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燕】Rather Be
CP:朝燕
Attention:人设朝燕。此文为前作《沉默》的雏形。题名来自Clean Bandit&Jess Glynne的《Rather Be》。
Summary:“喜欢的人错过了就要再追回来。”柯克兰先生对他儿子如此说道。
【1】
亚瑟·柯克兰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着实不明白也不想明白——这是当时我随心记下的一句话。
我是C大的交换生。在异国求学的路上,我遇见过各种各样才思敏捷、幽默风趣的人,我相信这些人是命运指派给我的快乐源泉。而柯克兰却是这之外一位性格颇为古板孤僻、待事严肃认真,不够幽默,满嘴带刺、不近人情——多数时候只能勉强挤出个冷笑话引得全场嘴角抽搐,令我感觉似白开水一般乏味的英国人罢了。对,那时,我想他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角色。
但即便这么说,我也能清楚地记得,初见他是在C大的文学理论讲座上。那天,雨雾消散,阳光初绽,一看便知道这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我的心情时常随天气而变,这时自然愈发晴朗起来,因此原本枯燥单调的理论讲座于我而言却多了几分轻松愉悦。可很快我便晴转了阴,柯克兰因一个学术性的问题同主讲的教授争辩了整整半节课,何其无聊,何其烦躁。我忽地彻悟——与之相比,教授的讲课简直如优雅的钢琴曲一样悦耳。和我邻座的同学见此倒头就睡,倒下之前还好心提示我:“许多时候,有柯克兰的课是没法正常结束的。”无法否认的是,柯克兰说得在理,并非自恃才华而强词夺理。那之后,我又围观了柯克兰与教授的数次论战,终于认定他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学术好战分子。我承认,在这点上,我是从众的,同许多同学一样避而不见他,若遇事争辩也尽可能地妥协以免被嘴尖牙利的他攻击得体无完肤。他在C大的日子里,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就是“不要与金发碧眼粗眉毛的英国人讨论学术”。后来柯克兰告诉我这是典型的国别歧视,说这话的时候他已经是我肚子里那孩子的爸爸了。
在一次露天趴上,我偶然坐在了柯克兰身旁,眼睁睁地看着酒品极差的他给自己强塞了几大瓶度数不高的啤酒。趁着夜黑,他醉意熏天地搂过我就抱紧了大哭。我二丈摸不着头脑,见他哭得颜面尽失甚至差点要扒衣脱裤强吻我,我当即就给了他一耳光。这耳光非但没甩醒他,反让他更肆意地耍起流氓来了……最后在我千辛万苦地阻挠下,他才勉强没脱掉裤子。可随后,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趁着发酒疯的劲儿,向我告白了,还强吻我并提出要和我上床,这是因为他对我祖国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我简直恰到好处,符合了他苛刻的东方女性审美……一直坚持单身保守主义的我终于忍无可忍,泼了他杯冰水,潇洒离去。
愤愤地在寝室的床上辗转数小时后,我打开INS,不出所料,友人偷抓的我和柯克兰的照片已以不可阻挡之势传遍了C大,更有跟风者充分发挥创造力补脑我与他的感情纠葛数万字有余,充分证明八卦之心人皆有之。这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喝冷水都塞牙。
相较我而言,柯克兰丝毫反应都没有。他似乎当这事从未存在过,既没承认也没澄清,显然我单方面的辩白就苍白无力了。舆论大潮中,这尚未锤定的爱情在谣言与事实之间摇摆不定,后来每当别人提及他时总会带上我一块八卦,这冤大头也是没谁了。
离回国还有半年的时候,我和他藕断丝连的暧昧像冲淡的茶终于没了味儿,我以为这种生拉硬拽的缘分会就此断掉,但在图书馆的一次“偶遇”再次扭转了这种情况。
柯克兰借着与我谈论美学的机会,成功地攫住了我。虽然在那个阴沉的烦闷的天气里,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爱上这个如阴雨天一般的男生的,或许是恰巧合了眼缘吧。他侧颜的轮廓线在暧昧的光线里愈发清晰分明,碧绿的眼蕴着柔光就那么温和地注视我,我抬眼对视而去,瞬间便意识到自己已无耻地沦落了。
蠢燕呀蠢燕,蠢到随随便便就把自己卖出去的地步。
于是我开始情不自禁地期盼他。这种心情是不曾有过的,很奇妙亦很美好。我同他一起欣赏过几场百老汇音乐剧,闲谈过莎士比亚、曹雪芹以及诸如此类的文学巨匠,探讨过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境意象。但我们的关系并没有像我期许的那样发展,他再没有如醉酒的那晚一样对我袒露半点真心,我敏感地感知到他不过是将我当做了稍有越界的异性朋友,而并非名正言顺的女朋友。
这么一想,愈陷愈深,我很快就被卷入了名为失望的漩涡。纵使他不像波诺弗瓦那样被环绕在莺歌燕语中,我也没法安心与他牵手。如果我们只是朋友,一旦他遇到所爱的人,我自然将变得无关紧要,不会如现在这样被他珍视了。
我自以为是他心口的朱砂痣,结果不过是高山流水的知音。疲惫到极点之时,我放弃了期待,对他挥手告别。
【2】
以喜欢我国文化为由接近我而谈的恋爱叫耍流氓——结婚一周年,我赠给我先生柯克兰的一句话。
柯克兰委婉地说他很想我,说他一定要见到我。我故作矫情地接上他的远洋来电,东拉西扯地与他聊,聊到我所在的国度和城市,聊到我近日的生活状况,聊到……
CP:朝燕
Attention:人设朝燕。此文为前作《沉默》的雏形。题名来自Clean Bandit&Jess Glynne的《Rather Be》。
Summary:“喜欢的人错过了就要再追回来。”柯克兰先生对他儿子如此说道。
【1】
亚瑟·柯克兰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着实不明白也不想明白——这是当时我随心记下的一句话。
我是C大的交换生。在异国求学的路上,我遇见过各种各样才思敏捷、幽默风趣的人,我相信这些人是命运指派给我的快乐源泉。而柯克兰却是这之外一位性格颇为古板孤僻、待事严肃认真,不够幽默,满嘴带刺、不近人情——多数时候只能勉强挤出个冷笑话引得全场嘴角抽搐,令我感觉似白开水一般乏味的英国人罢了。对,那时,我想他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角色。
但即便这么说,我也能清楚地记得,初见他是在C大的文学理论讲座上。那天,雨雾消散,阳光初绽,一看便知道这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我的心情时常随天气而变,这时自然愈发晴朗起来,因此原本枯燥单调的理论讲座于我而言却多了几分轻松愉悦。可很快我便晴转了阴,柯克兰因一个学术性的问题同主讲的教授争辩了整整半节课,何其无聊,何其烦躁。我忽地彻悟——与之相比,教授的讲课简直如优雅的钢琴曲一样悦耳。和我邻座的同学见此倒头就睡,倒下之前还好心提示我:“许多时候,有柯克兰的课是没法正常结束的。”无法否认的是,柯克兰说得在理,并非自恃才华而强词夺理。那之后,我又围观了柯克兰与教授的数次论战,终于认定他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学术好战分子。我承认,在这点上,我是从众的,同许多同学一样避而不见他,若遇事争辩也尽可能地妥协以免被嘴尖牙利的他攻击得体无完肤。他在C大的日子里,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就是“不要与金发碧眼粗眉毛的英国人讨论学术”。后来柯克兰告诉我这是典型的国别歧视,说这话的时候他已经是我肚子里那孩子的爸爸了。
在一次露天趴上,我偶然坐在了柯克兰身旁,眼睁睁地看着酒品极差的他给自己强塞了几大瓶度数不高的啤酒。趁着夜黑,他醉意熏天地搂过我就抱紧了大哭。我二丈摸不着头脑,见他哭得颜面尽失甚至差点要扒衣脱裤强吻我,我当即就给了他一耳光。这耳光非但没甩醒他,反让他更肆意地耍起流氓来了……最后在我千辛万苦地阻挠下,他才勉强没脱掉裤子。可随后,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趁着发酒疯的劲儿,向我告白了,还强吻我并提出要和我上床,这是因为他对我祖国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我简直恰到好处,符合了他苛刻的东方女性审美……一直坚持单身保守主义的我终于忍无可忍,泼了他杯冰水,潇洒离去。
愤愤地在寝室的床上辗转数小时后,我打开INS,不出所料,友人偷抓的我和柯克兰的照片已以不可阻挡之势传遍了C大,更有跟风者充分发挥创造力补脑我与他的感情纠葛数万字有余,充分证明八卦之心人皆有之。这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喝冷水都塞牙。
相较我而言,柯克兰丝毫反应都没有。他似乎当这事从未存在过,既没承认也没澄清,显然我单方面的辩白就苍白无力了。舆论大潮中,这尚未锤定的爱情在谣言与事实之间摇摆不定,后来每当别人提及他时总会带上我一块八卦,这冤大头也是没谁了。
离回国还有半年的时候,我和他藕断丝连的暧昧像冲淡的茶终于没了味儿,我以为这种生拉硬拽的缘分会就此断掉,但在图书馆的一次“偶遇”再次扭转了这种情况。
柯克兰借着与我谈论美学的机会,成功地攫住了我。虽然在那个阴沉的烦闷的天气里,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爱上这个如阴雨天一般的男生的,或许是恰巧合了眼缘吧。他侧颜的轮廓线在暧昧的光线里愈发清晰分明,碧绿的眼蕴着柔光就那么温和地注视我,我抬眼对视而去,瞬间便意识到自己已无耻地沦落了。
蠢燕呀蠢燕,蠢到随随便便就把自己卖出去的地步。
于是我开始情不自禁地期盼他。这种心情是不曾有过的,很奇妙亦很美好。我同他一起欣赏过几场百老汇音乐剧,闲谈过莎士比亚、曹雪芹以及诸如此类的文学巨匠,探讨过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境意象。但我们的关系并没有像我期许的那样发展,他再没有如醉酒的那晚一样对我袒露半点真心,我敏感地感知到他不过是将我当做了稍有越界的异性朋友,而并非名正言顺的女朋友。
这么一想,愈陷愈深,我很快就被卷入了名为失望的漩涡。纵使他不像波诺弗瓦那样被环绕在莺歌燕语中,我也没法安心与他牵手。如果我们只是朋友,一旦他遇到所爱的人,我自然将变得无关紧要,不会如现在这样被他珍视了。
我自以为是他心口的朱砂痣,结果不过是高山流水的知音。疲惫到极点之时,我放弃了期待,对他挥手告别。
【2】
以喜欢我国文化为由接近我而谈的恋爱叫耍流氓——结婚一周年,我赠给我先生柯克兰的一句话。
柯克兰委婉地说他很想我,说他一定要见到我。我故作矫情地接上他的远洋来电,东拉西扯地与他聊,聊到我所在的国度和城市,聊到我近日的生活状况,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