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系
为了积极响应院团委的号召,声乐系三下乡活动正式开始了!2017年7月7日中午,伴着酷暑,声乐系“艺义生辉”暑期三下乡实践服务队在学校北门集合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声乐系主任陈勇、党总支书记万斌向队员们提出了几点要求,勉励大家把握好这次来之不易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要有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至此,活动拉开序幕,在团总支书记焦豫丹老师、辅导员高媛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去往户县的道路。

下午两时许,我们到达户县,县团委副书记曹珂瑜、户县玉蝉镇南斑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付磊、以及县团委谢娜老师等一行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同时向大家简单介绍了户县文化、历史、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让大家对户县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开始了第一站活动:“探寻传统文化”。我们来到了陕西户县农民画艺术中心。
陕西户县被誉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户县因为农民画而闻名全国、走向世界,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户县农民画依然是户县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在参观中,博物馆工作者极尽详细的介绍了不同时期的农民画表现风格和表达艺术。驻足于每一幅作品前用心欣赏,我们的心灵会为之感动。这是阳光与汗水、土地与梦想绘制出的优美画卷。是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艺术再现。
半天的探寻传统文化之旅虽然结束了,但是大家对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也受到户县农民画的启发,大家纷纷表示作为艺术生,我们应该在朴实的生活中感受真实的美,对待艺术要忠实于生活,忠实于心灵。



7月9日,声乐系三下乡实践服务队来到了户县镇的南斑村,始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前),因盛产斑竹得名。我们有幸来到了这里,在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付磊书记的热情接待下开始了我们的走基层活动。通过了解当地村文化、历史,协助村委会整理村民、贫困户的资料和档案,并给我们讲解和分享了他做村官的经历,同时,付书记带我们走进南斑村的家家户户,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平日里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此次活动让我们真正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用自己的真心实意和力所能及的服务赢得群众的广泛支持。不仅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极大提升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奉献精神。



为了加大禁毒、防艾宣传力度,让人们对毒品的认识有所提高,7月11日,我们在南斑村付书记的带领下,走进了南斑村。在村民的热情招待之后,我们开始了禁毒防艾的宣传活动。
活动当天,同学们带着禁毒协会的宣传册,把健康思想与知识传递给村民。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分发宣传资料、提供咨询服务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在活动中,有很多村民驻足、并前来咨询,同学们走街串巷、不厌其烦的给村民讲解,有的通过讲真实的例子警醒广大居民,让大家拒绝毒品、远离艾滋病;有的则通过向村民讲解如何辨别合成毒品,使大家远离毒品的危害;还有的向村民分发预防艾滋病宣传手册,为村民朋友讲解防艾知识。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让广大群众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提高了拒毒防艾意识。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7月17日,在暑假三下乡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冒着近五十度的高温来到了户县秦镇卢五桥村的曲子社进行采风活动。刚到曲子社,老一辈的民间艺术家们已经穿戴整齐,在等待我们了。声乐系团总支书记焦豫丹老师对曲子社的老艺人们表达了感谢之情并介绍了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随后老艺人们给大家介绍了眉户调的发展历史、表现形式等等,其中我们了解到所谓“眉户调”是陕西地方剧种之一相传因起源于太白山麓的眉县和户县一带而得名,眉户历来以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劳作、爱情、婚嫁、殡丧等方方面面的言情为基调,以丰富的演唱材料和演唱形式,唱出了寻常人家的喜怒哀乐,唱出了普通百姓的志趣和爱好。83岁的卢登荣老先生是眉户调的传承人,他告诉我们,这支艺术团体所有学的曲子都是靠大家口传心授,用最原始的教授方式,同时他也对眉户调的未来发展而堪忧,并希望年轻人能将其发扬光大。之后,曲子社的老人们为我们演奏了《八仙庆寿》,在听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禁赞叹,不仅赞叹这首曲子丰富的表现形式,赞叹老艺术家们对音乐对艺术的严谨与执着追求,更赞叹陕西文化博大精深孕育出如此深厚的音乐文化。
听完了老艺术家们的表演,同学们也发挥所长,在老艺人们的伴奏下唱了陕北民歌、秦腔、中国艺术歌曲…积极和民间艺人们进行沟通、提问、交流,汲取民族音乐的知识、感受民族文化的力量。
活动最后,大家纷纷表示我们一定要学好本领,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把这些民间艺术文化发扬光大,真正做到这所院子墙上挂的锦旗那样所写——文艺先锋,艺震三秦,让这些老一辈艺术家们看到,我们后生晚辈也同样有一颗对音乐追求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