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86,727贴子:16,776,521
  • 53回复贴,共1

【西哲】休谟把“知觉”作为知识的基本要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①知觉论和怀疑论:休谟把“知觉”作为知识的基本要素,并把知觉分为两类,即印象和观念。他认为印象是指人们在听、看、触、爱、憎的时候所产生的较活跃的知觉;观念则是在反省上述感觉时人们所 意识 到的一些较不活跃的知觉,这样的观念也就是 思想 。休谟进一步把印象也分为两类,即感觉和反省,他认为反省印象在相应的观念之前产生,但却出现在感觉印象之后,而且是从感觉印象得来的。这样,休谟把 感性认识 和 思维 都归在知觉之下,并且把反省和观念都归结为感觉印象。休谟在对经验的分析上则把心灵自我也说成是一束知觉。
  对于“感觉印象从何而来”这一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休谟持“存疑”态度。他声称:“至于由感官所发生的那些印象,据我看来,它们的最终原因是人类理性所完全不能解释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确实地断定,那些印象还是直接由对象发生的,还是被心灵的创造能力所产生,还是由我们的造物主那里得来的”(《人性论》,第101页)。这种既不用 物质 对象的作用来说明感觉印象,也不用心灵或上帝的作用来说明感觉印象,是休谟的怀疑论即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
  尽管休谟极力回避回答物质或精神 本原 的问题,但是他的怀疑论哲学并未超脱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而只是动摇于两者之间。当休谟承认全部知觉依赖于身体的器官,承认感觉的产生有其自然的物理的原因的时候,他是在向唯物主义方面靠拢。当他把感性知觉同物质世界割裂开来,断言“确实知道的唯一存在物就是知觉”,“永远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时,他就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休谟把自己的哲学称作“温和的怀疑论”,以区别于古希腊 皮浪 的“过分的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固然限制了认识,但是他并不完全否定认识。反之,他肯定人的心灵赋有一些认识能力,从而提出了研究人类理智能力的任务。
②知识论和因果论:休谟认为人类的理智有两种作用,即推断各种事实和比较各个观念。同样,人类的知识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和历史学等,这是建立在 经验 基础上的因果性知识;另一类是抽象科学和证明的知识,即数学知识。他认为这后一类知识的命题,只凭思想的作用就可以推导出来,无需依据 宇宙 中任何地方存在的任何东西。显然,在对普遍必然的数学知识的解释中,休谟实际上对 唯理论 和 先验论 作了让步。
  休谟认为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因果性知识构成了大部分的人类知识,是一切人类行为的源泉。因此,他着重地探讨了因果性问题。他按照怀疑论观点,不承认对于客观规律性的任何断定,而局限于对各个现象间、各个观念间因果联系的考察。他指出,因果之间有一种前后相承的关系,可是“后此”并不就是“因此”。因果联系观念的基本条件在于必然的联系,就是说,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这种因果联系的发现不是凭借于理性,而是凭借于经验。不过,单独一次经验并不足以形 性,而是凭借于经验。不过,单独一次经验并不足以形成因果观念,只有当类似的现象多次重复或经常集合在一起,并从而在人的心灵上产生习惯性的影响时,才能形成这种观念。他在对因果联系的解释上,认为因果联系只存在于心中,而不在对象中,陷入了 主观唯心主义 。


1楼2017-05-04 20:10回复
    百度来的,以前听讲座,听说休谟很搞怪


    2楼2017-05-04 20:11
    收起回复
      康德的认识论(Kantian Epistemology)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基本原理的形成和根据问题。康德承认知识的内容或材料来自感觉,感觉是对象刺激了人的感官以后产生的观念。知识是从感觉开始,从经验开始的 康德认为,认识的对象只是现象,本体属于人永远不能认识的范围。人的理性从本性上要求认识终极的无条件的东西。理性是处于知性之上的最高一级的综合能力,理性对经验进行最广泛的综合。理性的要求永远达不到目的,我们的认识永远是有条件的,是无止境的现象。如果理性把相对的现象绝对化,自以为已经把握了全部的真理,就必然陷于假相。
      我还查阅了他的作品,<<理批>>
      摘一段某人的读后感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性,如质量、体积、形状、数量、重量、运动速度等,没有这些特性,我们就无法对物体展开想象。这是物体的主要特性。物体还有其它从属特性,如颜色、声音、味道和温度感觉等,这些从属特性虽然是物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们可以把一辆蓝色的桌子想象成绿色的桌子。这种主要特性和从属特性的区别让人进一步问: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因为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的头脑当中?因此,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头脑中才成为可能。


      3楼2017-05-04 20:15
      收起回复
        这二人都试图说明认识的底层结构.
        我们应该尊重这样的哲学家,不管他们水平如何.以及是不是能满足你的要求并不重要.


        4楼2017-05-04 20:19
        回复
          康德干活不彻底,黑格尔彻底的发挥了康德的统觉自我的能动性,彻底排除不可知论成分。


          IP属地:法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5-04 22:46
          收起回复
            “确实知道的唯一存在物就是知觉”,(正确)
            “永远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错误)
            我记得讲座里有一段讲到休谟想到明天的太阳可能不会升起,他怕的要死.


            7楼2017-05-04 23:03
            回复
              我们用语言和语言所能承载的逻辑去认识世界.能不能认识,应该有一个层次上的划分,
              鲁晨光先生认为对一个事务本质的认知是否正确,可以用是否能正确的预见该事务未来的发展来评价(大意是这样)


              9楼2017-05-04 23:20
              回复
                我知道怎么回事了.
                人这个东西也不是本有的,它也有个形成过程,人类的意识也是如此.
                只要给这些哲学家一个机会,去浏览地球的历史,他们都谨慎言论了..


                10楼2017-05-05 00:25
                回复
                  休谟对因果的追问,必须用数学,逻辑,这种刚性的本有的工具破解
                  物理实验的可重复性对付不了他.


                  11楼2017-05-05 00:49
                  收起回复
                    思想对于客观性的第一态度是一种素朴的态度,它还没有意识到思想自身所包皮含的矛盾和思想自身与信仰的对立,却相信,只靠反思作用即可认识真理,即可使客体的真实性质呈现在意识前面。有了这种信仰,思想进而直接去把握对象,再造感觉和直观的内容,把它当作思想自身的内容,这样自以为得到真理,而引为满意了。一切初期的哲学,一切科学,甚至一切日常生活和意识活动,都可说是全凭此种信仰而生活下去。
                    黑格尔
                    这位哲学家的话看起来道理满满,同样经不住分析。他只是抓住了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就是我们的意识以自我不能决定,自我难以理解的方式认识自然,然后带着一丝无耐,甚至是自我嘲笑的方式来言论。他没有把真理这个需要达成共识的重要概念讲清楚,无限放大真理的神秘性,又不想背负嘲笑人类认知力的罪名,所以讲的话扭扭捏捏,别别扭扭。他本质就是抓住人的认知的局限性,来调侃理性。我们完全可以反问,我们不以此信仰活下去,那以何信仰活下去。他从未给人类认知力任何有意思的解说。牛顿先生把我们的认知基础落在绝对时空,后来爱氏要拼倒他,他们至少给定了一个假设,这两个人初看很对立,细思则互补。


                    12楼2017-05-05 22:11
                    收起回复
                      这种态度的思维,由于它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对立,就内容言,既可成为真正玄思的哲学学说,同样也可老停滞在有限的思维规定里,亦即老停滞在尚未解除的对立里。现在在这导言里,我们的兴趣只在于观察这种思想态度的限度,并进而首先考察代表这种思想态度的最近的哲学系统。最明确而且与我们相距最近的例证,当推过去的形而上学,如康德以前的那些形而上学。但这种形而上学只有就哲学史来说才可以说是某种过去了的东西;就其本身来说,即单纯用抽象理智的观点去把握理性的对象,却仍然一般地总是出现的。因此,对于这种思想态度的外表面貌和主要内容加以细密的考察,同时也有其切近现实的兴趣。
                      和第一句一样,抓住人类以自己无法理清的抽象具体的弱点,没有套路的攻击人类理性。形而上的认为存在一种具备无限性特征的理性(它可以逼近他所谓的真理),这是他的潜台词。维特不点名批评玩弄语言文字的人里一定包括黑格尔。


                      13楼2017-05-05 22:28
                      回复
                        基本看清楚了,黑格尔也是在试图说明或理解意识与存在的关系,凡是在这方面努力的人,至今无一人能讲出有意思的内容来。


                        14楼2017-05-05 22: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