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十一国庆,捷安特车友之家组织了我们一行十人,两辆后勤保障车,五辆公路赛车,往北往西,出行河北,参观了保定清苑县的冉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和位于安新县的白洋淀风景区,对于我们这群40-6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讲,电影《地道战》,小人书《雁翎队的故事》那可真是熟悉的再不能熟悉了,这两天,让我们又重新回到了那个血与火的年代,重新找回了童年的感受。
由于距离较远,单程就有三百多公里,对于时间有限的我们来说,只能是骑行部分路段,其余的就要靠后勤保障车了。只是昨晚就下了一场小雨,路上还有点湿湿的,这也挡不住车友们骑行锻炼的热情,但是,仅仅骑行了十多公里,小雨就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大家只好把自行车装上保障车,直到从保定去白洋淀的最后的路段,大家才有机会体验了一下在公路上破风疾驰的感受。所以,这次出行,基本的交通工具还是汽车,也算是一次自驾游吧。
冉庄地道战遗址:1937年开始,日寇的铁蹄踏进华北,把美丽富饶的冀中平原,变成了人间地狱。冉庄人民在抗战到底,全村老少齐动员,根据战争的需要,边战边挖,最后终于构筑成了户通户、村连村,全长16公里的地道网。巧妙的保护了自己,沉重地打击了敌人。1961年3月,地道战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8月,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地道战遗址是免费参观的,领了票我们就进入了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迎面是一组名为“抗战奇观,地下长城”的群雕,爱国军民同仇敌忾,誓保家园。大厅里,各种图片陈列,介绍了地道战当时的历史背景,日寇残害我和平民众的暴行,以及当时群众挖掘地道所用的工具,以及冉庄兵工厂所制造的各种武器,其中一根直径约半米,长四五米的中空圆木,竟然是一门榆木大炮,用这样原始的武器,同日寇拼杀,老百姓的爱国热情令人感动。一幅大幅标语:誓死不当亡国奴横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倍感振奋,纷纷在此拍照纪念。
参观完展览馆,就进入了地道。现在的地道,是为了让游客参观用水泥加固了的,进口处在一个平房的室内,道口离地面大约有三米多一点,进口处的地道也就是有一米七左右,稍高一点的个头就要弯着腰走。我们边走边赞叹,当时的抗日军民真的是太勤劳了,用铁铲、土筐这样的工具,竟能挖掘出这么浩大的工程。 从一个叫做“三官庙”的出口出来,我们找了半天,才辨清了方向。村里的十字路口,电影里我们熟悉的大树虽死,枝干仍然挺立,高传宝当年敲响的大钟仍在,我们的民族之魂仍在。
从冉庄西北行约80公里,就到了位于安新县的白洋淀风景区。白洋淀面积很大,约占整个安新县的一半,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湖泊湿地。当然,吸引大家的不仅仅是湖光山色,更有雁翎队、小兵张嘎的传奇故事。
10月2日,我们一早就来到湖边,导游小马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坐上游船,沿着水道来到了第一个岛:白洋淀文化苑景区,首先参观的就是雁翎队纪念馆。据导游介绍,雁翎队之所以得名,来源于当地老百姓的一种武器。当地居民以渔猎为生,他们用来打鸟的工具叫做大抬杆, 有三米多长,需要用火点燃引信才能打响,在不用的时候,人们就会用一根雁翎插在上面以防潮。再加上当时打鬼子的时候我们的小船一般都是雁翅排列故得名雁翎队。芦苇荡中的游击队员神出鬼没,给了日寇沉重的打击。雁翎队中的小战士张嘎子确有其人,老英雄真名赵波,到老“嘎气”不改,就连受领导同志接见的时候都会戴一副缴获的日本墨镜,那是大获全胜后的自豪。可惜这位闻名全国的老英雄已经在2007年离世了(此处有点小激动)。
参观完嘎子村,我们乘船来到宝岛和鸳鸯岛,在宝岛上,我们观看了歌舞和杂技表演。令人惊叹的是肯尼亚和坦桑尼亚黑人演员表演的火把舞。最后的环节是演员把燃烧的火把头放进嘴里,而自己竟然毫发无损,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一位女演员的高空飞人表演更是惊险异常,更令人叫绝的是她全程没带任何安全设施,真是艺高人胆大。
鸳鸯岛上,我们参观的最后一个 节目就是搞笑户外情景剧《雁翎队痛打鬼子兵》。这部剧一改这种题材的严肃和沉重,加入了许多轻松搞笑的幽默内容,让人忍俊不住,现场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的笑声,再加上中间穿插有摩托车车技表演,现场更是异彩纷呈,观众掌声连连。
由于距离较远,单程就有三百多公里,对于时间有限的我们来说,只能是骑行部分路段,其余的就要靠后勤保障车了。只是昨晚就下了一场小雨,路上还有点湿湿的,这也挡不住车友们骑行锻炼的热情,但是,仅仅骑行了十多公里,小雨就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大家只好把自行车装上保障车,直到从保定去白洋淀的最后的路段,大家才有机会体验了一下在公路上破风疾驰的感受。所以,这次出行,基本的交通工具还是汽车,也算是一次自驾游吧。
冉庄地道战遗址:1937年开始,日寇的铁蹄踏进华北,把美丽富饶的冀中平原,变成了人间地狱。冉庄人民在抗战到底,全村老少齐动员,根据战争的需要,边战边挖,最后终于构筑成了户通户、村连村,全长16公里的地道网。巧妙的保护了自己,沉重地打击了敌人。1961年3月,地道战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8月,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地道战遗址是免费参观的,领了票我们就进入了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迎面是一组名为“抗战奇观,地下长城”的群雕,爱国军民同仇敌忾,誓保家园。大厅里,各种图片陈列,介绍了地道战当时的历史背景,日寇残害我和平民众的暴行,以及当时群众挖掘地道所用的工具,以及冉庄兵工厂所制造的各种武器,其中一根直径约半米,长四五米的中空圆木,竟然是一门榆木大炮,用这样原始的武器,同日寇拼杀,老百姓的爱国热情令人感动。一幅大幅标语:誓死不当亡国奴横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倍感振奋,纷纷在此拍照纪念。
参观完展览馆,就进入了地道。现在的地道,是为了让游客参观用水泥加固了的,进口处在一个平房的室内,道口离地面大约有三米多一点,进口处的地道也就是有一米七左右,稍高一点的个头就要弯着腰走。我们边走边赞叹,当时的抗日军民真的是太勤劳了,用铁铲、土筐这样的工具,竟能挖掘出这么浩大的工程。 从一个叫做“三官庙”的出口出来,我们找了半天,才辨清了方向。村里的十字路口,电影里我们熟悉的大树虽死,枝干仍然挺立,高传宝当年敲响的大钟仍在,我们的民族之魂仍在。
从冉庄西北行约80公里,就到了位于安新县的白洋淀风景区。白洋淀面积很大,约占整个安新县的一半,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湖泊湿地。当然,吸引大家的不仅仅是湖光山色,更有雁翎队、小兵张嘎的传奇故事。
10月2日,我们一早就来到湖边,导游小马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坐上游船,沿着水道来到了第一个岛:白洋淀文化苑景区,首先参观的就是雁翎队纪念馆。据导游介绍,雁翎队之所以得名,来源于当地老百姓的一种武器。当地居民以渔猎为生,他们用来打鸟的工具叫做大抬杆, 有三米多长,需要用火点燃引信才能打响,在不用的时候,人们就会用一根雁翎插在上面以防潮。再加上当时打鬼子的时候我们的小船一般都是雁翅排列故得名雁翎队。芦苇荡中的游击队员神出鬼没,给了日寇沉重的打击。雁翎队中的小战士张嘎子确有其人,老英雄真名赵波,到老“嘎气”不改,就连受领导同志接见的时候都会戴一副缴获的日本墨镜,那是大获全胜后的自豪。可惜这位闻名全国的老英雄已经在2007年离世了(此处有点小激动)。
参观完嘎子村,我们乘船来到宝岛和鸳鸯岛,在宝岛上,我们观看了歌舞和杂技表演。令人惊叹的是肯尼亚和坦桑尼亚黑人演员表演的火把舞。最后的环节是演员把燃烧的火把头放进嘴里,而自己竟然毫发无损,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一位女演员的高空飞人表演更是惊险异常,更令人叫绝的是她全程没带任何安全设施,真是艺高人胆大。
鸳鸯岛上,我们参观的最后一个 节目就是搞笑户外情景剧《雁翎队痛打鬼子兵》。这部剧一改这种题材的严肃和沉重,加入了许多轻松搞笑的幽默内容,让人忍俊不住,现场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的笑声,再加上中间穿插有摩托车车技表演,现场更是异彩纷呈,观众掌声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