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市起源于“花渡头”。其形成可追溯到明朝或之前,当时广州花市与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廉州的珠市,被称为“广东四市”,影响甚广。
到了清朝中期,老广州花市又有所发展,由各城门扩展至城内,而且还整天营业,并由单一的素馨、茉莉花向多样化发展。

(1858年,芳村花地翠林花园。花地的名园多以“设花局”)
到了晚清光绪末年已形成年宵花市的传统,清末除夕花市时间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至除夕中夜,以售花为主。这时广州的花卉品种也已远超以前,主要有吊钟花、桃花、银柳、水仙花、金桔、朱砂桔等。

(1902年,芳村花地,一个经营性的花园)
清末除夕花市人潮如涌非常热闹,平时,则有不少花贩入城叫卖花卉,有诗咏:“一声叫破春城晓。东家又要,西家又要,楼头叫骂嫌迟了。金钱买得春多少?”“花仔花女”们的生意看来还不错。不少商号店铺、茶居酒楼食肆定购四时花卉,已有专业“花贩”、“花客”为之送花上门,包插花、摆盆花,品种以姜花、万年青、菊花、大丽花为多。

(清朝外销“通草画”中的街头卖花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