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志愿者吧 关注:14贴子:218
  • 1回复贴,共1

助人的智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一段去范园,因为都是免票,所以当我们知道守陵人一个月只有一百元生活费时,有人提议,我们大家捐点钱,人多力量大,20多个人,一个人几块钱就行,大家都点头,觉得也应该。正讨论一个人捐多少的时候,有人提出了疑问:范仲淹贤名天下闻,那作为范氏的子孙,人家会收这钱吗?不如入换种方式给钱,比如可以买他的书?!当时大家听了都是一愣,但转念一想,理应如此呀,一来可以顺理成章的把钱给人家,二来人家也不会有屈辱之感。既达到了助人的目的,又不著痕迹,双方皆大欢喜。最后我们大家一人一本买了一本《范氏历代名人录》回家了。
  这件事一直在我脑海里,一直在想这件事,同样是给钱,为什么第二种方式比第一种直接给钱要更容易让人接受?人的心理都有与对方平等交往的心理,除非是乞丐,哪么“嗟来之食”得来固然不费力,但是无形中却处在了“低人一等”的心理状态下,不论是谁,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感觉都是极差的。
  前一段,一个从印度回来的朋友给我讲了他在那里的见闻,其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印度有很多的小孩看见外国游客就围上去乞讨,有人就发善心给钱,但是给了一个之后,就发现自己被包围了,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小乞丐会围上来,于是直接给钱的后果就是被迫落荒而逃,后来在上街购物时,他就变通了一下,每买一样东西,不论大小,他都找一个这样的小孩,让他当“搬运工”,买了10样东西的话,他就找10个这样的小孩,最后他给每个小孩都付了“搬运费”,他告诉我,这样做的结果时,他既逛街逛的开心,也没有小乞丐再围上来,因为那些小搬运工会帮他跟小乞丐沟通,而来他又做了善事,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当是听他说的时候,我只是觉得他很聪明,没想这其中的道理,今天想来,这跟我们在范园购书有异曲同工之秒啊。
       助人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是当人们真正做善事的时候,又有几个真的考虑过被助者的心理,助人助心,自立者方能自强,当我们做公益的时候,一定要多替对方考虑一下。没帮到人事小,要是伤害了人,那就跟自己的初衷相去甚远了,助人的智慧,我以为最高的境界就在于,“不著痕迹”四个字! 



1楼2008-12-15 19:03回复
    • 222.88.82.*
    智慧.


    2楼2009-02-18 1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