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吧 关注:18,295贴子:68,329
  • 7回复贴,共1

婴儿学步从头起,也说国体版十二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吧里很多人对国体版本的十二式不屑一顾,在选择易筋经锻炼身体的过程中,都不在考虑之内,并且讲国体版本的十二式里这个没有那个没有,这个高级,那个高级,国体版本低级等等,有人甚至因此犹豫不决,不知道该选择如何锻炼了,这种情况相信在贴吧里不少人心中都做如是想,都想弄套完美的,一直锻炼下去,不再换了。
这种想法对吗?也没错,谁都希望能掌握一套高级的练法,然后一直如何如何,这就是欲望的体现。君不见很多人还是光棍,因为总想找个自己满意的呀,结果人到中年也没遇到,再找人家该挑你了呀。咱们在锻炼上挑三拣四,最后谁会挑咱们呢?只能是健康和寿命了。
真正明白易筋经是怎么回事的人,会这么看问题吗?根本不会,因为什么是易筋经?筋是什么?怎么易?为何这么锻炼,这些基本原则必须搞清楚,明白了,才能知道怎么锻炼,不明白的人依旧在挑三拣四,他们把头脑和精力都放到挑剔上和道听途说上,哪里有时间去琢磨那些基本的东西呢?


IP属地:北京1楼2017-08-21 18:10回复
    十二式,只有一套,屠龙老师说过,没有这个版那个版,以整个易筋经而言,原则原理是根本,犹如炒菜的原材料,高明的厨师会根据原材料而设计菜品,而易筋经的设计则是围绕如何易筋这个重心而言;以十二式而言,口诀可以作为练习这套东西的根本,其余的也都是添枝加叶为了不同的目的而定。那么十二式这盘菜,到底怎么炒的呢?咋就分出高级低级来了呢?更有甚者,加的辅料多了,原本的味道没了。易筋经不易筋了,转丹道上去了,或者转某些个其它功能上去了,那还叫易筋经吗?叫个啥都行,别扯易筋经上,那么话说回来,有高级或者低级的说法吗?其实没有,你说一座楼上面一层的砖头和十层的砖头一样吗?十万一平米的房子里的水泥和三千一平米的民居楼里的水泥有区别吗?高级和低级就不是这么分的。


    IP属地:北京2楼2017-08-21 19:30
    收起回复
      说说贴吧为何推荐国体十二式,这套东西练的是什么?为何要这么练习,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都是初学者应该知道的。
      锻炼开始,必有基础,什么是基础?要因人而异,同时也要看目的而行,练武者,必须先能动手,别管什么王八拳还是扯跤,先能有这个心和胆,其次是耐力和爆发力等等,逐一训练,才能起作用,练习游泳,首先得不怕水,小孩子学游泳,一直害怕下水,就得让教练扔下去再说。这就是基础。我们健身,练这块练那块的疾病和状态,首先需要气血的贯注和滋养,没有这个基础,上来就练这个那个,尤其是某些单式,一练就是几百个上千个的,那样练习不行,很快筋骨就得出毛病,出什么毛病?就是气血滋养不足,营养跟不上那些关节和部位的成长,关节等处该分泌的不分泌,该营养的不营养,越练越疼,越练越难受。有人觉得没事,是病灶反应什么的,其实是吗。有多少是病灶反应?有多少是产生病变?有统计吗?等运动障碍出来后,说什么也晚了。
      国体十二式的动态练法,就是十二式的基础,就是运动气血的作用。现代人久坐少动,不练动功上来就练习站桩等功法,是不行的,动功属于阳,在于动。阳气激发,血行周遍,人体首先得得益于此。


      IP属地:北京4楼2017-08-21 21:09
      收起回复
        婴儿学步,蹒跚而行;成人健步,稳健疾走。两者有何区别?没有区别,在于熟而已。千万次模仿锻炼,自然能稳步了。所以没有高低之说,只有方法而已,法无高下,万法为筏,不过是为了让你达到目击地的工具罢了,一盘子菜,你炒不好不能怪原料不好,只能怪自己火候手艺不行罢了。


        IP属地:北京5楼2017-08-21 21:22
        回复
          再说“筋”,经文上说,手能提,足能行,都是筋的作用,什么意思?就是平时筋就在起作用,不是说这东西藏在哪里,或者通过锻炼生出来的,不是这样,原本就有。就是除却肌肉外各结缔组织和肌腱、血管、神经等肉性组织的结合,易筋的作用是让弱的变强,有病的变好。人一上岁数,筋就缩,人就佝偻了,平时的运动障碍也产生了。为何?就是因为各关节处的筋体筋脉缺乏营养,缺乏气血的供应,这些筋体筋脉的作用是固定骨骼,润滑关节。供养肌肉组织所需要的物质等等。气血的供应只能算易筋经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之前需要,之后更需要,但更重要的是给这些关节的地方一个刺激,一个动力。让这地方产生增长,产生变化。


          IP属地:北京6楼2017-08-21 22:22
          收起回复
            前人讲:“三回九转是一式”,具体到练法上 式也是如此,就是这十二个姿势。从开头到后面都是可以持续的,初学者从运动气血,活跃气血开始,这是动练的动功,当我们的精神和健康饱满后,就可以在每一式的终结点定住,定住几个呼吸,慢慢延长,此消彼长,就变成了静式。‘
            静式练什么?变易筋骨。原本是外面动,带着里面动。现在是外面不动,里面更得动。以前医书上讲关节里面如同峡谷一样宽广,那是微观进去了。各关节腠理的间隙要动,让筋络受刺激,上下左右前后都要有。上下为主,因为地球重力最大。人要领起来,再说周边的。每个关节都有六面力,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有左就有右。这个阶段的放松更要细致,要做到“一羽不能加,蚊虫不能落”,不用力而有力,这样才行。
            静式练好了,筋骨强壮了,后面怎么练习?还得恢复到动式,筋存劲力,筋脉练好了,就有内劲的感觉。在缓动中就能感受到阻力。那些练习传统功夫的,都要有这一步,练精化气这个时候刚开始。这个阶段要以“气血”为主,滋养筋络,传统上有的叫“养筋”,锻炼时候要学会转方为圆。忘形以养气。
            后面不说了。就是举个例子,传统的东西在内不在外,一层一层台阶往上走,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重点,是立体的,绝不是某些原材料混杂一起烹制,那叫杂烩。现在练习易筋经的有多少杂烩?


            IP属地:北京10楼2017-08-22 11:41
            收起回复
              你们练习哪个都行,但得明理,不明理,都是这个版本那个版本,莫衷一是,不明理,练习哪个最终都糊涂着练。
              咱们这个帖子不是说这个版那个版。否则本帖没意义。


              IP属地:北京14楼2017-08-24 15:54
              回复
                再说十二式和经络的关系问题:
                不少人看法是把每个式子和某一条经络扯在一起,甚至有寻找经筋的想法,要知道筋体聚集于关节和肌肉内,包含多种内容,如何找法?这是典型的异想天开,古人讲寻经找穴,是靠经络之前气的运行感知,而不是去承载经气的那个物理管道。
                我们看看古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节选自“九要论”之第五要论:“举凡身之所属于某经者,终不能无意焉,是在当局者自为体认,而非笔墨所能为者也。
                  至于生克制化,虽别有论,而究其要领自有统会,五行百体,总为一元;三心四体,合为一气,奚必昭昭于某一经,而支支节节言而为之哉!”


                IP属地:北京17楼2017-08-30 10: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