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75,715贴子:12,156,389
  • 59回复贴,共1

【评点】为历史上典韦勇退“吕布众人”之辞正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典韦传》曰:【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
有人认为“布众”在此处有两种意思。
一:“众”取本义,修饰词“众人”,直接修饰吕布。解释为吕布众人(包含吕布)。
二:“众”取歧义,人称名词“军队”,解释为吕布的部众(不含吕布)。
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矛盾,但字面意义却是按典所书。遇到这种情况的初学者很容易迷途。但只须知道一个逻辑,所有问题其实可以迎刃而解:“文言中不会存在两种有予盾的释义”即“吕布众人退”“吕布的部下退”不能共存。
“吕布的部下退”,与”吕布众人退”【分别】都不与上下文予盾。只是放在一起才有予盾,陈寿不可能将两种有予盾的释义共存,他要表达的只有一种情况。
书面逻辑上,当“布众”中“众”释为“军队”时,就不会是并列名词“吕布、军队”的存在,而是“吕布的军队”。以“军队”作为“吕布”的“从语”,间则须连属关系的“其”或“之”来补充全义。因此当“布众”中“众”释为“军队”时,就等于承认“布众”实为“布其众,布之众”的省略了,所以要判断是何说为是,其实就是判断它到底存不存在必然省略。
省略有二,举例说明。
1.条件省略:
“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
因为“袁绍没被坑杀”,所以"绍众"间必然是省略了“之/其”,实为“绍之众”
“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
因为“何进早已死去”,所以“进众”间必然省略了“之/其”实为“进其众”
2互文省略:
如《晋书·谢玄传》:“坚进屯寿阳,列阵临肥水,玄军不得渡。玄使谓苻融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
“坚众皆曰”直译是“苻坚众人都说(包括苻坚在内)”,因为后文有“坚曰”,就此直译会很矛盾。所以互文之下,即知“坚众皆曰”省略了“其/之”。
综上,《典韦传》中“布众”既无“条件省略”,亦无“互文省略”。因此陈寿要表达“吕布的部众退”必须得用“布其众退”,“布之众退”来消除歧义,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信息。事实上陈寿用的是“布众退”,而“布众退”在陈寿笔下是不存在予盾的释义,所以答案只能是“吕布众人退”,吕布众人被典韦打退了。


1楼2017-06-29 13:33回复
    大将可名,亦可形。名是高级将领,形是才能卓越的将军。
    《英雄记》性言"萌常以此问,性言【吕将军大将有神】,不可击也,不意萌狂惑不止。
    互文之下,“吕将军”与“大将”之间不存在【必然省略】,因此大将词性只能属于形容,是形容吕布的。
    若然仅凭个人的主观,强行将之定性为名词,即“吕将军大将”释为“吕布将军他的大将”是违法书面表达的行为,因为缺少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吕布用兵“不能制御其党”,大将的评价固然言过其实,但这确是书面上准确要表达的内容,不能因为吕布不符合大将的标准,而【无中生有】地判断“吕将军”与“大将”之间省略了“其/之”字。
    《三国志辞典·大将》曰:军队高级将领的通称。
    《十一家注孙子》杜预曰:五德皆备,然后可以为大将。
    《将苑》曰: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长短经》包罗英雄,使群才各当其用,大将也。
    PS:简单来说就是独立句“小明哥哥”与“小明的哥哥”的区别,前者哥哥是形容小明的,后者哥哥只是人称名词。
    在不是独立句情况下,判断其是人称名词还是修饰词,的前提条件是有否“必然省略”。
    1.小明身自送小红归家,小红曰:小明哥哥真好人。会日暮,小明乃得引去。(无必然省略条件,哥哥是修饰小明的形容词)
    2.小明曰:善。小明哥哥曰:非也。(有必然省略条件,哥哥是人称名词,小明的哥哥)


    2楼2017-06-29 13:36
    回复
      @dsdyy2003


      3楼2017-06-29 13:40
      收起回复
        太长不看 主治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6-29 16:12
        回复
          时布身自搏战,典韦应募,与吕布交战。时西面又急,典韦即前往西面与吕布其他分队交战,不再和吕布刚正面。后面击退的布众是吕布的西面分队,不是吕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6-29 16:45
          收起回复
            毕竟断章取义!三面开战,吕布军打的曹操军“相持急”这个时候典韦一样在
            紧接着曹操军组织精锐突破一面,这一面有没有吕布根本不知!这一面稍战优势了,另外一面又崩溃了!精锐立马又转到另外一面!
            也就是典韦只是以精锐顶住一面而已!打下去依然是曹操军灭
            贴主断章取义,完全不看典韦转紧接着写的:会日幕,曹操才能借着天黑退跑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6-30 10:47
            收起回复
              如果书上写的是“【故】布众退”或者“【遂解】布众围”我信你的没错,但你这里标点符号都打出来了。
              “如果书上写的是“【故】布众退”或者“【遂解】布众围”我信你的没错,但你这明明就是借着古书没有标点符号到这找事。
              “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
              典韦掷戟是一句,吕布退兵是一句。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6-30 14:10
              收起回复
                问题1,吕布在西面吗?
                问题2,如果曹操不趁天黑撤退,典韦还能继续撑持吗?


                IP属地:美国17楼2017-06-30 19: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