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聂讲故事 | 三四十年前的黔灵公园动物园,为全国繁殖了所有的圈养华南虎
2017-05-04 聂俊 贵阳晚报
黔灵山公园里的动物园经过30多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改造,面貌大为改变,近年来引进和繁殖的7只老虎入住专门的猛兽园,看着这些年轻活跃的猛虎,动物园主任张玲莉十分感伤——这些虎,都不是华南虎。30多年前,这个动物园,曾经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华南虎繁殖基地,为全国多家动物园输送了30多只华南虎种虎。到90年代中期,这里的最后一只华南虎病逝。
2010年,贵阳扎佐野生动物园从上海引进了一只华南虎,这只华南虎,就是当年黔灵公园动物园输送出去的华南虎的后代。
黔灵山动物园的动物数量,仅及30多年前的一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黔灵公园动物园,为啥衰落了?
▼图一:双重交配法成功后,媒体纷纷报道。这是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照片,岳正中(右一)和饲养员们给三只幼虎体检。
一只华南虎 换回一车皮野物
讲述人:杨再淳,男,1942年生,原黔灵公园动物园主任
70年代是动物园最辉煌的时候,那时整个动物园有将近100种野生动物,很多都是用我们人工繁殖的华南虎交换来的。因为那时候,是黔灵公园动物园华南虎繁殖的高峰期,那时,公园三里湾招待所高朋满座,每天要接待两到三家外地动物园负责人,都是前来洽谈华南虎交换的。
1981年,我和同事去东北各家动物园“讨债”。最后一站,到了黑龙江最东面的佳木斯动物园,因为得到过黔灵公园的一只雄华南虎,动物园的头头见我们这个大债主来了,爽快地说:“我们园里有啥多的动物,你们尽管挑!”结果我们满载而归:马鹿、“四不像”(麋鹿)、狍子、豆雁、猞猁、芦鸭等20多种动物,足足装了一个火车皮!
伺候老虎,就当它是大猫
我是1963年进动物园的,第二年就后开始养食肉动物。虎崽就和猫一样,可以和人亲昵,成年后就有隔阂了,不可能让人接近。但圈养的老虎,其实是怕人的,只要不让它感觉到威胁没事。所以我们进虎笼打扫卫生时,先得查看老虎的状态,当然不能在它饿的时候进去。如果它鼻子发出呼呼的声音,说明它信任你。这样才能进去。近距离接触时,最要紧的,是不要直视老虎的眼睛,这对它来说是严重的威胁和挑衅。若无其事地做你的事就是了,不要突然做大动作,或者大喊大叫,这会惹大祸的。
圈养的华南虎很容易生病,所以管理员除了每天及时打扫卫生和消毒,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每天观察老虎的粪便,如果出现异样,就得及时诊治,耽误两天就老虎就会没救了。在繁殖过程中,最大麻烦,是两只华南虎发情期不一样。我们想到了一个“土方法”:找一些发芽的麦子,拌入发情期较晚的一只虎的饲料中喂食,可以达到催情的作用。
第一批人工繁殖的华南虎威风凛凛、体格健壮、好动、食量大,此后繁殖的几批体型越来越小,大多有凹背、矮脚等畸形,而且不好动、饮食差、繁殖能力下降,甚至对异性不感兴趣。我们知道,这是近亲繁殖后基因退化的结果,需要找新的老虎个体来作为新鲜血液!
1974年,我参加了贵州省野生动物考察队,到了梵净山、雷公山等地寻找黔金丝猴、华南虎等珍惜野生动物,但始终没有发现华南虎的踪迹。
▼图二:当时,贵州画报以一个篇幅做了专题报道。
从"虎医生"到动物疫病专家
讲述人:乐正中,男,1940年出生,原黔灵公园动物园兽医,贵州著名的动物病原学专家。
60年代初,我从贵州农学院兽医专业毕业后,先做了10多年教师。1974年,我调进黔灵公园动物园做了兽医。没想到,这里成了我事业的起点。
当时,动物园的华南虎经过10多年人工繁育,出现了近亲交配带来的体质下降等问题,有的明显凹背、矮脚,甚至不孕不育。我经过5年的研究,采用了“双重交配法”,来提高母虎受孕率,1979年9月,“二母虎”顺利产下3崽,其中雌虎“黔灵”于1980年送往重庆动物园,雄虎“敏敏”于1985年送往安徽动物园,雄虎“黔黔”留园——这是黔灵公园人工繁殖的最后3只虎!
这项成果,获得1980年贵州科学大会奖励。当年,新华社、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和贵州日报、贵州画报均进行了报道。
到1983年,黔灵公园动物园仅剩下6只华南虎。1992年转移出去两只,余下的4只,不久也先后因年老病死。以贵州野生华南虎为种源进行人工繁育的这支华南虎谱系,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全国最早的人工繁育华南虎的基地贵阳黔灵公园消失了。
1984年,已经调到省农业厅的我,总结了动物园繁养华南虎的成果和经验,撰写了一篇论文《贵州华南虎及华南虎人工饲养、繁殖》,不客气地说,这是是世界上最为详尽的华南虎分布和人工养殖论文,其中的《黔灵公园动物园华南虎谱系》,详细记录了黔灵公园收进和繁殖的43只华南虎的去向。
说起当年养虎事,乐正中遗憾地说:“如果六几年不把5只野生老虎慷慨地送给省外,黔灵山的华南虎可以繁殖到21世纪!”
▼图三:70年代中期,杨再淳将一只病逝的华南虎制作成了标本。这是当时他跟虎标本的合影。
2017-05-04 聂俊 贵阳晚报
黔灵山公园里的动物园经过30多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改造,面貌大为改变,近年来引进和繁殖的7只老虎入住专门的猛兽园,看着这些年轻活跃的猛虎,动物园主任张玲莉十分感伤——这些虎,都不是华南虎。30多年前,这个动物园,曾经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华南虎繁殖基地,为全国多家动物园输送了30多只华南虎种虎。到90年代中期,这里的最后一只华南虎病逝。
2010年,贵阳扎佐野生动物园从上海引进了一只华南虎,这只华南虎,就是当年黔灵公园动物园输送出去的华南虎的后代。
黔灵山动物园的动物数量,仅及30多年前的一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黔灵公园动物园,为啥衰落了?
▼图一:双重交配法成功后,媒体纷纷报道。这是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照片,岳正中(右一)和饲养员们给三只幼虎体检。
一只华南虎 换回一车皮野物
讲述人:杨再淳,男,1942年生,原黔灵公园动物园主任
70年代是动物园最辉煌的时候,那时整个动物园有将近100种野生动物,很多都是用我们人工繁殖的华南虎交换来的。因为那时候,是黔灵公园动物园华南虎繁殖的高峰期,那时,公园三里湾招待所高朋满座,每天要接待两到三家外地动物园负责人,都是前来洽谈华南虎交换的。
1981年,我和同事去东北各家动物园“讨债”。最后一站,到了黑龙江最东面的佳木斯动物园,因为得到过黔灵公园的一只雄华南虎,动物园的头头见我们这个大债主来了,爽快地说:“我们园里有啥多的动物,你们尽管挑!”结果我们满载而归:马鹿、“四不像”(麋鹿)、狍子、豆雁、猞猁、芦鸭等20多种动物,足足装了一个火车皮!
伺候老虎,就当它是大猫
我是1963年进动物园的,第二年就后开始养食肉动物。虎崽就和猫一样,可以和人亲昵,成年后就有隔阂了,不可能让人接近。但圈养的老虎,其实是怕人的,只要不让它感觉到威胁没事。所以我们进虎笼打扫卫生时,先得查看老虎的状态,当然不能在它饿的时候进去。如果它鼻子发出呼呼的声音,说明它信任你。这样才能进去。近距离接触时,最要紧的,是不要直视老虎的眼睛,这对它来说是严重的威胁和挑衅。若无其事地做你的事就是了,不要突然做大动作,或者大喊大叫,这会惹大祸的。
圈养的华南虎很容易生病,所以管理员除了每天及时打扫卫生和消毒,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每天观察老虎的粪便,如果出现异样,就得及时诊治,耽误两天就老虎就会没救了。在繁殖过程中,最大麻烦,是两只华南虎发情期不一样。我们想到了一个“土方法”:找一些发芽的麦子,拌入发情期较晚的一只虎的饲料中喂食,可以达到催情的作用。
第一批人工繁殖的华南虎威风凛凛、体格健壮、好动、食量大,此后繁殖的几批体型越来越小,大多有凹背、矮脚等畸形,而且不好动、饮食差、繁殖能力下降,甚至对异性不感兴趣。我们知道,这是近亲繁殖后基因退化的结果,需要找新的老虎个体来作为新鲜血液!
1974年,我参加了贵州省野生动物考察队,到了梵净山、雷公山等地寻找黔金丝猴、华南虎等珍惜野生动物,但始终没有发现华南虎的踪迹。
▼图二:当时,贵州画报以一个篇幅做了专题报道。
从"虎医生"到动物疫病专家
讲述人:乐正中,男,1940年出生,原黔灵公园动物园兽医,贵州著名的动物病原学专家。
60年代初,我从贵州农学院兽医专业毕业后,先做了10多年教师。1974年,我调进黔灵公园动物园做了兽医。没想到,这里成了我事业的起点。
当时,动物园的华南虎经过10多年人工繁育,出现了近亲交配带来的体质下降等问题,有的明显凹背、矮脚,甚至不孕不育。我经过5年的研究,采用了“双重交配法”,来提高母虎受孕率,1979年9月,“二母虎”顺利产下3崽,其中雌虎“黔灵”于1980年送往重庆动物园,雄虎“敏敏”于1985年送往安徽动物园,雄虎“黔黔”留园——这是黔灵公园人工繁殖的最后3只虎!
这项成果,获得1980年贵州科学大会奖励。当年,新华社、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和贵州日报、贵州画报均进行了报道。
到1983年,黔灵公园动物园仅剩下6只华南虎。1992年转移出去两只,余下的4只,不久也先后因年老病死。以贵州野生华南虎为种源进行人工繁育的这支华南虎谱系,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全国最早的人工繁育华南虎的基地贵阳黔灵公园消失了。
1984年,已经调到省农业厅的我,总结了动物园繁养华南虎的成果和经验,撰写了一篇论文《贵州华南虎及华南虎人工饲养、繁殖》,不客气地说,这是是世界上最为详尽的华南虎分布和人工养殖论文,其中的《黔灵公园动物园华南虎谱系》,详细记录了黔灵公园收进和繁殖的43只华南虎的去向。
说起当年养虎事,乐正中遗憾地说:“如果六几年不把5只野生老虎慷慨地送给省外,黔灵山的华南虎可以繁殖到21世纪!”
▼图三:70年代中期,杨再淳将一只病逝的华南虎制作成了标本。这是当时他跟虎标本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