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吞童子吧 关注:1,370贴子:6,226

【传说考据】成为鬼王之前的酒吞童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虐哭了我的吞仔。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IP属地:江苏1楼2017-09-08 12:48回复
    在现存最早版本(作于东瀛南北朝时期)的《大江山酒天童子退治绘卷》,和成书于室町时期(比前者稍晚)的《御伽草子》的《酒吞童子》一篇中,均有酒吞向讨伐者们自述身世的记载。
    按照《《御伽草子》的说法,他早年在越后的泽山寺打杂,后与众僧发生不快之事,一怒之下杀光众僧,逃往京都比睿山,却被高僧最澄识破真身,施法赶走,遂落草于大江山,不料又在前往京都时遇见高僧空海,惨遭封印,直到空海去世,封印松动,才返回大江山称霸。
    而在《绘卷》中,虽然“世代统治比睿山”的说法与前者有异,却同样提到了酒吞曾被最澄上人从比睿山驱逐,赶到大江山一事。
    此外,酒吞早年曾经混迹寺庙的说法,在越后、近江等地的民间故事里同样有迹可循。


    IP属地:江苏2楼2017-09-08 12:56
    回复
      越后此地,在大和朝廷推行“大化革新”前,是“越国”的一部分。
      在720年成书的《日本书纪》神代的造国神话里,也有一个“越州”的地名,而对本州的称呼,则是“大霓虹丰秋津洲”。历史上,位于霓虹海沿岸的“越国”也叫“古志国”,人口以来自半岛的通古斯系为主,自古就以冶铁发达出名,是长期游离于大和王权之外的独特地区。。
      而更早之前,越后还是出云国(其中心正是位于近江地区,有趣不?)的一部分。
      在大和族统一东瀛之前,出云国境内存在三大势力。东部地区(意宇川流域)属于出云臣族,西部地区属于以航海、捕鱼为生的杵筑族(因幡白兔神话的起源),其余地方则属于须佐一族,以须佐乡为发源地,出现最晚。
      三族为了争夺领地互相征伐,须佐一族利用当地的铁砂,和半岛传来的冶铁技术,逐渐成为了最强者。
      然而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趁着出云国内各部族混战之际,大和族举兵西征,最终征服了出云地区。以天照为首的日向神系,也从此吸收了以须佐之男(这个名字显然与须佐一族关系匪浅)为首的出云神系。
      在出云国的神话中,须佐之男诛杀了八岐大蛇。
      而这个故事的越后版本,则是大物主神诛杀了名为“越之八口”的蛇神。
      后来人们说,须佐之男是天照的弟弟,他从高天原被流放到此,杀死大蛇后统治了人间。
      人们又说,大物主神是须佐之男的后裔,也是出云国众神之首,他在丹波地区被奉为农耕之神(还记得大江山在哪里吗?),后来却不敌天照的子孙,自愿将人间让给了天照家族统治。


      IP属地:江苏3楼2017-09-08 13:08
      回复
        这种和平交接之类的P话,可信度大概跟我国历史上的某些“禅位”故事差不多,尤其考虑到大和族一贯以来的历史表现,背后的残酷和血腥说不定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历史的趣味就在于,只要人类不绝种,便没有任何谎言能将它真正抹杀。
        东瀛语里,“蛇”这个词最早的汉字写法,是“岭灵”。
        而从绳文时代流传下来的古老信仰中,山神的化身,正是巨蟒。
        《古事记》中所载八岐大蛇的形象特征,除了八头八尾,头罩雨云(天丛云),遍身松柏,还有腹部渗血(和铁砂一样,红的)。青铜时代的须佐之男挥剑斩蛇,砍到蛇尾时宝剑竟被崩断,遂在蛇尾中发现了“天丛云剑”。
        从民俗学角度来看,须佐之男/大物主神斩杀八岐大蛇/越之八口的故事,其实极有可能是在隐喻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历史事件。


        IP属地:江苏4楼2017-09-08 13:10
        回复
          或许,在很久很久以前,八岐大蛇曾是越后地区的山神。
          那片山脉长满了松柏,终年云雾缭绕,富含铁矿,山下生活着擅长冶铁并锻造利剑的民族。
          而酒吞童子也是该民族供奉的神灵,他的原形是铁矿或者铁砂,因为铁矿开采于山中,所以被称为山神之子。
          在出云诸族互相征伐的年代,此民族被须佐一族征服,后者得到先进的冶铁技术后迅速强大,却又输给了大和族,从此沦为奴仆,饱受压迫——至于原本就是须佐一族奴仆的人,自然更不用说了。
          直到645年,大和朝廷才废除了奴隶制,实行封建制。而在这场改革后不到100年内,有关酒吞童子的传说出现了。
          在那个交通十分不发达的年代,他横跨了若狭、越前、加贺、越中四个郡,跟随着族人迁徙的脚步,最终来到了丹波的大江山。
          在越后,在近江,人们口口相传,说他本是山神之子,自幼进入寺庙修行,却因太过俊秀出众而招致诸多怨恨,终致恶念缠身,沦入鬼道。
          然而若要究其本质,则所谓神无非是得人册封的鬼,所谓鬼也不过是被人放逐的神。


          IP属地:江苏5楼2017-09-08 13:17
          回复
            酒吞曾是受人信仰的山神(大蛇)之子,直到供奉他的那个民族被别的民族征服。
            作为战败的一方,八岐大蛇被剥夺神格,沦为妖鬼,它的眷属自然跟着倒霉。
            从志怪笔记来看,金石之精本就修行艰难【哪怕在地大物博的我唐土都没几个化形稳当的……走几步就自行消失、被人揍几拳就现原形、太阳一照统统退散才是常态orz】,酒吞虽然曾经贵为神灵,本质上很可能仍是靠着信仰之力开挂的精怪,因此失去神格和信众极有可能令他受到重创,不得不借着托生人胎才活下来。
            民间传说他年幼时去寺庙打杂,说不定目的很单纯:就是想学习人类的修行之法,走人修的道路成正果。
            当然他学得应该也不错,最起码认识的汉字不会比朝中权贵少——历史上,东瀛男性开始接受并使用平假名是《源氏物语》流行之后的事情,而酒吞的少年时代则比紫式部写《源氏物语》早了差不多两百年左右,当时就连平假名这玩意儿也刚发明不久,仅限于知识阶层的女性小圈子内部使用,民间故事说酒吞曾从爱慕他的女子那里收到过很多情书,那些情书只可能用汉字……
            此外,平安时代男子元服(成年礼)一般是12~16岁,而关于酒吞的所有传说都认为他化鬼时尚未成年,所以……此君其实是个初中甚至小学就精通外语的学霸吗……【忽然自卑.jpg】
            这么一想,民间故事说他遭到怨恨也完全成立:
            要智商有智商,要颜值有颜值,年纪轻轻就被一堆贵女【从当时女性的受教育情况来看,能识汉字、写情书的都非富即贵啊!】青眼相看,为他如痴如醉要死要活,简直羡煞旁人气煞旁人,更夸张的是这哥们还对上述好处不屑一顾【传说酒吞把别人送他的情书都丢进火里烧掉了】……
            我大FFF团何在!


            IP属地:江苏6楼2017-09-08 13:41
            回复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当年的吞仔沉迷学习拒绝约会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他仍然成了别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目标。
              具体的故事有太多版本。藏着咒怨的情书,附着恶毒法术的鬼面具,又或者什么别的魇魅……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缺乏动机,要将一个【世俗意义上】家世平平、缺乏背景的少年置于死地,也多得是可用的手段。
              而受害者幸存的唯一理由,大概只有他并非完全是人类吧。
              民间关于酒吞化鬼的传说,最流行的自然是少女情书杀人事件【不】。
              烧毁情书时被咒怨缠身,这前因后果真是让单身多年的作者我槽多无口……尽管如此,个人表示完全没发现这件事上他有哪里做错了!
              说他玩弄人家感情的是不是都忘了那是在寺庙?
              佛门【至少理论上是】清净之地,留着一堆情书是要闹哪样……
              更别说那些情书上多半还有寄信人的私人信息,酒吞把它们统统付之一炬,固然是出于自保,何尝没有为对方着想的因素?
              可惜人心叵测,防不胜防,尽管他已经算得上谨小慎微,还是着了道。


              IP属地:江苏7楼2017-09-08 13:51
              回复
                相比之下知名度稍低的,是诅咒的鬼面具事件。
                故事说,酒吞所在的寺庙接到朝廷旨意,要为平安京举行祈福庆典,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众僧却为庆典该采用什么内容而犯愁。正在一筹莫展时,酒吞提议说既然寺庙位于京都东北【所谓的“鬼门”方向】,不如应景一下表演“鬼舞”【东瀛傩舞的一种,表演者要戴着鬼面具】,并自告奋勇揽下了制作演出道具的全部工作,一夜之间便做成了几百个傩面【难道是偷偷用法术作弊了?】。祈福庆典成功后,酒吞作为参演者也参与庆功,喝得大醉,醒来却发现无法摘下鬼面,只得逃入山林。
                这个故事来自近江地区民间,故事里的酒吞被认为是伊吹山大明神之子。
                故事发生的寺庙位于京都东北,从地理位置来看极有可能就是比睿山。
                历史上,比瑞山是高僧最澄所创东瀛天台宗的道场,而这位最澄和尚,在各个版本的民间传说中,也正是令酒吞离开比睿山、逃往大江山的原因……emmmmm


                IP属地:江苏8楼2017-09-08 15:20
                回复
                  知名度最低的版本,是死人肉传奇【你节操呢?】。
                  故事说,酒吞经常从外面带一些动物肉回寺庙,供养众僧,大家习以为常。然而不知何时起,他竟开始往带回的肉中偷偷夹带死人肉,等众僧发觉时,他们吃到的肉都已被换成了死人肉,惊骇欲绝的众僧抄起家伙,把酒吞赶入了山林。
                  这个看似莫名其妙的故事,考据起来其实是最残酷的一版。
                  野史中的酒吞大约出生于8世纪晚期,而整个8世纪的东瀛,自然灾害可以说频频发作,仅仅官方正史记载的,就有如下这些:
                  庆云二年(705)六月大旱,文武天皇赦令:“阴阳失度,炎旱弥旬。百姓饥荒,或陷罪网……”;
                  庆云三年(706)八月,越前国“山灾不止”(山崩?),朝廷派遣使者向“部内神”奉币,祈祷消灾祛难;
                  养老三年(719),六道诸国遭旱,朝廷开义仓赈恤;
                  养老四年(720),东瀛各地或发生干旱、或遭遇水灾,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农业歉收,此事叙述于翌年二月元正天皇所下诏书;
                  养老六年(722)七月,元正天皇诏书:“阴阳错谬,灾旱频臻。……朕之
                  薄德,致于此欤。”
                  神龟二年(725)九月,圣武天皇诏书:“天示星异,地显动震。仰惟,灾眚责深在予”;
                  养老六年(722)六月,元正天皇下诏,令各地方诸国播种晚禾、荞麦及大麦、小麦,储备粮食,以备荒年;
                  天平九年(737)秋,平城京发生饥荒、疫病,圣武天皇发布诏书,令诸国凡“能起風雨,为国家有验”的神祗都要供奉币帛……
                  我曾经吐槽说“什么妖僧邪寺才会不把吃肉当回事”,然而对照历史一看,何须是妖僧邪寺?
                  和尚当然茹素,但如果,不吃就会饿死呢?


                  IP属地:江苏9楼2017-09-08 15:22
                  回复
                    这个传说来自越后,而它的背景,很可能就是一场真实存在过的饥荒。
                    因为缺少粮食,酒吞用狩猎供养寺庙的僧人,然而天灾仍在继续,终于,附近再也没有动物可供他捕捉,只剩下遍地倒毙的饿殍……
                    灾难过去后,幸存者们把罪名全部推给了酒吞,将他驱逐出境。
                    又说他是恶鬼,用人肉玷污众僧的修行,以此逃避道德和良心的谴责。
                    后来有人说,愤怒的酒吞对寺庙展开报复,杀光了所有伤害过他的人。
                    也有人说,他远走异乡,再不曾回去。
                    无论如何,从上述传说来看,不管化鬼后的酒吞童子有没有大开杀戒,化鬼之前的他对人类显然并无恶意,甚至相反,很可能是抱有善意的。
                    他或是帮人们解除了困境,或是从饥荒中救了人命,哪怕在那个“有情皆孽”的情书版本中,他也仅仅是没有答应别人的求爱,说不上做错了什么。
                    【话说求爱不成就下诅咒的痴情女们跟现在那些求爱不成就杀人的渣男有啥本质区别吗……】
                    有趣的是,所有的故事都没提到酒吞向他帮助的对象们要求过什么回报,而故事的结局也惊人地一致——他遭到驱逐,被赶出了人类社会。


                    IP属地:江苏11楼2017-09-08 16:00
                    回复
                      关于酒吞离乡后的早年经历,从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两个版本来看都颇为坎坷。
                      在《大江山酒天童子退治绘卷》中,酒吞自称曾因高僧最澄修建根本中堂(延历寺),导致自己一族无家可归,遂化作大树与其斗法(这种钉子户反强拆的感觉……),结果被最澄和尚请来日吉山王和药师菩萨,赶离比叡山,遂于嘉祥二年(849年)定居大江山;
                      而《御伽草子》里的记录则更为详细一些,主要包括:离开越后——到达比睿山——被最澄和尚识破后赶走——落草大江山,并多次前往京都——在京都遇见空海和尚,遭到封印——空海死后脱出封印,回到大江山。
                      这里被提到的最澄与空海,都是在唐土和东瀛正史有具体记载的历史人物。为了捋清相关时间线,我们不妨先看看这两位东瀛高僧的履历。
                      最澄,近江国人。延历二年(782 年)得度,784年在东大寺受具足戒。
                      785年于比睿山结草庵,修道业,788年创“根本中堂”,又名“比叡山寺”比睿山寺,后改号一乘止观院,供奉药师如来为本尊。影响力逐渐为世人所知。
                      794年在比睿山举行大型法会,迎来北方十大高僧共讲,声势浩大。
                      延历十六年(797年)被选为内供奉十禅师之一,从此得到桓武天皇重视,遂开设《法华经》讲坛,年年演讲法华经。
                      延历二十三年(804年)与空海、橘逸势一起西渡大唐.
                      805年归国。
                      806年创立天台宗,以“世间万物皆可成佛”为宗旨。
                      820年于比睿山起大乘戒坛,闻名全国。
                      822年去世。
                      空海,赞歧国人,受戒于奈良。
                      804年西渡求法,806年归国,创真言宗(东密)。
                      回东瀛后初住京都高雄山寺﹐从事传法+灌顶(也就是打知名度和收小弟)工作。
                      816年於纪伊国(今和歌山县)开创高野山【就是东瀛漫画里经常出现的法力僧根据地】﹐号“金刚峰寺”。
                      823年,诏赐京都东寺为密教永久根本道场。
                      835年去世。


                      IP属地:江苏12楼2017-09-20 14:45
                      回复
                        平安朝开端于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桓武退位后则分别是平城(806~809在位)和嵯峨(809~823在位)两位天皇。
                        而东瀛历史上,最澄和空海这两位高僧的庇护人+头号后台老板,正是桓武天皇。
                        从最澄的履历来看,他赶走酒吞的时间不可能早于创立根本中堂的788年。
                        同样,酒吞因流连京都而遇见空海,时间也不可能早于桓武天皇迁都的794年。
                        近江传说中,酒吞进入比叡山和被最澄赶走都发生在嵯峨天皇朝,即809~823年之间;《御伽草子》里登场的太政大臣——从时间推算,应当是藤原道长——也在与天皇的奏对中提到,嵯峨天皇时,高僧空海曾封印“魔物”。
                        结合历史可见,酒吞与最澄、空海的交集,应当均发生于二人归国之后。
                        历史上,空海作为法力僧的名气打响于806年后,经过十年传法始得开宗立派,封印酒吞极有可能正是其中一桩刷声望的事迹。因此,从时间线推断,此事当发生于809年~816年之间。
                        《绘卷》里提到酒吞于嘉祥2年(849年)搬到大江山,两相对照之下,他被空海封印的时间应该不会低于三十年——三十多年小黑屋关下来,如果说酒吞在这期间黑化,从情理上来讲,似乎不难以理解。
                        有趣的是,《御伽草子》里的酒吞虽然看似言辞粗鲁,对最澄和空海的称呼却分别是“传教大师”和“弘法大师”。
                        而在东瀛历史上,二者都是追谥的尊号——“传教大师”称号由清和天皇追赐于866年,“弘法大师”称号则由醍醐天皇追赐于921年……
                        不得不说,提起这两位旧怨时,酒吞出乎意料地很有修养——至少比起唐土民间话本里动辄大骂“秃驴”“贼秃”的人类和非人类们,这礼数已经堪比《三国志》里名将马超(这位可是正儿八经的西凉世家出身,满门被杀仍以“孟德”而非“曹贼”称呼仇敌,足见其大家之风)了……
                        嗯,作为一言不合就开喷的唐土人类,作者表示自叹弗如www。


                        IP属地:江苏13楼2017-09-20 14:46
                        回复
                          中秋佳节,来发个吐槽吧,吐槽一下很多同人里二设的“小和尚酒吞”。
                          首先,无论哪版传说里,酒吞都没有当过和尚。
                          其次,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也不太可能成为和尚。
                          在奈良/平安时代的东瀛,僧侣作为精英阶层,社会地位非常之高,剃度出家至少也是下级贵族才有的特权——传说里怼过酒吞的最澄和空海,就都来自贵族家庭,而门第不够格的,想剃度出家都是做梦。
                          酒吞的早期职业,其实是“稚儿”——也就是侍童,作为伺候僧侣们的仆从,在东瀛通常由12~18岁的少年担任。
                          这个职业在当时属于勤工俭学的一种,也是难得对出身要求不那么严格的上升通道之一。
                          平安朝早期,因为僧侣们垄断着文化,寺院在社会上类似于古代欧洲的修道院,是相对贵族教育来说更为亲民的教育机构。
                          所以为了下一代的前程,很多人家都会设法把子弟送入寺庙,既学习文化,又积累人脉,以期日后发达。这些在寺院勤工俭学的年轻人们,就是“稚儿”。
                          尽管听起来不错,但其实历史上的“稚儿” 当中,实际上也分三六九等。
                          皇亲国戚、公卿名门出身的,称为“上稚儿”;
                          因为资质聪颖而选拔出来的良家子,称为“中稚儿”;
                          僧侣从民间买来的仆役,则称为“下稚儿”。
                          东瀛无论显宗密宗,大一点的寺院都堪称独立王国,加上戒律严禁僧人近女色,奈良/平安朝的高僧们和欧洲某些自古以来热爱小男孩的教会人士之间,就颇有些共同语言了。
                          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下,如果说上中二等的侍童多少还有些正儿八经的学习机会,那么地位低下的“下稚儿”们,就常常要负责解决一下僧侣们的生理问题了。
                          平安朝时代的很多小说里,就经常把这些侍童描写为颜如好女的美貌少年,不仅动辄作女装扮相,还多半受过专门训练,擅长舞蹈和歌道等女工游艺……东瀛的佛门中甚至有人宣称,出家为僧,乃是前世积德太少,而今生修行时播种善因的方式之一,便是多多亲近美好的事物,比如说美少年……你们这些和尚真会玩.jpg
                          从传说来看,酒吞做侍童时的等级不会很高。
                          有些版本认为他出身于富豪或城主家庭,则混个“中稚儿”问题不大,但另一些版本里却说他是来历不明的弃儿,这就有点难说了……
                          联想到后来茨木以女装大佬之名流芳千古【不】,焉知不是出自酒吞的技术指导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0-04 21:47
                          回复
                            为了庆祝作者终于抽到酒吞,半夜跑来BB一番。
                            如前文所述,从各个版本传说透露出的信息来看,酒吞童子虽然是白手起家,能够成事却并非靠着单打独斗。
                            而根据他少年时的行迹,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 “独行世间”这种听起来很潇【zhong】洒【er】的事,不仅客观上颇让他吃亏,其实也不怎么符合他的主观愿望。
                            那么,一穷二白遁入山林的酒吞,又是怎样开始创业的呢?
                            从被寺庙炒鱿鱼,到在大江山站稳脚跟,对这段时间里酒吞的行踪,绝大部分传说语焉不详。
                            除了《御伽草子》和《大江山酒天童子绘卷》中有相对具体的时间线以外,只有一两个版本提到他定居大江山之前,在群山中辗转了很久。
                            而无论哪个版本,酒吞都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察后,才选中了大江山作为自己的据点。
                            于是问题来了,他考察了什么?
                            他又是怎样在群山之中活下来,最终自立门户的?
                            丛林法则至今通用,我可不信有谁不摆平周边势力就能啸聚一方。
                            以及最重要的,山林里究竟有什么,才会让他在选择占山为王的同时,仍然保持着对天下大势的关注,针对京都做出种种布置?


                            IP属地:江苏15楼2017-10-08 00:02
                            回复
                              按照志怪传奇的套路,山里当然有妖怪。
                              在镰仓时代(12~14世纪)到江户时代(17~19世纪)的古典文集和地方志中,东瀛北方的内陆山区就生活着被统称为 “山人”(山男、山女、山姥、山爷)的异类。他们身材高大、敏捷有力,奔走山中如履平地,虽然相貌言语都跟常人有异,却性格温和,与平地居民时有交流往来,某些地区甚至诞生了专门与山人交易的“鬼市”或“默市”。
                              啥,你说这应该是少民而不是妖怪?
                              ……这位亲,你是不是对某岛国的节操有什么误解?
                              咳咳,收回地图炮,说正事。
                              事实上,在东瀛民间,山人也被称为“巨人”。
                              而在酒吞童子生活的平安时代, “巨人”之名,正是各令制国对所谓蛮族的称呼。
                              换句话说,“山人”其实和我另一个帖子里提到的“土蜘蛛”一样,是不服从大和朝廷统治的原住民部族。
                              根据东瀛民俗学家考证,“山人”或者“大人/巨人”最初指的,应该是南九州的隼人族。
                              他们是身材高大的狩猎民族,前身正是《日本书纪》中的“熊袭”和《古事记》中的“熊曾”。
                              在卑弥呼女王的年代(约对应唐土的三国),熊袭族十分彪悍,一度与大和族在本州地区分庭抗礼。
                              然而从公元三世纪后半到四世纪,也就是唐土的魏晋这段时间开始,随着大和朝廷南征北战,他们和东瀛的其他部族都被一一击败并征服。
                              在战争中,许多俘虏被大和朝廷迁往畿内居住,操持艺能、屠宰、手工业等诸般贱业,又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与因种种原因而沦落为社会底层的原“良民”们混合,形成了如今的“部落民”;
                              而那些没有被俘、或是拒绝臣服于大和朝廷统治的部族成员,则因为在平原无法容身,纷纷躲进了官方势力无法深入的山区,这就是“山人”最早的原型。


                              IP属地:江苏16楼2017-10-08 00: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