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每当听说有人过来演戏,孩子们会高兴得在地上打滚、翻跟头。大人们往往也难抑兴奋,到了演出那天,不问远近,多是驮了孩子,扛着凳子,提前来到戏台前面,占取一个好的位置,以便演出时能够看得清楚一些。演出的基本是古装戏。我们小孩并不注重剧情,感兴趣的是台上那些人的穿戴,花花绿绿,十分好看。特别是女子的头上佩金插银,珠光宝气,实在太美了。人家到底演的什么,一点儿也不懂。演到了精彩的地方,往往是大人们拍手也跟着拍手,大人们发笑也跟着傻笑。一直到了十来岁,才能懵懵懂懂地知道些演出的内容。那时,看过《双槐树》、《四进士》、《白蛇传》等戏剧。其中许汉文的“自从去到金山后……”的唱段,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许多人都能吼上两嗓子。有一出叫做《打面缸》的淮剧,让人特别感到好玩:一个县太爷看中手下一个衙役的老婆,找了借口让他到外地出差,到了晚上打算去占人家老婆的便宜,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应该请假,他觉得自己的权力全在于那顶乌纱帽上,这个假只有向乌纱帽来请了。只见他把官帽拿下来放到案桌上,然后跑下堂跪着说是有事请假,随之又急急忙忙跑到堂上戴起官帽,询问所为何事……只见他把帽子拿下来戴上去,戴上去拿下来,有问有答,大堂之上,来来去去,像个傻瓜似的,一连跑了好几趟,十分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