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神鉴的情感线概括一下的话,其实这真的只是一个“我爱你但我心有大慈悲不能跟你在一起”和“我爱你但你个傻.逼负心汉不能跟我在一起于是只好成全你别他.妈再来喜欢我”的虐心故事……
很多人都说唐时太无情,我倒是觉得爱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两人的情都深深地为自己所克制。是非一直主动地压抑住这份感情,即便因此入魔,也依旧佛心不改。唐时却是先抵触再放纵,求而不得失望怨恨才在机缘巧合下修了无情道,阴差阳错让人扼腕叹息。
是非心中从来都是是有情的。他当然爱唐时胜过爱自己,可他爱小自在天和天地众生亦远超自己。与唐时之间的小情小爱,是放不下,也是一开始就放下的。
而唐时,求不得,爱无望,便也只好放手,修无情道,成全他一颗佛心,也成全自己好去追求那无上大道。然而世事难料,直到终局,唐时才发现自己真正的道,是极情,而非无情。
是非和尚是我非常喜欢的角色,然而他们之中看似付出最多的是是非,克制自己甚至逼得唐时也只能放弃、令这段感情从始至终都压抑无望的却也是是非。是非固然因喜欢唐时而生心魔,却连在入魔后都从未想过要跟唐时在一起,这便是唐时无法不冷心,不可不无情的根源。
于唐时,他爱上了一个三观完全与自己相反的人,道不同本该不相为谋,然而喜欢便是喜欢了,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其实对他而言,这情意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可面对的,所以明了心意之后他能立刻告白。然而最终那些选择如此沉重而痛苦,皆是因为是非罢了。是非永远放不下小自在天,放不下芸芸众生。他要修佛,要救天下,要苦自己。
对于佛修那种圣父一样的牺牲情怀,唐时永远不能理解,因此他面对是非的时候唇边长年挂着冷笑和嘲讽。然而,终归是情难自禁,才会一次又一次地一边嫌弃一边帮助他,为他生出无数的不平和愤怒,为他杀戮那些该杀之人,才会万般怨怼无可奈何最终选择冷眼看他与自己越走越远。
于是修了无情道的唐时在迷津中与众化身沉溺于情欲中时,一颗心是冰冷的怨恨的,明明可以拉他入魔来报复,却依旧只能选择看似潇洒的转身,与他再无瓜葛、两不相欠。
三重天最后一见,是非明明已经看到了他留给他那张写着“别去”的纸条,却依旧在唐时怒极发问“你怎不去死”的时候答了那个“好”。很难想象是非一颗一颗将散落的佛珠捡回、串好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宁静而圆满,还是终究有遗憾。
那一别,终是不欢而散,于是唐时只能在是非投身东海时于远处恍惚泪流。于是无法无天随心所欲的唐时,只能在他消失之后心不甘情不愿地替他守着他的小自在天。
许多年后仙门重开时,再见是非精魄化身星桥,不知唐时是否又想起了当初两人谈起过的石桥禅,是否想起自己那一句“经过了,便是经过了”,又是什么样的心情了。
当年四方台会上,为求生路刚刚修炼无情道的唐时喝着酒难过地对汤涯说,幻境中“我看到了我喜欢的和尚”。
多年后为争得一线生机封印了无情道的唐时想,其实无情道也不过就是这样,以前是他将无情道看得太重了。
无情道,道是无情却有情。
这篇文,一直在问,佛门度人,谁人度他?是非说,唐时从不曾领他的情,然而他最终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度了唐时。而唐时,亦以唐时的方式成全了他。这两个人,跌跌撞撞,怕是从来也没奢望过还有修成正果的可能吧。
其实,这篇文无论是非是死了,还是成佛而抛却七情六欲,都是合理的结局。因为情爱于他们,从来不是至高无上。虽然深刻,却不是唯一所求。虽然痛,却不是不可承受。爱得太苦,再是放不下,终究也放下了。即便唐时之道是极情,他也为这情,为他所爱之人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了。他的道,与他的情爱修不修得成正果无关了。
只不过,作者毕竟还是心软,于是强行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段故事也就圆满了吧。
我知道有很多人因为唐时的冷漠无情而为是非心疼和不平。
是非感到苦吗?喜欢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的心意还时常言语讥讽,无心无情,对自己的好意付出总不愿领受。这样看来,好像的确是该苦一苦的。然而风刀霜剑,人心寒凉,离开了小自在天的和尚已经见过太多太多……佛心坚定如他者,救一个人不求感激,爱一个人又会执着于回应吗?
我其实觉得,是非的心中非常清楚,这无望的爱,之所以永远不可能有结果,一开始便是因为他自己。唐时无情,入地狱的只有他一人;唐时有情,他亦只会拒绝。
初时,唐时在交欢时说喜欢他又说是骗他,是非便入魔。唐时向是非表白心意,是非便拒绝,心魔却只是藏得更深。假如唐时从来也不曾修炼无情道,假如他没有因为看到前路的渺毫无希望而选择放弃,是非最终又将成为怎样的一个是非呢?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能感受到,出小自在天以后,只有在唐时身边的是非,才是最愉悦和自在的那一个是非。世间人总是如此,越是克己禁欲的,越容易被那些跳脱不羁的灵魂吸引。这一段孽缘,要说苦,大约也是没那么苦的。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配角反而不是戏份较多的洗墨阁众人,而是尹吹雪和绿辞。
尹吹雪死了。这个名字像诗一样、眉眼似画一样的男人死得猝不及防,还有那么几分可爱,背后还压着那么个沉重又残酷的故事,于是我就一下子非常喜欢他了。殷雪霁还活着,然而他有他的回春剑,那把折断的吹雪剑是再也没有机会扬名大陆了。
其实一直很想看到绿辞的番外,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纸片人,他经历了那么多,可有遇到什么值得放在心上的人,可是一直明晰自己的来历,为何不像武陵道人一样修仙飞升,他等的时候在想什么,走的时候又在想什么……只可惜,作者一把火将他烧了个干净,从此世间再无小三绿。
这一段故事结束了。文是好文,角色是好角色,看似美好的结局之中,还有那么一些些的不圆满。那个世界的故事还将在那个世界继续,但这两个人,苦也苦够了,总该能够抱着这一点作者轻轻撒下的甜,相伴着度过那看不到尽头的岁月了吧
很多人都说唐时太无情,我倒是觉得爱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两人的情都深深地为自己所克制。是非一直主动地压抑住这份感情,即便因此入魔,也依旧佛心不改。唐时却是先抵触再放纵,求而不得失望怨恨才在机缘巧合下修了无情道,阴差阳错让人扼腕叹息。
是非心中从来都是是有情的。他当然爱唐时胜过爱自己,可他爱小自在天和天地众生亦远超自己。与唐时之间的小情小爱,是放不下,也是一开始就放下的。
而唐时,求不得,爱无望,便也只好放手,修无情道,成全他一颗佛心,也成全自己好去追求那无上大道。然而世事难料,直到终局,唐时才发现自己真正的道,是极情,而非无情。
是非和尚是我非常喜欢的角色,然而他们之中看似付出最多的是是非,克制自己甚至逼得唐时也只能放弃、令这段感情从始至终都压抑无望的却也是是非。是非固然因喜欢唐时而生心魔,却连在入魔后都从未想过要跟唐时在一起,这便是唐时无法不冷心,不可不无情的根源。
于唐时,他爱上了一个三观完全与自己相反的人,道不同本该不相为谋,然而喜欢便是喜欢了,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其实对他而言,这情意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可面对的,所以明了心意之后他能立刻告白。然而最终那些选择如此沉重而痛苦,皆是因为是非罢了。是非永远放不下小自在天,放不下芸芸众生。他要修佛,要救天下,要苦自己。
对于佛修那种圣父一样的牺牲情怀,唐时永远不能理解,因此他面对是非的时候唇边长年挂着冷笑和嘲讽。然而,终归是情难自禁,才会一次又一次地一边嫌弃一边帮助他,为他生出无数的不平和愤怒,为他杀戮那些该杀之人,才会万般怨怼无可奈何最终选择冷眼看他与自己越走越远。
于是修了无情道的唐时在迷津中与众化身沉溺于情欲中时,一颗心是冰冷的怨恨的,明明可以拉他入魔来报复,却依旧只能选择看似潇洒的转身,与他再无瓜葛、两不相欠。
三重天最后一见,是非明明已经看到了他留给他那张写着“别去”的纸条,却依旧在唐时怒极发问“你怎不去死”的时候答了那个“好”。很难想象是非一颗一颗将散落的佛珠捡回、串好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宁静而圆满,还是终究有遗憾。
那一别,终是不欢而散,于是唐时只能在是非投身东海时于远处恍惚泪流。于是无法无天随心所欲的唐时,只能在他消失之后心不甘情不愿地替他守着他的小自在天。
许多年后仙门重开时,再见是非精魄化身星桥,不知唐时是否又想起了当初两人谈起过的石桥禅,是否想起自己那一句“经过了,便是经过了”,又是什么样的心情了。
当年四方台会上,为求生路刚刚修炼无情道的唐时喝着酒难过地对汤涯说,幻境中“我看到了我喜欢的和尚”。
多年后为争得一线生机封印了无情道的唐时想,其实无情道也不过就是这样,以前是他将无情道看得太重了。
无情道,道是无情却有情。
这篇文,一直在问,佛门度人,谁人度他?是非说,唐时从不曾领他的情,然而他最终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度了唐时。而唐时,亦以唐时的方式成全了他。这两个人,跌跌撞撞,怕是从来也没奢望过还有修成正果的可能吧。
其实,这篇文无论是非是死了,还是成佛而抛却七情六欲,都是合理的结局。因为情爱于他们,从来不是至高无上。虽然深刻,却不是唯一所求。虽然痛,却不是不可承受。爱得太苦,再是放不下,终究也放下了。即便唐时之道是极情,他也为这情,为他所爱之人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了。他的道,与他的情爱修不修得成正果无关了。
只不过,作者毕竟还是心软,于是强行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段故事也就圆满了吧。
我知道有很多人因为唐时的冷漠无情而为是非心疼和不平。
是非感到苦吗?喜欢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的心意还时常言语讥讽,无心无情,对自己的好意付出总不愿领受。这样看来,好像的确是该苦一苦的。然而风刀霜剑,人心寒凉,离开了小自在天的和尚已经见过太多太多……佛心坚定如他者,救一个人不求感激,爱一个人又会执着于回应吗?
我其实觉得,是非的心中非常清楚,这无望的爱,之所以永远不可能有结果,一开始便是因为他自己。唐时无情,入地狱的只有他一人;唐时有情,他亦只会拒绝。
初时,唐时在交欢时说喜欢他又说是骗他,是非便入魔。唐时向是非表白心意,是非便拒绝,心魔却只是藏得更深。假如唐时从来也不曾修炼无情道,假如他没有因为看到前路的渺毫无希望而选择放弃,是非最终又将成为怎样的一个是非呢?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能感受到,出小自在天以后,只有在唐时身边的是非,才是最愉悦和自在的那一个是非。世间人总是如此,越是克己禁欲的,越容易被那些跳脱不羁的灵魂吸引。这一段孽缘,要说苦,大约也是没那么苦的。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配角反而不是戏份较多的洗墨阁众人,而是尹吹雪和绿辞。
尹吹雪死了。这个名字像诗一样、眉眼似画一样的男人死得猝不及防,还有那么几分可爱,背后还压着那么个沉重又残酷的故事,于是我就一下子非常喜欢他了。殷雪霁还活着,然而他有他的回春剑,那把折断的吹雪剑是再也没有机会扬名大陆了。
其实一直很想看到绿辞的番外,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纸片人,他经历了那么多,可有遇到什么值得放在心上的人,可是一直明晰自己的来历,为何不像武陵道人一样修仙飞升,他等的时候在想什么,走的时候又在想什么……只可惜,作者一把火将他烧了个干净,从此世间再无小三绿。
这一段故事结束了。文是好文,角色是好角色,看似美好的结局之中,还有那么一些些的不圆满。那个世界的故事还将在那个世界继续,但这两个人,苦也苦够了,总该能够抱着这一点作者轻轻撒下的甜,相伴着度过那看不到尽头的岁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