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X太太。她知道,这辈子她都会是X太太,但从儿子出生后,每被叫一次X太太,她就心痛一次,也因此,儿子几岁,她的忧郁症就持续了几年。
X太太是位同妻。男同性恋者因为要符合社会规范、为了家族传宗接代的需求,所娶的妻子。所以她从不曾觉得被爱,所以她只能当个生产工具,所以虽然夫妻两人相处还算平顺,但她心如明镜的了解,她终究不是丈夫的「伴」,而旁人因为她有个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丈夫所投来的羡慕眼光,对她而言都是最大的嘲讽,她在婚前期盼的琴瑟和鸣、白头偕老,早是个想都不敢想的梦。
因为提到想要有美满伴侣关系的期待,我试着提出离婚再嫁的选项,想要提供一些希望感,却立即遭到否决,因为她认为自己已经嫁过人生过孩子,已经是「脏掉」的女人,「脏掉」的女人注定没有幸福的可能,更何况,娘家也容不下一个「离婚」的女儿。
在她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她是个活泼爱笑、爱交朋友的女孩儿,只是在每个跑跑跳跳、每个开怀大笑、每个勾肩搭背的时刻,总会被严厉斥喝,说这不端庄,不是好女孩儿会有的表现,会被人家觉得很廉价。虽然无比别扭,但为了讨父母欢心跟不被处罚,她还是乖乖听话,努力让自己变成完全不同的样子,一个父母嘴里「贞静」的样子,所以原有的朋友们也都疏远了,因为她变得「很闷不好玩」了。
努力扮演「贞静」的她,失去自主社交的能力,到了适婚年龄,只好让父母安排对象,也就是现在的丈夫,也真的觉得完美扮演「贞静」的自己,一定能获得父母口中美满的婚姻,但进入婚姻的她却一直觉得孤单,丈夫总是礼貌得像陌生人,自己努力想尝试接近却也只是不断碰壁,生下儿子之后这个情况更是明显,直到有次偶然看见丈夫跟他口中的好兄弟拥吻,她才终于理解了些什么,只是再怎么不满,她也清楚自己做不了什么。
有次晤谈她问我:「如果当初不扮演『贞静』,是不是就有机会在交友过程中遇到情投意合的那个他?」从这个问句,我看见她强烈的期盼,却只能无言。
心理师观点:
同志婚姻的重要性
一个制度如果无法含纳所有人,许多人会为了符合社会规范,而硬是调整自己以符合制度的需求,如同本案例中的丈夫,为了要配合社会规范,只好选择进入异性恋婚姻,但却无法提供妻子任何婚姻中该有的亲密与支持。中国大陆的研究指出,如同本案例中的X太太,人数高达1600万人,都在算不上婚姻中的婚姻苦苦挣扎,双方都痛苦着。然而如果社会提供了同性婚姻的选项,除了一群女性可以不用在被欺瞒的状态下成为「同妻」而受苦,双方也都拥有寻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的机会。
多元性别教育的目的
多元性别教育中所称的「解放」,指的是让所有个体脱离僵化的性别刻板印象中,让所有的人可以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一个大家「公认」的男性或女性。如果我们僵化的认定力量的展现是「男生的样子」、缝缝补补是「女人家的事」,那么今年奥运可能没有半个金牌,因为许淑净会在开始长出明显肌肉的时候被强烈的制止,然后被要求维持「女性柔美的线条」;现任美国第一夫人穿的衣服品牌也不会成为台湾争相报导的新闻,因为吴季刚会在拿起洋娃娃的时候被怒斥他应该要去玩遥控车,填志愿的时候也不能选什么设计,而应该是二、三类组的科系,从此绝缘于时尚之路。
多元性别教育,目的在于让每个人可以成为他自己喜欢的样子,而不必因为各种性别刻板印象而要硬生生扭曲自己的人格特质,只是为了要符合别人心目中对特定性别的期待,性别刻板印象更不能成为一个人被攻击的理由。
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喜欢的样子,他就会因为喜欢自己,而让他的个人所长发出最大的光和热。
守贞教育的伤害性
虽然所有生理与心理的研究都支持过早发生性行为有害身心健康,然而僵化缺乏弹性的守贞教育,却会落入污名化的窠臼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性侵害受害者若接受过守贞教育,其创伤复原的历程需要比其他受害者花上更长的时间,因为除了被性侵害的创伤需要修复外,还要改善他因不再贞洁而引发严重的罪恶感及低落的自我价值感。
伴侣关系的好坏,原本应该取决于伴侣双方如何投入经营关系、如何沟通协调差异,但守贞教育却强调伴侣关系的好坏取决于彼此是否为处子处女,使得伴侣互动的基础一开始就建立在错误的地方,当然在发展良好伴侣关系的过程中会遇到层层阻碍。
X太太是位同妻。男同性恋者因为要符合社会规范、为了家族传宗接代的需求,所娶的妻子。所以她从不曾觉得被爱,所以她只能当个生产工具,所以虽然夫妻两人相处还算平顺,但她心如明镜的了解,她终究不是丈夫的「伴」,而旁人因为她有个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丈夫所投来的羡慕眼光,对她而言都是最大的嘲讽,她在婚前期盼的琴瑟和鸣、白头偕老,早是个想都不敢想的梦。
因为提到想要有美满伴侣关系的期待,我试着提出离婚再嫁的选项,想要提供一些希望感,却立即遭到否决,因为她认为自己已经嫁过人生过孩子,已经是「脏掉」的女人,「脏掉」的女人注定没有幸福的可能,更何况,娘家也容不下一个「离婚」的女儿。
在她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她是个活泼爱笑、爱交朋友的女孩儿,只是在每个跑跑跳跳、每个开怀大笑、每个勾肩搭背的时刻,总会被严厉斥喝,说这不端庄,不是好女孩儿会有的表现,会被人家觉得很廉价。虽然无比别扭,但为了讨父母欢心跟不被处罚,她还是乖乖听话,努力让自己变成完全不同的样子,一个父母嘴里「贞静」的样子,所以原有的朋友们也都疏远了,因为她变得「很闷不好玩」了。
努力扮演「贞静」的她,失去自主社交的能力,到了适婚年龄,只好让父母安排对象,也就是现在的丈夫,也真的觉得完美扮演「贞静」的自己,一定能获得父母口中美满的婚姻,但进入婚姻的她却一直觉得孤单,丈夫总是礼貌得像陌生人,自己努力想尝试接近却也只是不断碰壁,生下儿子之后这个情况更是明显,直到有次偶然看见丈夫跟他口中的好兄弟拥吻,她才终于理解了些什么,只是再怎么不满,她也清楚自己做不了什么。
有次晤谈她问我:「如果当初不扮演『贞静』,是不是就有机会在交友过程中遇到情投意合的那个他?」从这个问句,我看见她强烈的期盼,却只能无言。
心理师观点:
同志婚姻的重要性
一个制度如果无法含纳所有人,许多人会为了符合社会规范,而硬是调整自己以符合制度的需求,如同本案例中的丈夫,为了要配合社会规范,只好选择进入异性恋婚姻,但却无法提供妻子任何婚姻中该有的亲密与支持。中国大陆的研究指出,如同本案例中的X太太,人数高达1600万人,都在算不上婚姻中的婚姻苦苦挣扎,双方都痛苦着。然而如果社会提供了同性婚姻的选项,除了一群女性可以不用在被欺瞒的状态下成为「同妻」而受苦,双方也都拥有寻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的机会。
多元性别教育的目的
多元性别教育中所称的「解放」,指的是让所有个体脱离僵化的性别刻板印象中,让所有的人可以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一个大家「公认」的男性或女性。如果我们僵化的认定力量的展现是「男生的样子」、缝缝补补是「女人家的事」,那么今年奥运可能没有半个金牌,因为许淑净会在开始长出明显肌肉的时候被强烈的制止,然后被要求维持「女性柔美的线条」;现任美国第一夫人穿的衣服品牌也不会成为台湾争相报导的新闻,因为吴季刚会在拿起洋娃娃的时候被怒斥他应该要去玩遥控车,填志愿的时候也不能选什么设计,而应该是二、三类组的科系,从此绝缘于时尚之路。
多元性别教育,目的在于让每个人可以成为他自己喜欢的样子,而不必因为各种性别刻板印象而要硬生生扭曲自己的人格特质,只是为了要符合别人心目中对特定性别的期待,性别刻板印象更不能成为一个人被攻击的理由。
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喜欢的样子,他就会因为喜欢自己,而让他的个人所长发出最大的光和热。
守贞教育的伤害性
虽然所有生理与心理的研究都支持过早发生性行为有害身心健康,然而僵化缺乏弹性的守贞教育,却会落入污名化的窠臼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性侵害受害者若接受过守贞教育,其创伤复原的历程需要比其他受害者花上更长的时间,因为除了被性侵害的创伤需要修复外,还要改善他因不再贞洁而引发严重的罪恶感及低落的自我价值感。
伴侣关系的好坏,原本应该取决于伴侣双方如何投入经营关系、如何沟通协调差异,但守贞教育却强调伴侣关系的好坏取决于彼此是否为处子处女,使得伴侣互动的基础一开始就建立在错误的地方,当然在发展良好伴侣关系的过程中会遇到层层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