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分成五个步骤,分别是:
一、询问解疑(Diagnosis):了解被催眠者的动机与需求,询问他对催眠既有的看法,答他有关催眠的疑惑,确定他知道等一下催眠时哪些事情会发生而没有不合理的期待。很多时候,催眠师可能要花点时间做个催眠简介,因为大多数人对催眠的了解很少,这很少的了解中又大部份是误解。
二、诱导阶段(Induction):催眠师运用语言引导,让对方进入催眠状态。一般而言,常用的诱导技巧有渐进放松法(progressive relaxation)、眼睛凝视法(eye fixation)、深呼吸法、想像引导、数数法、手臂上浮法,及其他变形与伪装的方法。我自己在谘商室进行催眠治疗时,阶段诱导几乎都单纯使用语言引导,很少使用道具,也就是光是说几句话,就可以让人进入催眠状态。所以,非常偶尔地,个案会觉得不可能这么简单,问我怎么没有拿出怀表或宝石项链在他眼前晃来晃去,因为他心目中的催眠师就是这样。如果个案真的认为唯一能催眠他的方法,那我也不会犹豫取出水晶项链来催眠他。还好,至今为止,我只用过一次。
三、深化阶段(Deepening):引导被催眠者从轻度催眠状态,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常用的深化技巧有手臂下降法、数数法、下楼梯法、搭电梯法、过隧道法等等,除了这些常用技巧,这个阶段常常随机应变,即席创制新招。催眠师有多少想像力,就有多少新的技巧问世。
四、治疗阶段(Healing):视被催眠者的需求来治疗,催眠师需要相当好的心理治疗与精神病理学背景,最好在宗教、哲学层面也有所涉猎。我认为这个阶段是催眠治疗最迷人的地方,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个案会抛出什么球给你,而当你巧妙地击出一支全垒打时,真的会让你快乐好几天。
五、解除催眠(Ending):让被催眠者从催眠状态回到平常的意识状态,确保他对整个治疗过程保有清楚的记忆,适切给予催眠后暗示,帮助他在结束催眠后,感觉很好,并且强化疗效,通常以数数法为主。
注意事项
一 实施催眠的环境和时间设置 环境设置:最好选择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的环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轻松、舒适和安全。时间设置:一般一次催眠一个小时左右,根据催眠中要解决的不同问题视具体情况调整。作为治疗性的催眠最起码5次治疗,第一次为适应性治疗,第二次才真正开始治疗;一般每10次为1个疗程。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人并不一定需要做完整个疗程就全面恢复。
二 接受催眠调整期间的生活习惯 每次治疗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饱;消除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治疗;绝对禁止饮酒(饮酒后会出现头昏、头痛、烦躁等反应),尽量不服用人参、激素等;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师真实反映治疗后的体验和变化。
三 实施催眠的禁忌症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2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3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4 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
对催眠术常见的误解和担心
1 问:催眠术是否就是会让人睡觉?
答: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虽然表面看起来好像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象睡了很久。虽然催眠术对于治疗睡眠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仅仅限于这一个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
2 问:催眠中被催过去后会不会醒不过来了?
答:催眠过程中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受术者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在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当然,如果任其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则可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经过充分睡眠后受术者也会自然醒复。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转入到催眠状态,这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3 问:催眠就是要让人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改变吗?
答:催眠并不是要剥夺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虽然有意识活动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潜意识活动水平反而更加活跃,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有迷迷糊糊意识不清的感觉,好像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而有的受术者觉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听得见,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也都不会影响催眠的进行和治疗效果。当然,受术者越是按催眠师的指令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检验),就越有利于从催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4 问: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
答: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5 问: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那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
答: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内容。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学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现象产生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第二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由此看来,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感受性敏锐的人越能够从催眠中获得好处,而过于年幼的儿童和过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为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而难于被催眠。
6 问:催眠对心理健康会不会有不良影响?
答: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适,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
7问:如何选择催眠治疗师?
答:要选择有相关的知识背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有丰富实践经验,有高尚道德观念的催眠师实施催眠才是安全的。
8、如何选择催眠教育机构?现在中国的催眠教育除了香港之外,内地尚未有合法注册的催眠院校,《大成国际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致力于国人心理健康的机构,是唯一与《中华催眠师协会》 达成战略合作的机构!
9、问:催眠?那我的秘密不是都让人知道了吗?
答:这是很多人的疑虑,认为只要被催眠,就好像自己失去了意识,所有能讲不能讲的;通通讲了出去……多难为情啊!这是因为一般人,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催眠就彷佛被人点了穴,或是吃了迷幻药般不省人事,这或许是被一些舞台催眠秀,以及电影、小说对催眠的夸张描述,所产生的误解。其实被催眠时,人的意识是清醒的,有时甚至因为内心的杂念平息,所以感觉上比平常更清醒,况且你的潜意识,会保护着你,你可以选择说与不说。但是话又说回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有的欲望;别人也有,你有的贪、嗔、痴、世俗人也都会有,虽然你自己可以选择说与不说,但是以我的经验,只要你很信得过你的催眠师,而你自己秉持着一颗开放的心,那么你将是这个催眠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既然催眠的时候,当事人的意识是清醒的,而使得有些人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被催眠?不禁要问:这样催眠会有效吗?是的,会有效!几乎所有的催眠治疗,都可以在“感觉上很清醒”的催眠状态下完成。
10、问: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被催眠而有些人却很难被催眠?
答:而一般来说;约有百分之90的人,都有相当程度的催眠敏感度,其中百分之5的人,非常容易被催眠,另外百分之5的人,很难被催眠。大部分的人都能够被催眠,只是有些人,必须施以反覆、长时间的诱导,例如二、三个小时,才能进入催眠状态,这样就超过催眠师的正常负荷了。催眠大师密尔顿·艾力克森就经常使用无聊、重复的语言,经历漫长的时间,成功的催眠了别的催眠师视为很难催眠的人。而年纪越轻,也越容易被催眠,因为年轻人的脑细胞较有活力,而年纪越大者,脑细胞因为丧失了活力的关系,所以相对的较难被催眠。一般来说,有下面这些特质的人,他的催眠敏感度会比较高。
一、年纪轻
二、容易放松
三、对催眠师有安全感及信赖感
四、想像力丰富
五、专注力高
六、好奇心强
七、智商高

一、询问解疑(Diagnosis):了解被催眠者的动机与需求,询问他对催眠既有的看法,答他有关催眠的疑惑,确定他知道等一下催眠时哪些事情会发生而没有不合理的期待。很多时候,催眠师可能要花点时间做个催眠简介,因为大多数人对催眠的了解很少,这很少的了解中又大部份是误解。
二、诱导阶段(Induction):催眠师运用语言引导,让对方进入催眠状态。一般而言,常用的诱导技巧有渐进放松法(progressive relaxation)、眼睛凝视法(eye fixation)、深呼吸法、想像引导、数数法、手臂上浮法,及其他变形与伪装的方法。我自己在谘商室进行催眠治疗时,阶段诱导几乎都单纯使用语言引导,很少使用道具,也就是光是说几句话,就可以让人进入催眠状态。所以,非常偶尔地,个案会觉得不可能这么简单,问我怎么没有拿出怀表或宝石项链在他眼前晃来晃去,因为他心目中的催眠师就是这样。如果个案真的认为唯一能催眠他的方法,那我也不会犹豫取出水晶项链来催眠他。还好,至今为止,我只用过一次。
三、深化阶段(Deepening):引导被催眠者从轻度催眠状态,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常用的深化技巧有手臂下降法、数数法、下楼梯法、搭电梯法、过隧道法等等,除了这些常用技巧,这个阶段常常随机应变,即席创制新招。催眠师有多少想像力,就有多少新的技巧问世。
四、治疗阶段(Healing):视被催眠者的需求来治疗,催眠师需要相当好的心理治疗与精神病理学背景,最好在宗教、哲学层面也有所涉猎。我认为这个阶段是催眠治疗最迷人的地方,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个案会抛出什么球给你,而当你巧妙地击出一支全垒打时,真的会让你快乐好几天。
五、解除催眠(Ending):让被催眠者从催眠状态回到平常的意识状态,确保他对整个治疗过程保有清楚的记忆,适切给予催眠后暗示,帮助他在结束催眠后,感觉很好,并且强化疗效,通常以数数法为主。
注意事项
一 实施催眠的环境和时间设置 环境设置:最好选择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的环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轻松、舒适和安全。时间设置:一般一次催眠一个小时左右,根据催眠中要解决的不同问题视具体情况调整。作为治疗性的催眠最起码5次治疗,第一次为适应性治疗,第二次才真正开始治疗;一般每10次为1个疗程。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人并不一定需要做完整个疗程就全面恢复。
二 接受催眠调整期间的生活习惯 每次治疗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饱;消除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治疗;绝对禁止饮酒(饮酒后会出现头昏、头痛、烦躁等反应),尽量不服用人参、激素等;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师真实反映治疗后的体验和变化。
三 实施催眠的禁忌症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发幻觉妄想。2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3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4 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
对催眠术常见的误解和担心
1 问:催眠术是否就是会让人睡觉?
答: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虽然表面看起来好像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象睡了很久。虽然催眠术对于治疗睡眠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仅仅限于这一个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
2 问:催眠中被催过去后会不会醒不过来了?
答:催眠过程中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受术者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在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当然,如果任其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则可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经过充分睡眠后受术者也会自然醒复。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转入到催眠状态,这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3 问:催眠就是要让人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改变吗?
答:催眠并不是要剥夺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虽然有意识活动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潜意识活动水平反而更加活跃,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有迷迷糊糊意识不清的感觉,好像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而有的受术者觉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听得见,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也都不会影响催眠的进行和治疗效果。当然,受术者越是按催眠师的指令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检验),就越有利于从催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4 问: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
答: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5 问: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那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
答: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内容。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学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现象产生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第二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由此看来,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感受性敏锐的人越能够从催眠中获得好处,而过于年幼的儿童和过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为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而难于被催眠。
6 问:催眠对心理健康会不会有不良影响?
答: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适,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
7问:如何选择催眠治疗师?
答:要选择有相关的知识背景,经过严格专业训练,有丰富实践经验,有高尚道德观念的催眠师实施催眠才是安全的。
8、如何选择催眠教育机构?现在中国的催眠教育除了香港之外,内地尚未有合法注册的催眠院校,《大成国际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致力于国人心理健康的机构,是唯一与《中华催眠师协会》 达成战略合作的机构!
9、问:催眠?那我的秘密不是都让人知道了吗?
答:这是很多人的疑虑,认为只要被催眠,就好像自己失去了意识,所有能讲不能讲的;通通讲了出去……多难为情啊!这是因为一般人,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催眠就彷佛被人点了穴,或是吃了迷幻药般不省人事,这或许是被一些舞台催眠秀,以及电影、小说对催眠的夸张描述,所产生的误解。其实被催眠时,人的意识是清醒的,有时甚至因为内心的杂念平息,所以感觉上比平常更清醒,况且你的潜意识,会保护着你,你可以选择说与不说。但是话又说回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有的欲望;别人也有,你有的贪、嗔、痴、世俗人也都会有,虽然你自己可以选择说与不说,但是以我的经验,只要你很信得过你的催眠师,而你自己秉持着一颗开放的心,那么你将是这个催眠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既然催眠的时候,当事人的意识是清醒的,而使得有些人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被催眠?不禁要问:这样催眠会有效吗?是的,会有效!几乎所有的催眠治疗,都可以在“感觉上很清醒”的催眠状态下完成。
10、问: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被催眠而有些人却很难被催眠?
答:而一般来说;约有百分之90的人,都有相当程度的催眠敏感度,其中百分之5的人,非常容易被催眠,另外百分之5的人,很难被催眠。大部分的人都能够被催眠,只是有些人,必须施以反覆、长时间的诱导,例如二、三个小时,才能进入催眠状态,这样就超过催眠师的正常负荷了。催眠大师密尔顿·艾力克森就经常使用无聊、重复的语言,经历漫长的时间,成功的催眠了别的催眠师视为很难催眠的人。而年纪越轻,也越容易被催眠,因为年轻人的脑细胞较有活力,而年纪越大者,脑细胞因为丧失了活力的关系,所以相对的较难被催眠。一般来说,有下面这些特质的人,他的催眠敏感度会比较高。
一、年纪轻
二、容易放松
三、对催眠师有安全感及信赖感
四、想像力丰富
五、专注力高
六、好奇心强
七、智商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