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赢金服吧 关注:13贴子:143
  • 0回复贴,共1

重大信号!楼市调控将再出狠招,房企的好日子到头了?万科、恒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期,很多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了暴跌的债、股、商市去了,楼市呢,似乎已经平静下来,反正不都已经限购、限贷和限售了么,再来讨论房价也没啥意义了。
嗯,你这么想没啥毛病,但有钱人可不这么认为,人家还在买买买,不信来看数据。
根据媒体报道,2017年3月的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增幅明显,广州、上海、杭州等地的二手房指数都在增高,环比增长超过3.3%。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商,对于房产开发的投资热情也依然高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今年前三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566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2月份增加4.5%,具体到住宅的投资方面,投资量为12981亿元,增速也比以前两月有明显提高。
很明显,高层对这样的调控效果是不会满意的,发改委副主任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期就说,“一二线城市上涨压力还是很大,三四线城市库存同样很高,风险依旧存在。”
那怎么办?没关系,楼市调控有的是“狠”招,这不,政治局会议已经在释放信号了……
房地产调控要再出狠招!
昨天傍晚新华社发了一篇关于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新闻稿。
这篇新闻稿其实涉及最多的是金融风险防范,但具体到房地产市场,有四个字亮了: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是: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而在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是这样说的: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从“加快研究建立”,到“加快建立”,再到“加快形成”,变化虽微小,却显然是在告诉我们,房地产长效机制即将出台。
既然是长效机制,那肯定是从供需上下手了,所以,此前大热的房地产税、70年产权、土地供应等问题估计都将会给出明确规定。
房企好日子到头了?
当然,这并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其实,任何行业都得有自己的规律和标准,但房地产作为曾经的暴利行业,很多“不合格”企业都想尽办法进来插一脚,这就有很大问题了,就像许家印前不久说的,“很多企业认为有钱就能开发房地产 但是却把市场搞乱了”。
仔细想来,房价飙涨,和房企到处制造地王、散播虚假消息及哄抬房价的行为都不无关系。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若房地产长效机制出台,为了增强整个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政府很可能推动房企整合,让市场上只剩下有专业管理能力的几十家大企业。
这其实是必然趋势。房企的诸多债主中,银行是重量级的,但这些中小房企的资金实力又不强,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房价一旦掉头过多,就很容易陷入破产危机,到时候引发的连锁反应可不仅是房地产危险了,金融系统也要被受“牵连”。
自然,国家这个时候出这个长效机制,就是防止房价暴跌,市场崩盘,中小房企的“倒闭潮”应该也不会出现。但为了避免更大的隐患在行业内积聚,该清理的还是会及时清理。
现金为王!大房企笑了
而在这方面,监管层已经有所动作。
近期,银监会就干了两件大事,一来,近三周,银监会连发多个文件落实“金融防风险”,核心指向委外资金,而委外资金的核心去处之一就是房地产市场;二来,4月25日人民网的消息,银监会近期要求信托公司控制向房地产行业提供融资行为。
估计接下来相关的动作还会接连出台,可见,2017年,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大环境已经彻底改变,销量放缓、拿地成本剧增,借钱越来越难,盈利空间不断收窄……
不过,这却给大型房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通过兼并中小房企,快速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并抢占市场份额。
其中,万科、恒大、融创俨然开始布局。
根据最新已公布的各家2016年年报显示,融创中国手持现金698亿元,较2015年底的271亿元提升158%,万科则坐拥870亿元现金,而比万科更有钱的是恒大,截至2016年末,恒大手握3043.3亿元现金,同比增长85.5%。
现金已经备好,就看中小开发商们啥时资金链出问题了,然后拿钱上去抢人抢地盘啊。
那中小开发商们为啥要自己“作死”,再成为他人的“鱼肉”呢?
这恐怕也由不得它们,有没有足够的土地直接决定了能不能生存下去,因为没有土地就没有房产项目,也就谈不上市场和利润,但它们本身的实力又决定了没法做大规模土地储备,只能边做边拍地。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当房价无法暴涨的时候,现在买进的土地就会亏本。那么,它们看不到国家此次对楼市调控的决心么,当然清楚,但也别无他法,说白了,实力决定了只能拿自己的企业“赌”明天。
原来得益于去年楼市的火爆,兜里的钱估计还够自己支撑一段时间,但如今,重要融资渠道均被收紧,资金链出现问题恐怕也是迟早的事。
于是,越来越清晰的是,未来这个圈子的玩法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而随着中小房企的逐步退出,大房企则恐怕要为下一轮强者之间的竞争做准备了。


1楼2017-04-28 13: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