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少年团吧 关注:4,353贴子:36,019
  • 14回复贴,共1

一篇挺客观的新闻稿,希望高能节目组看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王俊凯、刘昊然、董子健、张一山、王大陆五位“小鲜肉”担纲的综艺节目《高能少年团》正式上线。先前,节目预告片一经推出就吸引了大量的关注,满屏渲染的“高能”、“热血”,再凭借着五位“小鲜肉”的人气和颜值可谓颇为年轻一代观众所期待。这档被冠以“史上最年轻阵容”的新生节目,自带青春属性和励志标签。
《高能少年团》以“成长十二课”为主题,劳动课、自然课、体育课……通过一次次贴近生活的课程,让少年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然而,首期节目播出后,口碑和收视都差强人意。可以说,除了“小鲜肉”的虚招一晃,节目的“空洞”、“陈旧套路”、“低能”等或许更能说明症结所在。第二期的“自然课”播毕,结合第一期的“劳动课”来看,总体进步明显,少年的情感互动和进程的递进关系更为显著。只是,与以往的《跑男》等真人秀节目相比,并无更亮眼的创意。而一直贯穿节目的口号“无热血、不少年”以及“高能”等立意也并未得到深刻的凸显。明星+户外游戏=成功的综艺模式,为何在《高能少年团》身上失灵?开播前引发观众无数赞扬与期待的综艺为何在播出后却反响平平?勇气:90后挑大梁,少年天性得以释放熟悉的模式、熟悉的游戏、熟悉的梗……不得不说,这是近几年综艺节目越发“套路化”而产生的尴尬现象。若再进一步细分到青春题材,便更不难发现,表现梦想、奋斗等青春关键词的方式,至今还是绕不出素人选秀、偶像养成的惯用模式。
而随着90后、00后日渐成为娱乐产品的主力消费群体,他们对新面孔、新模式的需求日趋强烈,原有的套路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因此,在综艺节目同质化严重,观众审美疲劳,年轻一代求新求变的今天,《高能少年团》果断创新突破,打造全新的偶像对抗挑战类真人秀,启用包括王俊凯、刘昊然、董子健、张一山、王大陆在内的五位新生代偶像作为常驻MC,开启90后挑大梁的先河。而节目“人生十二课”的全新模式,让节目多了一分生动的教育意义和主题内涵。作为挑战类真人秀“史上最年轻阵容”,初出茅庐的少年们,也许会稚嫩,也许会青涩,但可贵的是,少年是没有套路,也不屑套路的,所以,观众们将看到的是区别于“综艺老司机”的他们,这一新鲜感和真实感就足够抓人——真拼命、真竞争、真友情和真人设,这四个真,让《高能少年团》区别于其他任何套路综艺,因为“真”是少年的唯一人设,也是少年们在这个浮华社会上最可贵的品质。忧虑:颜值也扛不起节目口碑就目前的口碑,《高能少年团》可谓高开低走。节目以“成长12课”为主题,在贴近生活的课程中,得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锻炼。五位自带流量的颜值担当无疑是让浙江卫视手握一副好牌,只是,在节目模式上的老套、无新意,在内容上的空洞、不饱满,或难免使这手好牌没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高能少年团》豆瓣的评分仅5.4,与宣传期的“势不可挡”及精致的预告相比实在是尴尬。可见,内容的缺失并不是“小鲜肉”的颜值能够填补的。对于一档户外真人秀来说,MC们在规则之下的综艺感直接决定了节目最终的效果,但是要想保证这个效果,MC之间是需要有角色功能作为区分的。比如《极限挑战》里的“三傻三精”,这一个六人组合里,有聪明的,有傻傻的,也有倒霉的,然后再时不时让这些角色发生反转,效果更甚。但是反观《高能少年团》的五位少年,张一山、王俊凯、刘昊然、董子健和王大陆,这五个人有些过于平均,都是“流量担当”,但是并不等于彼此相加就能有成倍的节目效果产生。所以前两期看下来,观众很难在这五个人中找到各自明显的性格标签,也难让观众从中找到嘉宾身上的看点和笑点。节目的定位也不清晰。在已播出的节目中并没有能突显其宣传时的“中国少年”、“传统少年”的主题。那些基本的体力劳动环节、无聊的游戏环节都无法淋漓尽致表现出五位少年的高能、热血,更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虽然嘉宾的选择符合受众的喜好,但是,就节目本身而言,嘉宾的人设和节目的立意,都未能很好地契合。在嘉宾年龄层面上以及节目活动也不能彼此体现、成就。
当下,正热播的真人秀节目大多是模仿或版权引进,像《奔跑吧》、《极限挑战》等,即使有新的创意出现,也马上面临大范围“互抄”,一如《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放开我北鼻》等。目前,国内的真人秀节目从捧星到虐星;从全明星到明星+素人组合;从老一代的匠人到牙牙学语的萌娃都成为被挖掘的对象,而如《高能少年团》这样换汤不换药的制作模式只会加快导致真人秀节目的衰落。套路:跳不出户外真人秀惯用模式不少网友在看完《高能少年团》之后调侃,说这档节目就像是低龄版的《极限挑战》和《了不起的挑战》。《高能少年团》以“成长十二课”为线索,第一期是“劳动课”,第二期是“自然课”。如果换一个说法,第一期就是打工特辑,第二期就是户外生存挑战。尤其是打工特辑,相信大家在《了不起的挑战》里多次看到了,还有《极限挑战》、《真心英雄》和《挑战者联盟》也都有不少职业体验。

节目第一期称之为少年的“劳动课”,让五位少年通过劳动赚取劳务费。于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面,我们就只看到了五位少年通过拼图寻找任务地点,然后送货、捕鱼、找布,这确确实实是一节“劳动课”,但是从中观众很难get到节目的笑点在哪里,每一关的环节设置都是找拼图,重复相似且不存在趣味的设置消耗了观看的热情。至于节目中所体现的劳务费,除了可以付账和分给小伙伴之外,最终它的作用是什么,能体现出什么,并没有告诉观众,节目就在五位少年一条心的大团圆中结束了。所以看起来,《高能少年团》只是换了明星去做之前很多节目都做过的任务。相比宣传片里的古风绚烂,前两期的内容确实缺少质感,而且还一直跳不出“套路”,也就难怪网友会觉得节目不好看了。这样类似的户外游戏节目已经是数不胜数,每一档都是明星+户外游戏,每一次无非都是做任务定输赢,所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发挥本就困难,创新就已经不易还何谈做得有趣味可言。而且这些老套的节目游戏设定几乎是浙江综艺的一贯套路,《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的内容也都存在这种问题。其实最早在看到彭侑纶制作的这版宣传片时,还是很惊讶的,因为片子将“少年”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巧妙的结合,引用了《墨子》、《老子》、《荀子》、《史记》等诸多历史文献里的经典语句,以史为鉴,诠释华夏少年傲骨。“何为少年”,也成了非常有力量的宣传词。可是节目真正播出后,结果还是玩起了“套路”,后续的节目中,节目是会有所创新,还是一贯的“套路”,静待观察。

结语
很多人之所以失望,那是因为前期的胃口吊得太高了。节目才播出三期,现在下结论有点早。养人的节目,越到后面越有凝聚力。当90后们挑起了这档综艺的大梁,我们大概真的要抛开以往的经验主义,别急着给他们下定义,还是以最纯粹的心态来迎接最纯粹的他们吧。这个节目看似折腾,其实它有一点值得敬佩:目前的试错,是为了赌更厉害的明天。谁知道明天是不是属于这批“90后”呢?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单琳


1楼2017-04-24 10:32回复
    。。。。不管怎么样。感觉高能现在已经在进步了。第四期我一宿舍的都看了。都喜欢。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4-24 12:07
    收起回复
      这个节目的设定出发点就挺好的,我不需要什么很清晰的综艺笑点之类的,反正我就是喜欢看几个少年只要在一起就能透过屏幕就能感受到的真兄弟的感情,第四期和公益结合的蛮好,这档节目就是小清新,他不是竞技的不需要多拼,不喜欢的人只是品味不一样罢了,另外,被小凯圈粉了。


      IP属地:浙江4楼2017-04-24 12:36
      收起回复
        这是一个慢热的节目,照现在的剪辑应该会上升的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7-04-24 15:48
        回复
          我们支持并期待着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4-24 17:30
          回复
            给节目组打气,其实第四期的节奏和剪辑都是很对路的,第四期下滑,跟游戏跟嘉宾不是很热闹有一定关系,但是整体第四期是我认为游戏环节最有关联,一环扣一环,前后照应,整体非常完整,并不是以前,各个游戏之间没有关系,就是生拼硬凑
            第四期看似收视不高,原因多方面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芒果把人民的名义周五的两集,拉出来一集放到周六播放有点关系,惯性观看,让没有形成固定节目粉丝的高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不知道这周末人民的名义是不是大结局,看来第五期,可能还是会受到影响,但是第四期的节目剪辑很好,希望第五期还继续保持住这种一环扣一环的节奏
            高能的综艺特性其实不是很明显,也是个弱点,全靠五位少年的新鲜感和互动很吸粉,第二期的嘉宾跟少年们互动很好,第三和第四期的嘉宾都没太有特色
            总之,加油吧!还是很喜欢高能的


            9楼2017-04-24 17:40
            回复
              第四期,剪辑很不错,带回溯的叙事方式还是挺好的
              可是当天家人看完了一集人民的名义后,直接就看快本了,开头还是挺有趣的,看着看着,就忘了高能开始了,广告的时候才想起来,转台看吧,看了一会儿分析有什么材料的那里,然后吃饺子那里有点无聊,在家人的坚持下,只好又转台看了快本
              等快本完了,他们去睡觉了,我才看到结尾那段,给环卫工人送饭,鸡汤总是无聊,虽然正能量。
              第二天网上看重播,才发现好多有趣的梗,五位MC,严格来说,一山、小凯、大陆互动挺亲热的,看着就像哥们或者一家人,小董镜头少的原因也是有的,太慵懒了,虽然喜欢他的吐槽和随性,但是在节目里总是显得太泄劲了,镜头确实不宜太多,少反倒显得有趣。昊然认真会钻研游戏,但是造梗能力不是很强,跟小董很好,可是表现的又不够明显,跟其他人互动性不是很强(那个大车以后不出现了吗?虽然挺中二,但是也是标志特色诶)
              感觉还是经验问题,但是还是挺好的,挺自然的,也是综艺中的小清新吗
              虽然嘉宾们造梗能力好,毕竟看的多了容易疲劳,新鲜感也是高能的特色之一
              总之加油吧,最好能有保持一些贯穿全综艺的标志性的东西存在,虽然可能看起来没什么作用,但是长久下去,会有用的


              10楼2017-04-24 17:56
              回复
                第四期,小董和大陆的做菜的搞笑是最逗的;小凯认真做菜的时候感觉更吸引人,虽然卖萌是他的特色
                整期最有意思的就是接力做菜环节,有能力的展现了能力,不会做菜的展现了搞笑逗趣,其他游戏都有点无聊,只是比较前后照应
                倒是在博物馆里,三个小的逗女孩那里,挺萌的,感觉可以演校园剧了2333333
                第四期,梗很多,笑点也不错,剪辑也很赞,整体节奏不错,但是游戏本身不够热血
                虽然不喜欢第三期,但是第三期的比拼环节还是很紧张的(沙滩抢球那段最好玩了,可是偏偏几分钟跳过了,浪费)
                个人建议,保持第四期的游戏一环扣一环的前后有关联的特点,以及队员们互动和吐槽的梗(做菜的时候,无聊的大陆对一山撒娇,夸夸我,一山愣愣的说哇你好棒哦,大陆笑着抓他脖子摇晃,很有趣诶)
                还有高兴的说出牛肉,昊然:说不要说出来,小凯大陆马上收笑,一秒呆萌的瞪大眼睛,超可爱的等等等,就是这种互动很好看很棒,也很值得回味
                因为每期的节目游戏都变,所以这个节目的特色不容易突出,但是如果五位Mc的互动形成默契和特色,每期都有变化,那么综艺的特色就自然形成了
                个人建议,谢谢


                11楼2017-04-24 18:16
                收起回复
                  这典型的说了一堆废话,我不禁想问作者几个少年不玩游戏还能做什么,无论做什么都有模式,不用所谓创新,只要在模式内做好足矣


                  IP属地:山东12楼2017-04-24 19: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