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霁云吧 关注:65贴子:383
  • 1回复贴,共1

漫谈南霁云由人到神的演化过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漫谈南霁云由人到神的演化过程
文/赵健刚
在事关唐朝国运兴衰的睢阳之战中,唐代名将南霁云忠义勇烈的表现感动了朝野。但是,由于当时纲常沦落、礼崩乐坏,南霁云等人却受到那些与朝廷貌合神离的偷生者们别有用心的诬陷,正义之士纷纷鸣不平。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学领袖韩愈愤然命笔,写下了千古名篇《张中丞传后叙》,以雄辩的事实维护了千古道统,详尽形象地描绘了南霁云断指罢宴、怒射浮屠、慷慨赴死等壮烈的历史场景,这篇文章为南霁云事迹的流传起到了重要作用。
张巡和南霁云等人是为国捐躯后,唐肃宗、唐德宗先后册封了南霁云七岁的儿子南承嗣。南承嗣颇有乃父之风,历婺州、温州别驾以及施涪二州刺史。贞元年间,刘癖叛乱,南承嗣率部抵抗,昼不释刃,夜不释甲,平叛后,却被人诬为“御敌无备”,于元和二年被贬永州,与同样被贬柳州的柳宗元成了好朋友。柳 宗元不仅作诗文为其鸣冤,还为南霁云写下了洋洋千言的《唐故特进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南府君睢阳庙碑并序》。 元和四年南承嗣调往澧州,柳宗元作《送南承嗣量移澧州序》送行,称其“服忠思孝,无替负荷”。柳宗元的文章和南承嗣的多地为官有为扩大了南霁云的影响。
南霁云的家乡魏州顿丘,当时属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管辖。田承嗣作为曾是安史部将对抗朝廷又被迫降唐的节度使,心里很难容得下辖区内这样一个气冲云霄的忠节烈士。田承嗣及其继任者的故意贬低和压制,严重影响了南霁云英勇事迹在家乡的传播。
张巡、南霁云等人血战睢阳的事迹虽存争议,但是,此战“守一城,捍天下”的重要历史意义任何人都不能抹杀。唐肃宗下诏于睢阳立庙,追封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追封南霁云为开府仪同三司、再赠扬州大都督,图像于凌烟阁,并敕立庙睢阳,岁时致祭,其他地方纷纷设立双忠祠,俗称“双庙”。
南霁云殉国之处睢阳地近商丘,是宋朝的龙兴之地,再加上北宋后期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和威胁,所以宋朝对张巡、南霁云等忠烈将领封侯赐爵、表其功德。大观年间,宋徽宗赵佶追谥张巡为忠烈侯、南霁云忠壮侯,并表其庙曰“协忠”,称协忠庙。传说,靖康之祸后,宋高宗南渡,在金兵的追逐下跑到明州(宁波)鼓楼。在鼓楼里,他忽见张巡、南霁云等5位将军穿着戎装,列队保驾。金兵追至楼下,因见蛛网密布,以为无人,就掉头搜寻他处。于是,脱逃的赵构下诏封宁波鼓楼为“奉国军楼神祠”,并在祠内置5位将军像以奉供仰。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于商丘称帝,大宋王朝遭遇自己的“安史之乱”——金兵攻陷京师开封,赵构下诏在江西饶州设立祭祀张巡、许远的“双庙”,南霁云陪祀其中。 偏安江南的南宋期盼出现像张巡、南霁云这样的英雄以阻挡金兵,张巡、南霁云等人走上了神坛。
張巡死前曾誓曰“虽为鬼,誓与贼为厉”,再加上睢阳被困时张巡、南霁云等人“杀奴僮以哺卒,……凡食三万口”的骇人举动。民间遂以张巡为驱鬼避疫之神甚至直指为瘟神。张巡的形象被演绎的赤发青面、吻出四牙,称为青魈菩萨。道教书籍《历代神仙通鉴》中称张巡的前身为张飞,后身为岳飞。南霁云等人也逐渐变成了百姓心目中的神,并且得到了唐代以来被睢阳之战护佑而免遭叛军屠戮的江南民众的积极响应,对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的祭祀传统遍及长江以南和台湾的广大地区。
在湖南湖北云贵高原等许多地方如湖南泸溪县、湖北来凤县以及贵阳市中华南路都有“黑神庙”,清同治版《来凤县志》载:"黑神庙,……祀唐睢阳殉难南将军霁云。"在这些庙里,南霁云被神化为“黑龙菩萨”、“黑龙王”,庇佑着一方百姓。这可能与其子南承嗣曾在这一带为官且有善政有关。
最为突出的是甘肃天水地区对南霁云的信仰。传说,宋太宗于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敕封南霁云为秦州慧音山昭佑嘉泽二龙神君,清嘉庆帝敕封南霁云为秦州慧音山昭佑绥沣嘉泽二龙大王。“二龙大王”南霁云(民间称“二爷”)的总庙会在天水秦州慧音山,甘谷总庙会在新兴镇雒家坪村。据不完全统计,天水市五县二区范围内有南霁云、张巡、雷万春等庙宇达二百余处。
天水秦州总庙和甘谷县总庙各有一尊二龙大王“活身” 坐像,有两米多高,身穿红色龙袍,头戴三角状官帽,脚穿官靴,漆黑的脸面上双目炯炯有神,长长的胡须飘于胸前。轿子的底座分上下两层,据传说每个加层里面都有蛇,麻雀,燕子等小动物,它们长生于轿子的夹层里,千年不死。神像全身约重800多斤。
每年的“二龙王”五月会,“二爷”“活身”都会以出宫巡游的方式为百姓赐福避难,届时县城街道两旁的大小铺面鸣炮相迎,捐资香火。出了甘谷县城,“二爷”便开始从各个村镇依次传递,(当地人称之谓“打教”。)大村停留三天,小村停留一天,三天的称之谓“全教”,一天的称“半教”。
届时村民们敲锣打鼓、手持香烛去接“二爷”,所有村民面朝神像跪地烧香化黄纸磕头供奉后,十几个年轻的小伙子们抬起神像到村子里,将“二爷”安放于庙宇后,供村民祭拜。第二天开始打教,其间也有很多还愿、捐助与乞富求安的活动,进行完毕送往下村。所有村会结束后,“二爷”于七月底才能返回总庙。整个五月会历时将近三个月,场面空前盛大,为当地一年中颇为隆重的祭祀活动,至今不衰。甘谷县还根据南霁云的事迹,排演了秦腔历史剧《睢阳魂》,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南霁云的敬仰之情。
南霁云等人被神化过程与关羽的神化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忠肝义胆的事迹感动了众人,被人们赋予了超越现实的力量和威望,成为人们精神庇护的寄托和保障,体现了历代对忠义精神的推崇。南霁云从一个出身贫寒、为人操舟的顿丘人到护佑一方、造福万民的神灵,是历史对他忠诚、爱国、仁义、舍己壮烈事迹的肯定和颂扬,是历代民众对这种崇高精神的向往和敬仰。清丰应以英雄的故乡而自豪,南霁云的精神值得家乡人民传承和弘扬。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7-04-25 18: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