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就是一趟列车,每个人都在车上,只是座位不一样而已。不论我们是几流大学的大学生,不健康,没方向,不努力,不坚持,什么大学都白搭。现在的我们都是一颗未经雕琢的璞玉,本都属于清华北大。为何我们相聚在此?高中时候的懒惰难道还要延迟到大学吗?
现在的你不努力,未来你喜欢的女生被壁咚的墙就是你建的!
而我们现在大一,还有足够的时间,最关键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定位,为自己建立一个量身定做的培养计划。尽管未来是变化的,但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我们学校并不比一般的重点院校差。我们院校拥有的教师水平极高,许多都是海归的教师;现在正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具有全英文授课,这些都是普通重点院校所不具备的。并且,我们还有由清华大学教授创立的陆向谦创新创业课。
在陆向谦创新创业课上,我们学院的同学可以与清华大学的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在每周日都会邀请互联网企业CEO(京东、新东方等等)来课上传授知识,讲述创业经历;并且在课上表现出独挡一面时,就能获得陆向谦教授的推荐,直接通向互联网企业,推荐的个个是当今的千里马企业。
以下这位是我们的大三学长的成长故事(真实内心独白),从大一开始加入课程。但课上类似于这样的同学还有许多,他仅仅是其中之一。
我是赵玉成,今年大三。一个在奋斗路上不断前行的追梦人,我在大二开始便在陆老师的项目中担任产品组和工程组的leader。很多人可能会想一个大二的学生怎么就能懂产品,并且担任产品负责人呢?相比大部分大学生来说,似乎我渐渐走到了他们的前方。其实起源也是因为大一时偶然加入了陆老师的课程。从那之后,我便开始听陆老师的创新创业课,会有很多优秀的嘉宾或者企业家到课程,我也因此学到了一些创新创业知识和理念。
之后一次偶然,帮陆老师的课程撰写了文案,虽然没太出彩的文笔,但是因为认真做的缘故,陆老师注意到了我。在与陆老师沟通之后,感觉应该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工程上做些事情,因此我就接手了discuz论坛的搭建,完全没有工程代码经验的我,在网上广泛搜集资料,一步步的利用现有的开源论坛,最终将我们的课网搭建起来。之后临危受命,在没基础的情况下做了第一版的dir项目产品原型,并且自学了前端进入了项目组做了一些前端页面。就这样通过陆老师的平台,在加入执行力项目之后,我从一个职业新手、什么都不懂的小白逐渐对产品和工程有所了解,也逐渐在课程中独当一面,成为功勋学员。
感触最深的还是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