是商君一生嘲讽的对象。
印象最深的那两句对话,秦魏大战,傲慢的公子昂见商鞅,劈头盖脸是一句:“中庶子,这一别二十年,没想到野草也变黄花了。”
商君摇摇头,应声答:“朽木都变栋梁了,世事焉能不变?”
好才智!
但是,公子昂言是说商君身份由贱转贵,虽然不屑,多少是赞扬,商君这句却是直击对方实质,伤透人心啊!后来的话,就别提了,观众很高兴,听着过瘾;公子昂太伤自尊,好在脸皮比牛皮厚,不亏是公子昂。
商君不让公子昂说他们是朋友,其实他们是一种另类的绝配。
公子昂啊、魏惠王啊,都不是大奸大恶的人,昏聩中带着宽容,愚蠢中带着精明,商君得罪他们,其实是非常不智的事情,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吧!
果然,商君落难以后,公子昂的报复也就来了,当胜者和败者的地位急转直下,商君真是死到临头都不松口啊!他们的对话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两个人物性格栩栩如生。
商君先笑说:“果然是你。”
公子昂怡然自得:“正是老夫在此。”
商君大笑:“你很高兴吧?”
公子昂洋洋得意:“当然,我看到你今天走投无路,这岂不是天大的快事啊?”
商君笑意盈盈,偏着头:“我吗?呵呵,我走投无路,无足挂齿,敌国走投无路,那才是天大的快事!”哈哈大笑。
公子昂严肃了一点:“事已至此,你居然还在这里逞口舌之能!”……
下面还有一些,不外乎口舌交锋。
商君实在锋利,他是那种决绝的人,字字铿锵,不给自己和他人留余地。
公子昂还是厚道的,这时他至少没有落井下石的太离谱,商君最可怕的敌人还是甘龙和赢虔,而商君需要用最严肃和最严正的词语对待的正是老世族和他们的领袖老甘龙。
商君尖酸,不近情理;
商君一生重法不受礼,细节都不说了。
最后,甘龙一大把年纪,走那么远,不过是“惩恶扬善”以后想听听忏悔,不领情也就算了,还要来一句:“卫鞅虽死犹生,尔等虽生犹死,岂有他哉。”
商君啊,这也太伤人了。说的甘龙老人家默然退避三分,因为这巧换概念,实在是击中要害。一指秦法不死,商君不死;二指申冤在我,我必报应。老世族末日已经不远。
说到这里,我居然想起了鲁迅先生,还有牛虻先生。
罪过,罪过!
厉害,厉害!
诸位喜欢商君的同志注意,这是商君的最大的缺点,有人说《大秦》中的商君近乎完人,我看并非如此,但是缺点同时往往是优点,这也是商君风华所在。
中国人的习惯受儒家影响非常深,但是儒家学派的道理却是只能讲给那些要好并且知道上进的人听的,“巧言令色鲜于仁”,慢慢的,大家都不把心里的话直截了当说出来了,宁可放在肚子里烂掉,于是,坏人可以尽情的做他们的坏事,然后再加上一句“民之所欲,长在我心”。
我钦佩商君的口才,虽然我永远不敢像商君那样说话,这会在不知不觉之间为自己树立可怕的敌人。
可是,我爱听所有机智的对话,有点恶意的嘲讽也没用关系,但是嘲讽对象是我自己的话,就要重新商榷了。
作者: 夕窗 2008-10-19 10:13 回复此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