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发现的唐朝抄本《孔子项托相问书》,金文京表示此文留下17种抄本,另有藏语翻译3种抄本,为敦煌所发现通俗文学中抄本数量最多的作品[7]。前部分为押韵赋体,是孔子与项橐之问答。叙述出游的孔子在路上看见玩泥巴作城墙的项橐,二人展开一场相互论难辩说,内容包括:何以不戏、何不避车、年少知事、何山无石、共游天下、平却天下、屋上生松、夫妇与父母谁亲、鹅鸭何以能浮...等一系列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神话传说等等。项橐对答如流、善审异同,一一难倒孔子,使孔子长叹:“方知后生实可畏也!”[8]
《孔子项托相问书》后部分为为五十六句的七言韵文,除“草”字出韵,其他均押平声阳韵,韵字不避重复,内容情节与前半部不甚协调[8]。描写被问倒的孔子心有不甘,到“百尺之树”寻项橐,掘起树根发现一地下石堂,听到内有两人读书声。孔子闯入拿刀乱砍,两人居然化为石人。孔子再砍,石人流血,项橐终于被砍死。然后神童的血被倾倒在粪堆中,一两天后粪堆里竹子生根,三四天后竹子长成百尺,且每一竹节生出兵马还带弓刀宝剑。孔子见到后很害怕,就把项橐祭在州县庙堂。
在吐鲁番出土的抄本中也有此传说,拟名为〈孔子与子羽对语杂抄〉。明朝《新镌翰林考正历朝故事统宗》的〈小儿论〉文字内容与《孔子项托相问书》大同小异。日本平安时代的《今昔物语》中也有〈臣下孔子道行值一童子问申语第九〉,内容亦为孔子与小儿论难的故事,其中有两段与敦煌本同。越南古籍中至少保存三篇孔子项橐问答的故事,其叙述次序接近敦煌藏文和明代的〈小儿论〉。在台湾过去则有闽南语七字唱本《孔子小儿答歌》、《孔子项橐论歌》[9]。可知此传说故事遍及中原和西域,还远播至日本、越南等地。[8]
《孔子项托相问书》后部分为为五十六句的七言韵文,除“草”字出韵,其他均押平声阳韵,韵字不避重复,内容情节与前半部不甚协调[8]。描写被问倒的孔子心有不甘,到“百尺之树”寻项橐,掘起树根发现一地下石堂,听到内有两人读书声。孔子闯入拿刀乱砍,两人居然化为石人。孔子再砍,石人流血,项橐终于被砍死。然后神童的血被倾倒在粪堆中,一两天后粪堆里竹子生根,三四天后竹子长成百尺,且每一竹节生出兵马还带弓刀宝剑。孔子见到后很害怕,就把项橐祭在州县庙堂。
在吐鲁番出土的抄本中也有此传说,拟名为〈孔子与子羽对语杂抄〉。明朝《新镌翰林考正历朝故事统宗》的〈小儿论〉文字内容与《孔子项托相问书》大同小异。日本平安时代的《今昔物语》中也有〈臣下孔子道行值一童子问申语第九〉,内容亦为孔子与小儿论难的故事,其中有两段与敦煌本同。越南古籍中至少保存三篇孔子项橐问答的故事,其叙述次序接近敦煌藏文和明代的〈小儿论〉。在台湾过去则有闽南语七字唱本《孔子小儿答歌》、《孔子项橐论歌》[9]。可知此传说故事遍及中原和西域,还远播至日本、越南等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