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吧 关注:1,193,297贴子:8,760,251
  • 0回复贴,共1

【散文】过年,做些传统的闽南糕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过年,做些传统的闽南糕点
年关渐近,妻总念叨:“要过年了,该买些什么东西来‘敬天孝祖’呢?”后来,她又会说:“哎呀,买些什么东西都很贵的,不如自己花点‘破烂工(闲工夫)’,买点米面,做一些‘龟仔粿仔’的,比较实惠!”
  妻说的自然是闽南话,而我复述时,也会尽量原文愿意地传达。只是春节临近了,若论民风民俗,闽南这个地方,不管是语言上还是风俗传承上,都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最具老祖宗传统的“古早味”——它有着许多中原文化的保留风俗与习惯传统,这其间,当然还有许多永久传承的特色饮食文化!
  妻所说的“买什么东西都很贵”,自然不是说我们家目前穷得过不起年。她的意思是说——一些传统上的过年用品,买回来用过之后,都不一定会吃的,只是为了“诚心孝心”,做做祭祀罢了!现如今,生活好了,大家都不再理会那些传统的美食糕点了,买多买少,都会担心添加剂的问题,心里有了这份担心,就会产生排斥。所以,从街上买来的祭祀用品,多半会白白浪费掉的!
  故而她觉得花上一些钱,买上一些可能会浪费的东西,还不如花点“破烂工”,自己做上一点,更好。妻的想法当然是对的,自己做些传统糕点,自然比较实惠,还可以避免吃入太多的添加剂、防腐剂,可以减少许多浪费。
  而每年的年关渐近时,提起这些小事,就会让人想到从前。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过年会有许多好吃的东西,那个时候,大家相对贫困,一年到头,春节一到,那才叫逢年过节呢!那是让小孩往死里撑,让大人往死里忙的节日。那个时候,好吃的东西,都不是现成的,不是集市上随便能买得到的东西。那时,家里的糕糕点点,都是自家的粮食经过加工,才会变成美食的。所以,过年过节置办食品的热闹情景,真是太美妙了,可以连续让我们说上三个“爽歪歪”都不为过!
  闽南过年的传统糕点很多,稍稍想想,便有“黑龟仔”、“白龟仔”,“发包”、“碗糕”、“大扇糕”,“甜粿”、“菜粿”、“九层粿”,“芋丸”、“鸡卷”,“菜包”、“炸枣”……这些传统的食品糕点,多半是用米面加工而成的。这其中,除了“发包”是用面粉做主料,“芋丸”、“鸡卷”是用地瓜粉做主料的之外,其它的食品,则大多数以大米为主!
  所以,以前家家户户的婆婆媳妇,都能在自己的家里加工、制作一些过年的糕点。做得好了,人家会称赞你是巧媳妇,做得不好的,怕让人笑话你,你就得偷偷去学。就这样,每年的年关渐近时,村子里的厝前巷尾,只要是有石磨的地方,便会挤满正在磨米酱或排队等待磨米酱的人。从早到晚,从第一天到第二天,直到大家把浸泡好的白米,全部磨成了白米酱,石磨房才会慢慢安静下来。
  那些传统的石磨,或新或旧,一年一年,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每一个年头,都会有这么一、两次忙碌的情景,让大家紧张而又激动!
  磨完米酱之后,大家欢天喜地地把它们抬回家里,根据所要制作的糕点,进行再加工处理。一般来说,“黑龟仔”、“白龟仔”、“菜包”、“炸枣”这类糕点,需要滤去大量的水分,使磨过后的米酱能够结成块状,然后加入白糖(黑龟仔要加入一种晒干后的冬草),再包上豆馅或菜馅,用模具制作成型,放入蒸笼里蒸制至熟即可。而“碗糕”、“大扇糕”之类的糕点,则要通过酵母发酵,加入红糖或白糖蒸制。“甜粿”则不需要发酵,加糖之后,就直接蒸制了;而“菜粿”也不需要发酵,加入磨细的萝卜酱之后,就可以蒸制了。
  从前过年蒸糕的时候,多半用柴火灶来蒸制。那时没有手表时钟,设定时间多半用点香来计算,一般蒸上一笼糕,至少需要一柱香以上的功夫。“大扇糕”、“甜粿”、“菜粿”因为是整一笼大块蒸制的,故需要至少一柱半香以上的功夫。
  我们做小孩子的时候,爱围着灶台转圈,等着、看着那一柱香慢慢烧完并揭开蒸笼,随着一股强大的白烟升起,一年来的企盼,会在这一柱香的煎熬之后,随着水雾消散,而暴发出阵阵快乐的呼声!但是,在等待的过程中,大人是不允许小孩子在一边不断询问——“熟了吗”、“熟了吗?”。大人们认为,小孩子站在一边老是追问,是会得罪灶神的,那一笼糕点,有可能就会因此蒸得半生不熟。所以,老是追问“熟了吗?”是蒸糕蒸点最忌讳的事,是会惹怒到灶神也会惹怒到大人的,轻则挨骂,重则挨打……
  改革开放后的时代发展越来越快了,后来村里有了电磨。厝前巷尾那种繁忙的、用石磨磨米酱的场景,一下子让电磨给取代了。开始的一段时间,人们还有做这糕那点的传统糕点过年,慢慢的,随着社会工业化发展,人们开始忙碌于机器之间,不做或者少做此类糕点了。年轻人手头有钱了,说话也可以不经过大脑了,她们往往会直接说:“街上有啊,上街买去,哪有时间做这些呢!”
  在现代思想的推动下,那些传统的、家家户户都制作年糕年点的热闹场景,一下子就萧条起来了。现在的农村,除了那些有了年纪的婆婆媳妇,偶尔能做上一些之外,还有谁能懂得制作这些糕点呢?
  只要有钱,街上什么东西都有!只要有钱,市场上就有专门做这些糕点卖、供人办红白喜事的生意人。现如今的年轻人,谁还会停下手头的工作,来摆弄这些呢?
  别说这些东西需要什么主料,什么作料;要用多少米,多少糖;要不要发酵,发酵多久,发酵到什么程度,这些年轻的姑娘、媳妇们一点都不懂;甚至连那些曾经摆在村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石磨,都成了古董,它们长成什么样子,年轻人都不认识了。这种“做龟做粿”的往事,不但现在的她们不需要懂,就连童年时曾经留下的、那一份甜甜的、甚至仅有的温暖记忆,也会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向前推进,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所以,现在我也得把妻纳入老婆子之行列了,因为她多多少少也会做些传统类的糕点。是的,妻当然是开始慢慢变老了的,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我们和岁月一起,已经被革命得只剩下一些小小的记忆了——我和妻,也在这二、三十年间,从一对清纯的少男少女,转眼之间,变成已近半百,让人嫌啰嗦的老人了!
  所以,我敢说除了那些专业做糕点买卖的生意人之外,能做上一些传统糕点的女人,都已成了一个个日渐丰满的婆婆妈妈了。我说此话,不以为过吧?
  幸运的是,能做上这种糕点的婆婆妈妈们,不但能给自己找到幸福,还会为家人带来幸福。这是一种能看得见的幸福,在每一个人,每一次春节到来之际,总会有一些人,逐渐变得幸福而又丰满!
  因此,不管我们有多忙,我都会支持妻自己动一动手,做一些家乡的传统糕点。在这静静悄悄的岁月之间,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味。尽管,我们已不再年轻,却能让时间推移,能找回一份曾经拥有的年轻。这种年轻,一旦拥有,将永远幸福、温暖!
  数十年了,在这年关渐近之际,望着那一盆盆用自己双手做出来的糕点,我们是幸福的,其间有太多的回味!同时,也祝福大家,新春快乐!


1楼2017-06-15 16:3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