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是要大量建设保障房,不过理论上讲商品房越少,商品房越贵,除非人口导入是可控的,但人口导入是市场行为。而商品房也是市场化的。
新加坡模式,中国存在两个问题,
(1)就是行业间,城市间的基尼指数过高。所以大家老觉得自己的工资是被平均的。大家来雄安也是一样,因为觉得这里未来能发财。
(2)就是户籍问题。城市资源的严重不平衡,这个和1也是有关系的。
所以保障房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而通过户籍或者变相的户籍来限制人口流动更不是市场行为
真正的问题:
(1)货币大量超发,进入流通环节,最后无处可去。只能进入投机领域
(未来应该引入股市或者海外,股市代表了实体经济,海外代表人民币国际化)
(2)国内的房子其实持有成本比较低,房子很贵,但持有成本不高,(但重额房产税也不太现实,官员也是利益集团,可以考虑重庆的做法适当缩短使用权年限)
(3)人口流动极不平衡。
所以只有解决上面3个问题,然后加上合理的房地产政策和法规(去房产杠杆,适度的限购政策,完善规范租赁市场,因为国家控制土地,可以采用ppp的方式共同开发进行规范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