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就是一套古代的挂历,现代挂历是订成册挂在墙上,古代是摆开了挂在墙上。一张就是一挂(卦)。每一卦有六爻,代表六天。如同现代一周有七天一样。六十四卦共384爻,阴历算上闰月也是384天,最多差1天。古代历法不像现代这么完善,差个一天半天的都可以忽略了。
周文王囚于羑里,什么事都不让他做,闲的无聊啊,于是就每天在挂历上写个日记解闷。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都记在上面。有时候一天记一件事,有时候记两三件。所以我们看到的易经有的地方前一句和后一句不搭调,就是因为记的不是同一件事。日记嘛,都是给自己看的,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所以记得都很简略。一件事往往就写一两个字,提醒自己有那么回事就行了。别人当然就很难看懂了。这就苦了后世的国学大师们啦,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易经》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如此说来我们自己也可以写《易经》。从大年初一开始:
乾卦
初九,拜年,吉。
九二,走姥姥家,收红包,大吉。
九三,送年,无咎。
九四,开业,放鞭炮着火,凶
……
一年就可以写一本《易经》了[/cp]
周文王囚于羑里,什么事都不让他做,闲的无聊啊,于是就每天在挂历上写个日记解闷。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都记在上面。有时候一天记一件事,有时候记两三件。所以我们看到的易经有的地方前一句和后一句不搭调,就是因为记的不是同一件事。日记嘛,都是给自己看的,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所以记得都很简略。一件事往往就写一两个字,提醒自己有那么回事就行了。别人当然就很难看懂了。这就苦了后世的国学大师们啦,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易经》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如此说来我们自己也可以写《易经》。从大年初一开始:
乾卦
初九,拜年,吉。
九二,走姥姥家,收红包,大吉。
九三,送年,无咎。
九四,开业,放鞭炮着火,凶
……
一年就可以写一本《易经》了[/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