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满拦江吧 关注:218贴子:569
  • 10回复贴,共1

高考是扇门,全凭脚打人——从此面对人生无限可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考是扇门,全凭脚打人——从此面对人生无限可能


IP属地:北京1楼2017-07-13 11:51回复
    文:雾满拦江
    (01)
    高考很残酷,未来更艰难。
    高考的残酷性咱懂,三年模拟,五年高考,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可未来的人生,咋个就艰难了涅?
    许多人都这么说,总该有点原因吧?
    是什么原因呢?


    IP属地:北京2楼2017-07-13 11:52
    回复
      (02)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再加上高中三年。
      整整十二年。
      为什么非要这么划分?目的是什么?依据又是什么?
      ——小学的教育,是启蒙。
      目的是让孩子了解天地世界,社会人生,再加上点乐趣什么的。就是让孩子知道,你的世界非止和隔壁小朋友争抢玩具,还有远处的蚊子,和美丽的妹子……不不不,是远处的风景,美丽空灵的诗,就是给孩子一个立志筹备期。
      有些聪明的孩子或家长,准确的抓住这个阶段的工作要点——就是个死记硬背吗!
      狗屁立志,狗屁启蒙,甭管老师瞎咧咧个啥,反正我背下来了,写下来了,你就得给我满分,不给我就打屎你!
      这些死记硬背型的孩纸,等上了初中,就懵圈了。


      IP属地:北京3楼2017-07-13 11:52
      回复
        (03)
        初中是个转换器。
        有些小学时期灰常优秀的孩纸,突然间不适应了。
        有些小学的学渣,却华丽变身,成为学霸。
        ——初中的教育,是体系阶段。
        与小学时零散的知识点不一样,从初中开始,知识开始呈现一个面,甚至一个立方体——就是让你认知知识体系。
        体系这东西,看似简单,但拎起来却是纳须弥于芥子。简单的原理或模型之下,隐藏着极深的逻辑链。所以经常会有老师说:要加深理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滴。
        之所以死记硬背不灵光了,那是因为你的任务复杂化了。


        IP属地:北京4楼2017-07-13 11:53
        回复
          (04)
          高中其实是个职业期,所思,从思想转向技术。所学,从原理转向应用——要亲命的是,恰恰是那些进入职高的孩子,才会完整的完成这个阶段。
          但,纵然是再没脑子的家长,也知道小小的职高,承载不了孩子此生的责任——可这是为什么?
          就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受到的是确定性教育!
          ——而现实,却是不确定性的。
          什么叫确定性教育?


          IP属地:北京5楼2017-07-13 11:55
          回复
            (05)
            今年语文高考后,朋友圈里吐槽风起——十年转锦鲤,败给一草鱼!
            这个梗,是说今年的浙江的语文卷,阅读理解题选用了巩高峰先生的一篇文章,写全家人吃草鱼。试题最后要求:文章结尾赏析。
            有些孩子,顿时就崩溃了。
            ——我不赏析你的结尾,就赏析你的开头行不?
            不行!
            你在这个考场里,面对这张试卷,就必须赏析这个结尾。不仅要赏析,还得赏出风格,析出水平,赏析出让判卷老师一辈子都没想过的门道来。
            你必须赏析,不赏析就死定了——这就是确定性的思维!
            打小学到高中,所有学科都有个标准的路数,标准的答案。只有错上一点点,老师就会快乐的打个大叉。
            再精怪的人,经过12年的潜移默化,都会接受心理暗示,形成确定式的思维。
            ——假如一个人,高中毕业后不再学习,不再读书。那么这个人的思维,就会停留在固化模式里。
            但现实,哪有什么确定性可言?


            IP属地:北京6楼2017-07-13 11:56
            回复
              (06)
              中学教育,无足以应对人生挑战,还必须再努努力,加加油。
              必须再去大学,学习更优质、更适应变化的思维。
              ——开放式思维!
              啥子又叫开放式思维涅?
              ——中学教育,是钟表式的,封闭式的。特点是从无限可能出发,最后凝缩为一个点。凝缩为一个标准答案。
              ——大学时代的开放式教育,是从一个点出来,向无限可能的方向拓展。任何专业都有无穷的妙用,你的人生也有无限可能。
              二者完全相反!


              IP属地:北京7楼2017-07-13 11:56
              回复
                (07)
                思维固化的孩子,进入大学,感觉极不适应。
                仿佛进入一个疯人院,撒欢的有,狂奔的有,上课不上课都没人管。孩子因此困惑莫名,大学这么个搞法,是不是有点太坑爹?
                坑爹就对了——高考是扇门,全凭脚打人。从进入大学那天起,你必须打开自己,完成思维蜕变。而大学正是以这种坑爹方式,引导你建立起开放式思维。
                然鹅,开放式思维到底是怎么回事?


                IP属地:北京8楼2017-07-13 11:57
                回复
                  (08)
                  举个例子,就是昨天,在某地一条路上,一个女孩过马路时,在斑马线上被机动车撞倒。肇事车辆当场逃逸。现场来来的行人,无动于衷走过,无一人上前救助,结果倒地的女孩,又遭后续的机动车辗压,殒命身亡。对此不幸事件,你如何评价?
                  如果你,看了新闻就跺脚大骂,这个民族太冷血,难怪历史上他们多灾多难,面对一条生命袖手旁观,还有人性吗——你的愤怒可以理解,但这只是情绪渲泄,纵然一个字不识的文盲,也会说出这番话。你好歹也是读书人,认知断不可停留于此。
                  如果你,看了消息痛心疾首,为一条生命的逝去而悲伤,痛责人心寒漠,呼吁立法惩治那些见死不救者——这是封闭式思维,你的提案看似解决问题,实则不过是把每个人禁锢起来,让整个社会丧失活力。
                  如果你,看了消息在痛心之余,立即联想海内外同类事件,就会发现。此类事件,不唯是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许多不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早期,也曾面临着这样的寒漠人心——但为什么,发达国家这类事越来越少了呢?
                  然后你发现,发达国家此类事件减少,第一是财富的盈余,让人心安定,仓禀足而知礼节,肚皮饱而爱乡邻。只有自我生存问题解决,人们才会关爱周边。第二,你发现社会事件中,在场的人其实都存有出手相助的善心——只是社会角色的位置,让他们沦为无名路人,淡化了内心的社会责任感。
                  于是你马上就明白了,等你遇到此类事件时,应当立即站出来,并以身份角色招呼路人,诸如:那位肥肚腩大叔,请你过来帮我扶起她。那边的偷拍帅哥的美女姐姐,请帮忙打电话报警,报完警再偷拍不迟……当你把称呼落实到每个人,就会第一时间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唤醒路人内心的责任。所有人都会行动起来,就会群策群力,守望相助,避免灾难事件。
                  从一起悲剧出发,你分析了人性,研究了策略,提升了认知,获得了处理非常事件的能力——这就是开放式思维!


                  IP属地:北京9楼2017-07-13 11:57
                  回复
                    (09)
                    思维封闭的孩子,阴差阳错的进入了开放式大学,就会选择与自己智力相应的事件来做——诸如没日没夜打游戏,再复杂的游戏也是人为设定的,是确定式的。确定模式让孩子心安,大脑处于安逸状态。
                    思维更开放的孩子,对现实始终抱有无限的期许,他们会参加各类社团,参加各类讲座或是社会活动,主动找机会实习。
                    从此看问题更全面,更具批判性。
                    但这仍然不够用——说过了,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哪怕再微小的事业,也是逆人心人性而行,势必遭受到巨大的阻击。这时候我们需要升级开放式思维——使命思维!
                    相比于开放式思维,具使命思维的人,更少条条框框,更加野心勃勃,更愿意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成为一个行动者。他们驾信每个人生来都具非凡的价值与意义,并愿意付诸努力,把这种价值实现。
                    具使命感的人,胆大,心细,意志果决。他们信奉三条行事法则:第一是坚持,第二是不要脸,第三是坚持不要脸——他们抗压能力更强,抗打击能力高到惊人,等闲流言蜚语,对他们丝毫无损。哪怕你当面抽他一个耳光,让他撒泡尿瞧清楚自己的德性——他们也仍是无动于衷,义无反顾的向着人生目标行进。
                    他们终究是成事者。
                    失败几率,低于这世上任何一个人。


                    IP属地:北京10楼2017-07-13 11:57
                    回复
                      (10)
                      人生教育,是否定之否定,是条螺旋上升之道。
                      幼稚园时,我们的思维是发散的,满天星光式的,莫知所衷。
                      开始读书,师长强迫我们坐下来,进行确定性教育,把我们漫无际涯发散的思维,凝缩成目标点式。这个过程好比是拳师,教导我们出击时要紧握拳,打击力度集中一点。
                      学会握拳,接下来是寻找目标。目标是你自己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大学的使命,呈完美的开放态势,寄望于寻找到自己的无限出击可能。
                      当进入社会,你开始行动,开始出击。开始成为一个行动者。
                      ——最终的目标,是奔行至智慧思维,于此居高临下,俯瞰人性苍茫,获得永恒的心灵愉悦与幸福。
                      高考之前,你是全社会呵护的小宝宝。
                      高考之后,整个世界就象是条瘸腿的狗子,等待着你来照料。
                      不过一夜之间,你就是个大人了。不要再发脾气,不要再闹情绪,不要总是缅怀过去,不要老是一肚皮委屈。
                      从此面对人生的无限可能。学习,学习,一生的学习,学会调动你生命资源的所有,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保护者。
                      这过程的思维,从发散,到凝缩,再到开放式发散,及至行动。由收而放,最终调整的,是我们世界观与人生观,改善的是我们生命质量。臂如幽潭碧草,不失静谧之美,终是死水一泓。非唯让我们的思维流淌起来,潭流成溪,溪汇成河,河聚成江,江涌万里,奔向智慧的海洋。一切不过是伟大的生命实践,怀一腔热血,成非凡事业。终有一天,我们登临智慧巅峰,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此时的思维,圆润包容,通达人性,透彻规律,渐生出慈悲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以情欢,不以离苦。值此人生之境,无为而无不为,无思而无不思,无欲而无不欲,无求而无不求。这时候的我们,才会时刻感受到幸福的愉悦,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激情。才能微笑着面对世界,解答出所有曾经困扰我们的问题。


                      IP属地:北京11楼2017-07-13 11: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