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修长城题名碑
分修长城题名碑是明代建筑长城时,监修的将官用以记录修筑情况的记事或纪念碑。明代修筑长城时,以长度划分段落,由不同的施工队伍分别修筑,为了便于管理和监督,每段长城均有监修官,工程竣工时,监修人员多刻碑以说明情况。这样,一方面是对此段长城修筑情况的记录,另一方面,也为日后检验修筑质量提供了依据。此类石碑长城沿线均有发现,属长城的附属文物。
本文所说的分修长城题名碑共4通,均发现于八达岭长城沿线。现石碑均被文物管理部门收回并统一管理,保存状况良好,已于1985年1月1日,公布为延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碑一为:石峡峪长城修建题名碑
碑刻原在石峡峪口西侧山顶的长城敌楼上,后为便于保护,收归灵照寺院内。2008年,延庆博物馆布展时移入展厅内。碑为青色汉白玉石质,高0.75米,宽0.49米,厚0.13米,楷书,碑文12行,每行19字。
碑文如下:
隆庆三年(1569),夏孟之吉,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潍县刘应节,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陈留崔廷试,整饬昌平等处兵备,山东按察司佥事长治宋守约,镇守居庸昌平等处地方总兵官,中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桐城杨四畏,分守居庸关等处地方参将,蜀都指挥佥事济宁孙山。
管工:保定府通判丹徒法愷,经历:余姚张炳,八达岭守备,无为王阳,中军千户王奇,把总千户王久德,百户王用,管工头目赵荣,木匠杨春、张青,石匠齐峰、侠刚,边匠车廷甫、陈官保鼎建。鲁春镌。
碑二为:化字西五号台题名记
原碑立在石峡口东北化字西五号台上,因此段长城处在“桦木梁口”两侧,故名之为“化字”,与“八达岭”附近名“八字”,“川草花顶”附近名“川字”等取意相同。碑刻高0.86米,宽0.42米,厚0.16米,为青色汉白玉石质。圆首,身首合体,周有卷云纹花边。阴文楷书,有碑文13行,每行24字,从右向左竖读。现藏于长城博物馆:
碑文如下:
隆庆五年(1571),季春之吉,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潍县刘应节,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肤施杨兆,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晋江苏士润,巡按直隶等处监察御史仁和余希周,整饬昌平等处兵备,,山东按察司佥事蓟州张廷弼,镇守居庸、昌平等处地方总兵官,中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桐城杨四畏,总督军门中军官,原任参将涞阳张爵,抚院中军官,原任参将山海徐枝,昌镇中军官,太仓季时,分守居庸关等处地方付总兵,蜀都指挥佥事济宁孙门,巩华城游击将军,蜀都指挥佥事渔阳李时,督工署通判事,经历祁门张浦,本关经历海宁张恒,巩华城中军官,千户张应元,管工哨总千户福经,把总千户王本仁,百户王世官、李惠鼎建。
碑三,为残碑,现存于长城博物馆,字迹不清,中间有刘应节等人姓名。高0.7米,宽0.45米,有碑文14行,每行19字,中有裂痕,字迹大多不清。
碑四,原镶嵌于八达岭北门锁钥平台北墙上,现存于长城博物馆,碑文为明隆庆五年秋分修长城时刘应节等官员的题名碑。残高0.74米,宽0.6米,厚0.14米,汉白玉石质,有碑文12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