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46,984贴子:74,956,574

回复:高祖刘邦做了啥事被称流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纪中击布于十一月毕,然后应该返程,于次年二月疗病乎?于四月而崩。这件事具体分析起来的确是很令人疑惑。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5-02 22:58
回复
    弃老爹,白吃饭,丢儿女,要在文人帽子里撒尿,亲口说战友是自己的走狗,喝酒还喜欢吹牛。
    一个人能把这么多人得罪了,我看自己的品性是很有问题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7-05-02 23:37
    收起回复
      2025-09-15 12:55: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当时的“流氓”是指不肯老实种地营生、整天游手好闲的人,跟我们现代人观念中的“流氓”不是一回事。


      IP属地:山西22楼2017-05-03 02:09
      收起回复
        一世枭雄 刘邦


        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7-05-03 02:11
        回复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於是遂得脱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翻译】: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西逃.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姐弟俩才得以脱险.就在这个时候,彭越几次往返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为此深感忧虑.他做了一张高腿案板,把汉王父亲太公搁置在上面,向汉王宣告说:“现在你如果不赶快投降,我就把太公煮死.”汉王说:“我和项羽作为臣子一块接受了怀王的命令,曾说‘相约结为兄弟’,这样说来,我的老子也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老子,就希望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05-03 04:09
          收起回复
            挖绝户坟,踹寡妇门……


            IP属地:河北25楼2017-05-03 08:04
            回复
              瞎***说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7-05-03 08:57
              收起回复
                蒙元崩溃根本原因不在明,不在朱元璋,而在天灾与内乱,元朝内部军阀内乱。
                朱元璋曾是蒙元之下的小民,面对蒙元比那些称臣于蒙元的势力还卑微低下耻辱。
                朱元璋为了子孙能坐稳皇帝的宝座,处心积虑,不惜大肆屠戮为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功臣大将。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罗鶐织罪名处死胡惟庸,事隔十年,又以胡案株鶐连李善长(七十七岁的李善长被赐死,家属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被杀)、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郑遇春、黄彬、陆聚、金朝兴、叶昇、毛麒、李伯昇等一大批大臣,并宣布他们为奸党,此案连坐受诛者达三万余人(《明史》:“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三年以后,又发生了蓝党大鶐狱。屡立战功的功臣蓝玉被杀,不仅蓝玉一族被诛,还牵连到武臣曹震、张翼、朱寿,吏部尚书詹徽等,被诛者达一万五千余人(“族诛者万五千人”)。军中的大量骁勇将领被杀。把军中骁勇之将几乎杀了个干净。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四万五千人之多,“元功宿将相继尽矣!”(《明史》卷一三二《蓝玉传》)
                胡蓝之狱,前后延续十四年之久,诛杀大量元勋宿将。此外,屡建大功的朱元璋的亲侄朱文正,大将冯胜等都无一幸免于难。此外,朱元璋还常罗鶐织罪名赐死、杀戮功臣,一些著名功臣如周德兴、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父子、王弼、谢成等或被赐死,或因小过而被鞭死、砍头。所用的罪名,大多是猜疑附会而成。
                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不料在他去世的第二年,其孙建文帝朱允炆却因他杀戮过甚,而找不到可领兵御敌的大将,最后为燕王朱棣所打败。
                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的话:“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
                朱元璋的诛杀,搞得朝廷人人自危,当时在京的官员每天去早朝前,总要与家人诀别,交代后事,及至傍晚平安归来,便合家欢欣,认为又多活了一天。明朝的气氛异常恐怖,洪武朝的大臣们真正感受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滋味。君主如此凭“天威”随意诛杀臣僚,对整个明朝政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IP属地:山东27楼2017-05-03 09:32
                回复
                  2025-09-15 12:49: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洪武时期,有一事对后人影响很大,这就是朱元璋采取特务手段,侦缉臣僚私下的言行。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处处猜疑多虑的性情所致,但更重要的是他出于控制臣僚的目的。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把负责警卫的亲军都督府的仪鸾卫改为锦衣卫,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的大权,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开了明代厂卫特务统鶐治的先河。
                  朱元璋让锦衣卫在朝廷上执行廷杖的刑法,使不少大臣惨死杖下。
                  在地方上,各府县的关津要冲之地,朱元璋还设置了巡检司,有巡检和副巡检,都是从九品官,带领差役、弓兵,警备意外,负责把关盘查、缉捕盗贼、盘诘奸伪。但是即使这样,似乎对广大民众仍不能达到约束的目的。于是里甲便被赋予执行检查的任务。里甲内的百姓不能随便外出,如果到百里之外,必须事先向地方政鶐府领取路引(通行证),倘无文引,必须擒拿送官,而且里甲有责任了解所属百姓,对无正当理由外出的要报告官鶐府,不报者以连坐处置。
                  这样,朱元璋通过这些机构布下了一张监视网络,从城市到乡村,从官僚到百姓,都处于严密的监视和控制之下。明初几起大鶐狱的兴起,多与这些机构有关系。朱元璋尝说:“譬如人家养了恶犬,则人怕。”这就充分暴露了他专鶐制帝王的嘴脸。
                  朱元璋利用特务手段,实行恐怖统鶐治。待蓝玉案犯处理完后,他申明,以后一切案鶐件交由朝廷三法司审理,内外刑狱公事不再由锦衣卫处理。可惜没过几年,他的四子朱棣以“靖难”成功,登上帝座,又重新利用锦衣卫来镇鶐压建文帝的臣下,并且还设置了提督东厂,开了明代厂卫一起制造恐怖气氛的先河,对明朝政治造成极坏的影响,并且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朱元璋把封鶐建专鶐制发展到了极端,采用了种种令人发指的统鶐治手段,实际上,这恰恰暴露了其专鶐制统鶐治的不得人心。
                  在加强皇权、加强专鶐制统鶐治的同时,朱元璋又实行了分封制,除长子朱标被册立为太子外,他的二十三个儿子和一个从孙都被封为藩王,分驻于全国各个军事要地。这些藩王各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千人,多者至万人。如宁王朱权,就藩喜峰口外的大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明史》卷一一七《宁王鶐权传》),俨然是一支不小的武装力量。诸王有统兵和指授军事的权力,每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有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的到一万九千人,遇有突发事件,封地里的卫所镇兵,在接到盖有皇帝御宝文书的同时,还必须有藩王的令旨,才能调动。赋予亲王如此大的权力,为后来的藩王作乱,埋伏了危机。
                  大臣叶伯巨上鶐书以汉初吴王濞七国之乱和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为鉴,告诫朱元璋“分封逾制”,祸患马上就会降临。忠言逆耳,朱元璋非但不听叶伯巨之劝,反而骂他是离间骨肉,立即派人把他抓来关入牢狱(《明史》卷一三九《叶伯巨传》)。叶伯巨所预见的分封之祸,在朱元璋死后的第二年就应验了。


                  IP属地:山东28楼2017-05-03 09:32
                  回复
                    朱元璋与文鶐字鶐狱。
                    有一部分文人不愿当朱元璋的王朝的官,有的甚至采取自鶐杀、自鶐残肢鶐体、逃往漠北、隐居深山等办法,躲避朱元璋的征调。典型的如贵溪儒士夏伯启叔侄俩,斩断手指,誓不出仕。朱元璋把他们逮到南京审问,他们称红巾军为“红寇”,引起朱元璋大怒,下令把叔侄俩押回原籍,处以死刑。当时许多不愿和朱元璋合作的地主文人都落了个杀头没产的下场。
                    朱元璋的疑忌心越来越大。因为他曾经当过和尚,所以忌讳“光”、“秃”这些字眼,就连“僧”字也很刺眼,推而广之,连和“僧”同音的“生”字,也不喜欢了。他早年投身红巾军起鶐义,最恨人说“贼”、“寇”,连和“贼”字形音相近的“则”字,看到也生气。明初地鶐方鶐官逢年过节、皇帝生日及皇家喜庆日子所上的表笺,都是歌鶐功颂德的言辞,照例由学校教官代作,然而这小小的表笺,却使朱元璋屡次发鶐怒,下令处死作者。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海门卫官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一语,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表文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鶐人,为世作则”等语,朱元璋牵强附会,硬说文中的“则”是骂他做过贼,“光”是光头,“生”是“僧”意,是骂他当过和尚。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赐马表》,有“遥瞻帝扉”,“帝扉”被读成“帝非”。尉氏县教谕许元为本府作万寿贺表,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八字,就更严重了,“法坤”是“发髡”,“藻饰太平”是“早失太平”。翰林院编修高启曾经作了一首名叫《题宫女图》的诗,其中有“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二句,被朱元璋认为是讥讽他的,从此怀恨在心。后来苏州知府魏观把知府衙门修在张士诚的宫殿遗址上,犯了忌讳,被人告发。正巧新房子的上梁文是高启写的“龙蟠虎踞”,朱元璋大怒,把高启和魏观均腰斩。
                    文鶐字鶐狱从洪武十七年(1384)闹到二十九年(1396),前后达十三年。其间,造成了朝野文人提笔怕文鶐字鶐狱,人人自危的恐怖局面。据说,有一年元旦之夜,朱元璋微服出巡。他忽然发现一个灯谜上画了一个女人,手里抱着一个大西瓜,安然地坐在马背上,马蹄故意画得特别大。朱元璋见了大怒。回宫后即命察缉,结果将做灯谜的杖死了。刑官执刑后,还莫名其妙,后来才明白,原来马皇后是淮西人,是个大脚,朱元璋怀疑灯谜是在暗讽马皇后,就这样一条小小灯谜,竟送了一条人命。
                    文鶐字鶐狱反映了朱元璋的专横、极度专鶐制和残鶐暴。另外有人对以上文鶐字鶐狱提出异鶐议,例如据历鶐史学家陈学霖先生考证,朱元璋极可能因个人好鶐恶,或以政鶐治关系需要铲除异己,故意断章取义,而罗鶐织成狱(陈学霖:《明太祖文鶐字鶐狱案考疑》,《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但是即使这样,也仍然反映出朱元璋的专横、极度专鶐制和残鶐暴。
                    朱元璋与海禁。
                    朱元璋时期,倭寇频繁劫掠明朝,朱元璋没做到他吹嘘的“有为患于中鶐国者,不可不讨”,反而采取海禁。
                    明初,倭寇时常侵扰劫掠明朝,见于史籍记载的也很多。如洪武二年正月,“倭寇山东滨海郡县,掠民男女而去”;四月“倭寇苏州、崇明等地”;八月“倭入寇淮安”;三年六鶐月“倭入寇山东,转掠温州、台州、明鶐州等地,又寇福建沿海郡县”(《明太祖实录》卷三六、四○、四三、五三)。以后倭寇仍频频入侵。
                    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宣布:“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明太祖实录》卷七○),采用了禁海政鶐策。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怒日本特甚,决意绝之,专以防海为务”(《明史》卷三二二《日本传》)。二十七年(1394)又进一步申令“禁民间用番香、番货……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寘之重法”。到三十年(1397)还再次申明“人鶐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实录》卷一三九、二三一、二五二)。完全采取禁海政鶐策,这一封闭政鶐策对明初体鶐制、经济都影响不小。


                    IP属地:山东29楼2017-05-03 09:33
                    收起回复
                      蒙古人优待上海人,可朱元璋抽重税









                      IP属地:山东30楼2017-05-03 09:33
                      收起回复
                        朱元璋用胡惟庸整人,然后又把胡惟庸弄死,编出的罪证笑掉人的大牙。胡惟庸都被杀好几年后,如瑶藏主事件才发生,居然也成了胡惟庸的通倭罪名。明粉过人秉承了朱元璋一如既往的脑洞大开神功
                        明朝从洪武元年到成化初年,连100年都没有,就制造了数百万流民。身为明粉,你连成化年间流民暴动事件都不知道,可见真是应了那句话,明粉是最不了解明朝的


                        IP属地:山东32楼2017-05-03 09:33
                        收起回复
                          在明军强盛时期,朱元璋竟然教朱棣纵容蒙古人劫掠百姓,在遇到大批蒙古人进攻时不宜与战,而是应该藏进堡垒山谷险隘里,让蒙古人四出抄掠百姓,等蒙古人劫掠百姓导致其骄怠分散队伍不严时,明军再出来与蒙古人交战。 这是由《明太祖实录》卷253 记载的。明军在强盛时期竟然仍要使用这种牺牲百姓 让大批百姓被蒙古人杀掠然后才出来与蒙古人交战的战术。
                          《明太祖实录》卷253 记载朱元璋告诉朱棣“倘遇胡马十数万寇边,不宜与战。或收入堡垒,或拒山谷险隘之处,夹以步兵深伏以待之,彼见我不与之战,必四出抄掠,俟其骄怠分散队伍不严”。


                          IP属地:山东34楼2017-05-03 09:34
                          收起回复
                            朱棣对政治反对派的镇鶐压不仅是残酷的,也是空前野蛮的。朱棣首先公布了以齐泰、黄子澄为首的五十余名的“奸鶐臣”榜,将他们逮尽杀绝并加族诛。
                            名士方孝孺、兵部尚书铁铉、礼部尚书陈迪、大理寺少卿胡闰、刑部尚书暴昭、右副都御史练子宁、左佥都御史景清等均因不肯屈从,而被用残酷至极的剥皮、凌迟等等酷刑处死。同时被株鶐连而死的不计其数,后人称之为“瓜蔓抄”,即连疏族远亲也不放过,都在诛除之列。明成祖诛除异己的手段之酷烈,较之其父朱元璋杀功臣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兵部尚书铁铉,则割了耳鼻,又割了肉烧了,塞到铁铉的嘴里让他吃,还问他“甘否”。铁铉说:“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铁铉至死骂不绝口。户部侍郎卓敬不屈,临刑,神色自若,也被灭三族。
                            礼部尚书陈迪不屈,朱棣派人把他的儿子捉来杀掉,并割其鼻舌,强塞给陈迪吃。陈迪唾向凶手,骂得更厉害,终于被凌迟处死,宗族被戍者一百八十余人。
                            刑部尚书暴昭不屈,“先去其齿,次断手足,骂声犹不绝,至断颈乃死”。
                            左佥都御史景清,被“抉其齿,且抉且骂”,含血喷了朱棣一身,朱棣下令“剥其皮、草椟之”,“碎磔其骨肉”。
                            右副都御史练子宁,被逮语不逊,“命断其舌,磔死,宗族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九族之亲被抄没戍远方者数百人”。其他不一而足。
                            朱棣进入南京后,打算借重著名文人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遭到拒绝。朱棣用酷刑杀死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又夷灭其族。
                            《明史·方孝孺传》:成祖怒,命磔诸市。《明史》列传第二十九:子澄至,成祖亲诘之。抗辨不屈,磔死。
                            《明通鉴》:六月...丁丑,杀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文学博士方孝孺,皆夷其族。
                            朱棣既杀方孝孺,为避杀忠臣的历史谴责,下令藏方孝孺之文者罪至死。其著作有《孝经诫俗》、《周易考次》、《宋史要言》、《帝王基命录》等。幸有人潜录集其文,才得传于后世。
                            方孝孺的成仁取义,朱棣的残酷杀戮,忠义无畏与奸邪残鶐暴就这样谱写成历史。
                            还有记载证明朱棣将方孝孺诛十族。
                            明朝《熹宗实录》(卷22):“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学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其幼子德宗,幸宁海,谪尉魏泽匿之,密托诸生余学夔负入松江岛屿,以织网自给。华亭俞允妻以养女,因冐余姓,遂延一线。”
                            而《明太宗实录》的主要作者大都参加过对《明太祖实录》的重修。而朱棣为了宣示靖难合法性而修改实录已是公认事实,加之相距时间不长,因此这些人也不可能去讲先帝的如此阴暗面。
                            此外祝枝山所著《野记》(卷2)记载:“文皇既即位,问广孝谁可草诏?广孝以方对,遂召之。数往返,方竟不行,乃强持之入,方披斩衰行哭。既至,令视草,大号,詈不从,强使搦管,掷去,语益厉,曰:“不过夷我九族耳!”上怒云:“吾夷汝十族。”左右问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于是尽其九族之命而大搜天下为方友者杀之。”
                            《明史纪事本末》(卷18):“初,籍十族,每逮至,辄以示孝孺,孝孺执不从,乃及母族林彦清等、妻族郑原吉等。九族既戮,亦皆不从,乃及朋友门生廖镛、林嘉猷等为一族,并坐,然后诏磔于市,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谪戍绝徼死者不可胜计。”


                            IP属地:山东35楼2017-05-03 09:35
                            收起回复
                              2025-09-15 12:43: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标死,秦、晋、燕王无不窥伺皇位,但朱元璋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不久,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死。洪武三十一年,晋王死。朱棣的两个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他成为诸王中最年长者。这时朱棣的羽翼已经丰鶐满,不但有久征惯战的护卫军,权限上也早已超出了“列爵不临民”的规定了。
                              朝廷下诏责燕王。燕王朱棣佯装疯癫,走呼市中,抢夺酒食,语多妄乱,有时竟卧在土中,整日不起。
                              在胁迫宁王结盟时,朱棣曾许宁王以“事成当中分天下”,但朱棣做了皇帝却不认旧账,不要说中分天下,就是宁王乞求苏州、钱塘也不获准,终于改封南昌。朱棣还暗中削夺诸王的实际权力及军权。代王、岷王、齐王的护卫先后被削,连同母弟周王的护卫也被迫交出。必使其力不足与一镇相抗。
                              大才子、文学家、书法家解缙,被朱棣下狱死。解缙初入狱时曾遭到严刑拷打,因而辗转牵连到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旸,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及李至刚等人,都被逮入狱。王偁、王汝玉、李贯、朱纮、萧引高、高得旸等人先后瘐死狱中。
                              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囚籍,朱棣见到解缙姓名问:“缙犹在耶?”朱棣不仅没有赦免之意,而且明显是要置解缙于死地。纪纲用酒将解缙灌醉,而后拖到积雪中埋起来,解缙立刻死了,此时解缙年仅四十七岁。解缙去世后,被抄家,妻子、儿女、宗族都被流放。
                              朱棣的朝鶐鲜妃子权氏享年不永。对她的死,起初无人怀疑。后来宫人吵架,有人说是朝鶐鲜妃子吕氏串通中官和银匠用砒霜毒死了权妃。朱棣大怒,将中官、银匠处死,命令用烙铁烙一个月杀死吕氏,并杀死吕氏在宫中的从人,牵连至死者达数百人。其实这是个冤鶐狱,到朱棣晚年才暴露出来。
                              永乐十九年(1421),诬陷吕氏的宫人鱼氏与宦官的私情被揭发,二人自杀。朱棣将他们的侍婢拘捕审讯,侍婢们因受不了拷掠,诬服认罪,并说要谋杀朱棣。这一来非同小可,后宫连坐者竟达二千八百人之多。行刑之日,朱棣亲临刑场,看着她们被一一剐死。有的宫人在临死时大骂朱棣:“自家阳衰,故私少年寺人,何咎之有!”两案所杀竟达三千余人。为了自己的私欲,朱棣何等阴毒残鶐暴!


                              IP属地:山东36楼2017-05-03 09: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