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电视剧《士兵突击》,几乎无人不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部作品正是脱胎于北京jun区战友文工团的话剧《爱尔纳·突击》。说到这段典故,战友文工团副团长郭自强记忆犹新。
2000年春,当时的战友话剧团组织创作人员下部队代职,年轻编剧兰晓龙也名列其中。团里要求他不带任何创作任务,半年内完成从战士到班长、从排长到连长、从基层到机关、最后任团政治处副主任的代职经历,踏踏实实当一回兵。
为了不让连队干部战士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兰晓龙到代职的某团后,临时换了一身旧的迷彩服,佩戴着一级士官军衔,假扮集团军机关分配下连的打字员,开始了真正的士兵生活。三个月时间里,兰晓龙和战士们成了真正的朋友,自己也浑身沾满了“兵味”。直到总政艺术局领导下部队检查代职情况时,他的身份才彻底“暴露”。
后来,兰晓龙又到营部和团机关继续代职,并随部队参加了一次jun区组织的大型军事演习。这次代职,使地方大学生入伍的兰晓龙第一次走进了jun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真正感受到了平凡士兵的喜怒哀乐。那些有苦有甜、有笑有泪的士兵生活,渐渐在他的心里构成了一部戏,这就是他代职后创作的话剧,剧名叫《爱尔纳·突击》。他给剧作的主人公起了个平易上口的名字——许三多。
话剧团领导对剧本给予了高度评价,立即组织精兵强将对剧本反复修改,并在上报后还未审批,服装道具不到位的情况下,提前展开排练。话剧《爱尔纳·突击》一亮相,就赢得满堂喝彩。2002年,获全jun新剧目展演编剧一等奖。
2003年,在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上获得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舞美设计奖、灯光设计奖和音响设计奖等多项大奖。2005年,获得老舍文学奖、曹禺戏剧奖。2003年,电视剧导演康红雷第一次看到战友话剧团演出的话剧《爱尔纳·突击》时,受到强烈的震撼,随即点燃创作一部jun事题材作品的激情。他与兰晓龙一拍即合,珠联璧合。
2000年春,当时的战友话剧团组织创作人员下部队代职,年轻编剧兰晓龙也名列其中。团里要求他不带任何创作任务,半年内完成从战士到班长、从排长到连长、从基层到机关、最后任团政治处副主任的代职经历,踏踏实实当一回兵。
为了不让连队干部战士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兰晓龙到代职的某团后,临时换了一身旧的迷彩服,佩戴着一级士官军衔,假扮集团军机关分配下连的打字员,开始了真正的士兵生活。三个月时间里,兰晓龙和战士们成了真正的朋友,自己也浑身沾满了“兵味”。直到总政艺术局领导下部队检查代职情况时,他的身份才彻底“暴露”。
后来,兰晓龙又到营部和团机关继续代职,并随部队参加了一次jun区组织的大型军事演习。这次代职,使地方大学生入伍的兰晓龙第一次走进了jun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真正感受到了平凡士兵的喜怒哀乐。那些有苦有甜、有笑有泪的士兵生活,渐渐在他的心里构成了一部戏,这就是他代职后创作的话剧,剧名叫《爱尔纳·突击》。他给剧作的主人公起了个平易上口的名字——许三多。
话剧团领导对剧本给予了高度评价,立即组织精兵强将对剧本反复修改,并在上报后还未审批,服装道具不到位的情况下,提前展开排练。话剧《爱尔纳·突击》一亮相,就赢得满堂喝彩。2002年,获全jun新剧目展演编剧一等奖。
2003年,在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上获得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舞美设计奖、灯光设计奖和音响设计奖等多项大奖。2005年,获得老舍文学奖、曹禺戏剧奖。2003年,电视剧导演康红雷第一次看到战友话剧团演出的话剧《爱尔纳·突击》时,受到强烈的震撼,随即点燃创作一部jun事题材作品的激情。他与兰晓龙一拍即合,珠联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