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纪录片《河西走廊》,第六集《丝路》以裴矩为主角进行故事阐述,讲述了隋炀帝西巡张掖,举办“万国博览会”的历史。看完后深有感触,因为裴矩武德五年成为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 ,所以我对裴矩也是略有关注的,但是裴矩在突厥问题中有如此深入的研究,对早期中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如此的贡献,却是令我没有想到的,司马光主观评论的“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误导了一大批读书不深入的人。
作为显赫氏族河东裴氏的后人,裴矩有家世的支撑,有灵活的头脑,有高深的学问,很快,裴矩就成为了隋朝的重要人物。裴矩的聪颖老辣,让他在隋朝如鱼得水,深知隋炀帝的宏伟蓝图,于是鼎力相助。隋炀帝颇受争议,因为他太想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却忽略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及人民的承受能力,导致大厦倾覆,到底裴矩是杨广的“帮凶”?还是他也和杨广一样,拥有激情澎湃的理想?我更倾向于后者。
除了朝中事务“根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裴矩著有《开业平陈记》十二卷、《邺都故事》十卷、《高丽风俗》一卷、《西域图记》三卷,并与虞世南合撰《大唐书仪》十卷。”从这个记载看,裴矩不愧为几代帝王都敬仰的能人。所以武德四年,当窦建德失败后,与魏征一同投唐,并被太子建成礼遇,武德五年成为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
从现有的史料记载和推测,我们一直认为武德年间,太子建成一直在为反击突厥做着贡献,所以当裴矩投唐后,很快就被太子请入东宫,从张弼出土墓志,张长逊入朝,和燕王罗艺交好等等隐藏在史书及墓志中的记载,我认为东宫在反击突厥事件上,已经有一套体系,这样系统的研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武德五年到八年的抵御突厥事件中,尽管被李世民删改了内容,但是还是可以看出,这一套体系的作用,至少,那个时候,突厥是没有得到很多好处的。但是李世民却因为为了夺权,与突厥勾结,让这套体系的作用没办法完全发挥,甚至在杨文干事件上受到重创。
玄武门后,李世民找裴矩去东宫劝谕,虽然有可能有人觉得难以接受,但是当时李世民能找谁去?裴矩去了,也许是好的,我总是期望,也许东宫有人能将太子的孩子救出来一两个。这也不是不可能,李白身世的隐秘,也许呢。。。
其实纵观裴矩的整个人生,他都不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他正是拥有激情澎湃的思想,与能力,才被隋朝,宇文化及,窦建德,李唐所重用,他并不奸佞。
至于裴矩在贞观朝,仅仅活到贞观元年的裴矩却因为李世民钓鱼执法一件事,成了司马光口中的“忠(诤)于唐”。崇拜李世民的司马光用这件事把李世民塑造成一个善于纳谏的明君,认为在杨广朝,裴矩是佞臣,原因是杨广是昏君,维护钓鱼执法的历史民砸缸先生也是拼了。对于这件事,我却认为,裴矩直谏,是因为看不惯李世民的做法。而李世民纳谏,无外乎也是因为玄武门事变及对自己执政能力的心虚而已。
武德九年,虽然年龄大了,裴矩还是一个矍铄的老人家,结果贞观元年,他就病逝了,虽然李世民给了他高官厚禄,但是心中有没有什么遗憾,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作为显赫氏族河东裴氏的后人,裴矩有家世的支撑,有灵活的头脑,有高深的学问,很快,裴矩就成为了隋朝的重要人物。裴矩的聪颖老辣,让他在隋朝如鱼得水,深知隋炀帝的宏伟蓝图,于是鼎力相助。隋炀帝颇受争议,因为他太想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却忽略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及人民的承受能力,导致大厦倾覆,到底裴矩是杨广的“帮凶”?还是他也和杨广一样,拥有激情澎湃的理想?我更倾向于后者。
除了朝中事务“根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裴矩著有《开业平陈记》十二卷、《邺都故事》十卷、《高丽风俗》一卷、《西域图记》三卷,并与虞世南合撰《大唐书仪》十卷。”从这个记载看,裴矩不愧为几代帝王都敬仰的能人。所以武德四年,当窦建德失败后,与魏征一同投唐,并被太子建成礼遇,武德五年成为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
从现有的史料记载和推测,我们一直认为武德年间,太子建成一直在为反击突厥做着贡献,所以当裴矩投唐后,很快就被太子请入东宫,从张弼出土墓志,张长逊入朝,和燕王罗艺交好等等隐藏在史书及墓志中的记载,我认为东宫在反击突厥事件上,已经有一套体系,这样系统的研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武德五年到八年的抵御突厥事件中,尽管被李世民删改了内容,但是还是可以看出,这一套体系的作用,至少,那个时候,突厥是没有得到很多好处的。但是李世民却因为为了夺权,与突厥勾结,让这套体系的作用没办法完全发挥,甚至在杨文干事件上受到重创。
玄武门后,李世民找裴矩去东宫劝谕,虽然有可能有人觉得难以接受,但是当时李世民能找谁去?裴矩去了,也许是好的,我总是期望,也许东宫有人能将太子的孩子救出来一两个。这也不是不可能,李白身世的隐秘,也许呢。。。
其实纵观裴矩的整个人生,他都不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他正是拥有激情澎湃的思想,与能力,才被隋朝,宇文化及,窦建德,李唐所重用,他并不奸佞。
至于裴矩在贞观朝,仅仅活到贞观元年的裴矩却因为李世民钓鱼执法一件事,成了司马光口中的“忠(诤)于唐”。崇拜李世民的司马光用这件事把李世民塑造成一个善于纳谏的明君,认为在杨广朝,裴矩是佞臣,原因是杨广是昏君,维护钓鱼执法的历史民砸缸先生也是拼了。对于这件事,我却认为,裴矩直谏,是因为看不惯李世民的做法。而李世民纳谏,无外乎也是因为玄武门事变及对自己执政能力的心虚而已。
武德九年,虽然年龄大了,裴矩还是一个矍铄的老人家,结果贞观元年,他就病逝了,虽然李世民给了他高官厚禄,但是心中有没有什么遗憾,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