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装机量中占比仍不到10%,其火电容量仍接近90%,短时间内依然无法改变火电占比过高的现状。
连年巨亏:靠非经常性损益和向关联方出售火电关停指标躲过ST风险
华银电力201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累计完成的发电量与上网电量同比均增加近50%,实现营业收入33.01亿元,同比增加54.1%,但由于成本的大幅增加,实现净利润为亏损4.58亿元,同比减利2.02亿元。
亏损的火电企业不只华银电力。这半年里,煤、电企业的境况再次反转。今年以来,煤价持续处于高位,煤企效益提升,电企则因成本升高,陷入亏损或者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局面。
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电企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包括华银电力在内的8家电企陷入亏损。不少行业分析报告预计,下半年煤价将继续处于高位,电企净利润下滑幅度或将进一步加大。
雪上加霜的是,火电行业除了面临成本过高,还有产能过剩的问题。8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推动火电、电解铝、建材等行业开展减量减产,严控新增产能。
行业的周期波动,让华银电力近年来只能依赖非经常性损益来装点业绩。一旦这部分收入减少,便难逃亏损的命运。
2014年,华银电力亏损1.75亿元。
2015年,变卖资产加上政府补助,华银电力在主业亏损的情况下实现盈利。是年,华银电力净利润3.8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49亿元。
2016年,华银电力净利润1.88亿元,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带来的1.82亿元收入,其净利润仅600万元。
除了施展非经常性损益“财技”,靠在大唐电力这棵大树下,华银电力还有一笔令人羡慕的好生意——出售火电关停容量指标获得丰厚利润,且多为关联交易。公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华银电力向大唐集团、大唐国际、攸能公司、粤电力等关联方及非关联方出售小火电关停容量272.25万千瓦,合计金额22.38亿元。仅2015年,华银电力该业务收入就达3.32亿元。
截至2016年末,华银电力尚未收回的小火电关停容量指标转让余款金额合计7.29亿元。今年7月,其大股东大唐集团支付9408万元后,还剩下6.35亿元。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内依靠大股东的支持,华银电力这一业务仍将为其利润指标留出腾挪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后,华银电力未再收购新的小火电关停容量指标。
今年6月,证监会要求华银电力说明公司收购超出自身需求量的关停指标之后,再出售给关联方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华银电力回复称,收购指标是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出售指标则是盘活公司闲置资源。
风电行业产能过剩,定增投资的风电项目盈利持续性待考
一系列困境,让华银电力急需找到一个更为稳定的赢利点。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倡大力发展风电,并提出,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
华银电力投产的风电项目,让其尝到了甜头。截至2017年6月30日,华银电力已投产的风电项目共4个,装机容量247.5兆瓦,今年上半年均已实现盈利,净利润总计4100.48万元。
然而,风电仅占华银电力火电装机容量的5%左右,且往期业绩显示,该公司风电项目的盈利能力极不稳定。装机容量最大的大唐华银(湖南)新能源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51.61万元,过去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775.84万元、3146.17万元、1300.77万元,波动剧烈;设立在外省的大唐华银欣正锡林郭勒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520.28万元,去年的净利润则亏损1159.75万元。
保持风电项目盈利能力的稳定,是华银电力必须面对的压力。如何应对接下来风电行业新一轮的大洗牌,将是更大的挑战。
上一次市场洗牌是在2006年前后,以华锐风电为代表的企业通过门槛低、成效快的技术引进迅速占领新兴的风电市场。企业蜂拥而至,出现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的局面,导致2011年风电整机厂商出现明显业绩下滑。
2016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即预测:“未来,中国风电产业将加速淘汰整合。”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601万千瓦,相比于2016年的新增774万千瓦,增速正在放缓。另一方面,中国风电的产能利用率也在降低。有媒体援引中国风能协会内部人士说法称,2016年国内风电产能利用率可能降至50%,明显低于80%~85%的国际水平。
另一大利空是,风电平价上网的趋势日益清晰。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2018年1月1日之后,一类至四类资源区新核准建设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40元、0.45元、0.49元、0.57元,比2016—2017年电价每千瓦时降低7分、5分、5分、3分。
华银电力此次定增的6个风电场均位于南方中低风速的四类资源区,投产时的电价将下降5%,对收益率本就不到10%的风电项目来说,未来盈利能力堪忧。(《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
连年巨亏:靠非经常性损益和向关联方出售火电关停指标躲过ST风险
华银电力201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累计完成的发电量与上网电量同比均增加近50%,实现营业收入33.01亿元,同比增加54.1%,但由于成本的大幅增加,实现净利润为亏损4.58亿元,同比减利2.02亿元。
亏损的火电企业不只华银电力。这半年里,煤、电企业的境况再次反转。今年以来,煤价持续处于高位,煤企效益提升,电企则因成本升高,陷入亏损或者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局面。
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电企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包括华银电力在内的8家电企陷入亏损。不少行业分析报告预计,下半年煤价将继续处于高位,电企净利润下滑幅度或将进一步加大。
雪上加霜的是,火电行业除了面临成本过高,还有产能过剩的问题。8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推动火电、电解铝、建材等行业开展减量减产,严控新增产能。
行业的周期波动,让华银电力近年来只能依赖非经常性损益来装点业绩。一旦这部分收入减少,便难逃亏损的命运。
2014年,华银电力亏损1.75亿元。
2015年,变卖资产加上政府补助,华银电力在主业亏损的情况下实现盈利。是年,华银电力净利润3.8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49亿元。
2016年,华银电力净利润1.88亿元,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带来的1.82亿元收入,其净利润仅600万元。
除了施展非经常性损益“财技”,靠在大唐电力这棵大树下,华银电力还有一笔令人羡慕的好生意——出售火电关停容量指标获得丰厚利润,且多为关联交易。公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华银电力向大唐集团、大唐国际、攸能公司、粤电力等关联方及非关联方出售小火电关停容量272.25万千瓦,合计金额22.38亿元。仅2015年,华银电力该业务收入就达3.32亿元。
截至2016年末,华银电力尚未收回的小火电关停容量指标转让余款金额合计7.29亿元。今年7月,其大股东大唐集团支付9408万元后,还剩下6.35亿元。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内依靠大股东的支持,华银电力这一业务仍将为其利润指标留出腾挪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后,华银电力未再收购新的小火电关停容量指标。
今年6月,证监会要求华银电力说明公司收购超出自身需求量的关停指标之后,再出售给关联方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华银电力回复称,收购指标是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出售指标则是盘活公司闲置资源。
风电行业产能过剩,定增投资的风电项目盈利持续性待考
一系列困境,让华银电力急需找到一个更为稳定的赢利点。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倡大力发展风电,并提出,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
华银电力投产的风电项目,让其尝到了甜头。截至2017年6月30日,华银电力已投产的风电项目共4个,装机容量247.5兆瓦,今年上半年均已实现盈利,净利润总计4100.48万元。
然而,风电仅占华银电力火电装机容量的5%左右,且往期业绩显示,该公司风电项目的盈利能力极不稳定。装机容量最大的大唐华银(湖南)新能源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51.61万元,过去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775.84万元、3146.17万元、1300.77万元,波动剧烈;设立在外省的大唐华银欣正锡林郭勒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520.28万元,去年的净利润则亏损1159.75万元。
保持风电项目盈利能力的稳定,是华银电力必须面对的压力。如何应对接下来风电行业新一轮的大洗牌,将是更大的挑战。
上一次市场洗牌是在2006年前后,以华锐风电为代表的企业通过门槛低、成效快的技术引进迅速占领新兴的风电市场。企业蜂拥而至,出现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的局面,导致2011年风电整机厂商出现明显业绩下滑。
2016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即预测:“未来,中国风电产业将加速淘汰整合。”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601万千瓦,相比于2016年的新增774万千瓦,增速正在放缓。另一方面,中国风电的产能利用率也在降低。有媒体援引中国风能协会内部人士说法称,2016年国内风电产能利用率可能降至50%,明显低于80%~85%的国际水平。
另一大利空是,风电平价上网的趋势日益清晰。2016年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2018年1月1日之后,一类至四类资源区新核准建设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40元、0.45元、0.49元、0.57元,比2016—2017年电价每千瓦时降低7分、5分、5分、3分。
华银电力此次定增的6个风电场均位于南方中低风速的四类资源区,投产时的电价将下降5%,对收益率本就不到10%的风电项目来说,未来盈利能力堪忧。(《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