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长假过后上了班的你,还好吗?是形如丧尸,还是狂打鸡血?
整个城市经历了为期8天的慵懒和涣散,终于在这天早晨与太阳一起苏醒。早高峰的上班路上是早已预想到的拥堵,看来已经习惯了睡懒觉的人们今天都是掐着点起床、掐着点出门的。
早晨八点半,好不容易从拥挤的车流中杀出一条血路,到达单位停好了车,踩着时间来到办公室,开门时观察了一圈,周围的几个办公室都已经开着门亮着灯了,看来我已经算是比较迟的,惭愧!
进门后,我一眼就看见了办公桌前那盆绿植,长假前还生机勃勃的它,现在因为缺水俨然成了这样:

特别像此刻的我。
刚刚坐下,思想懒惰身体沉重的我显然还沉浸在长假的美妙时光中没法自拔,于是我慢吞吞地打开电脑,泡了一杯咖啡等WINDOWS界面出现。
然而刚泡好的咖啡还在烫口,电话却已经响了4个,第一个电话是某外单位打来的,询问长假前的一份征求意见稿是否已经回复;第二个电话是楼下的报纸收发员打的,确认第四季度还需要订阅几份报纸;第三个电话是某厅局打来的,告诉我明天下午有一重要会议,务必通知相关领导参加;第四个电话则是分管领导打来的,要求马上召集几个相关处室的人一起开会,讨论某重要工作议题。
直到接完第三个电话,我当了机的大脑才算是真正清醒,有一种中了大奖的感觉:长假后第一天,不到9点,如此多的工作竟然已经扑面而来!
来不及细想,我已匆匆拿上笔记本,在楼上楼下招呼了一声。十分钟后,20来号人已经整整齐齐出现在了办公室,有领导、有处长、有工作人员,看得出来,大家都还没从休假中缓过劲来,不过每个人都在尽力调整转换频道,领导在急促地吩咐着工作,对面的人们都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录着什么。
我也正飞快地动着笔,这时,旁边的林小妹打了半个重重的呵欠,却又像忽然意识到什么一样赶紧捂住嘴巴。我这才想起来,林小妹长假前刚结婚,正好利用国庆长假跟她的土豪老公到度蜜月去了,目的地是遥远的印度洋上的毛里求斯,一个美丽的海岛国家。这几天朋友圈一直处于高调霸屏模式。
我低声问她:“昨晚没休息好吗?”
她也埋头悄悄回了我:“别提了,在香港转的机,香港机场人太多,飞机还晚点了,今天凌晨才到家,没睡两个小时就爬起来上班,而且还得倒时差,困死我了。”
我看着她重重的黑眼圈,想象着她那一天之内从天堂到地狱的大落差,从穿着比基尼光着脚丫子在沙滩上奔跑到衣着整齐在办公室煞有介事地记笔记竟然只差了不到24小时,这就是人生!想到这里,我差点笑出了声。
紧张的会议开完已是10点,处长让我赶紧打开电脑,落实会上提到的几件工作。我打开word开始拟文件,发现其中一个件需要到隔壁处室的刘姐要个数据。我走到走廊尽头刘姐那间办公室,办公室门紧闭,敲了敲门,没人应答,这才想起今天早上来都没看到刘姐。
因这数据比较急,我顾不上打扰,只得电话联系了刘姐。
等了许多“嘟”声,那头的刘姐方才接了电话。我问她:“刘姐,你在哪儿呢?我们处长让我找你查一个数据。”
她那头很吵,尽管她对着电话大声说着,我还是需要非常费力才能听清她在说什么:“我在上海这边机场正排队安检呢,人太多了,中午的飞机才落地,下午到办公室来,你等等我好吗?”
然后她想了想,又补充了几句:“带姑娘来迪士尼玩,昨天的机票太贵,跟今天差了六百多,为了省钱我只好订了今天的。千万别告诉别人我上午不在啊,我下午到办公室就来找你。”
我平时素来跟刘姐关系不错,于是只得说了声抱歉下午见,挂了电话。
然而好景不长,一小时后,我听到走廊外有人敲门,敲了几声后,一个男中音开始打听:“小刘哪儿去了?”我竖起耳朵仔细一辨认,竟然是单位的主要领导,好家伙!
刘姐办公室对面是她的处长,姓王。王处长赶紧跑出来,对着领导解释:“她好像出远门了吧,跟我请了半天假,下午应该会在。”
领导有点不高兴:“应该?她手上那么多重要数据和紧急文件,说请假就请假,也不找个人顶一下,耽误工作怎么办?下午到了办公室你让她来找我!”然后就匆匆上了楼梯回办公室了。
王处长被领导吼得一愣,赶紧拿起手机拨了王姐的电话,然后焦急地自言自语了一句:“怎么关机了?”
听到这里我坐不住了,只得站起身来走到王处长身边,低声告诉他:“我早先也找过她,应该是在飞机上,她说她下午会来的。”
王处长没说什么,摇着头进了办公室。
这时的走廊上有许多同事,手上或多或少地捧着一沓文件,走路匆忙带风,仿佛有着无数多的事情要处理。若不是翻看日历,这副场景很难让人信服,这竟是长假后的第一天。
现实很骨感,传说却很优美。坊间对机关公务员的工作一直有着许多误解,认为机关工作,坐办公室特别悠闲舒适,一杯茶、一张报纸便是一天。
周围朋友有甚至过问我:“上班时炒股吗?看电影吗?”
我当时白眼一翻:“炒股?就我工作时间忙成这狗样,涨上去时顾不得卖,跌下来时顾不得买,多少钱都得亏没了!看电影?被抓到就等着被通报批评吧!另外,我要是一忙就暂停,一部电影估计得看一年才能看完!”
我的回答被概括为“浮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没有人相信,因为这与大家印象里的机关工作相去甚远。
也难怪群众会误解,准确说来,曾经的机关工作经过这几年的洗礼,已经大大不同了。就我本人在机关工作这七八年的经历,已经见证了风格迥异的两极场景。
记得刚来那几年,过年时的法定节假日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算的,休至初七,初八来上班。但不成文的规矩是,外地的自腊月二十二左右开始便陆续走光,本地的留守至腊月二十八,也基本可以不用来了,如果办公室确实有需要,几个同事轮着来值守即可。节后也直到初九初十,同事们才稀稀拉拉出现在办公室。
记得有一次,临近过年时的一个工作日,我已经好几天没上班,陪家人在批发市场买年货,正在与摊贩讨价还价时不幸接到一个电话,要求马上回到办公室处理一个紧急事务。当时的我,拎着大包小包的瓜子和零食,非常狼狈而艰难地打了个车赶到办公室,当时觉得自己简直可怜爆了。
而现在看来,那时的清闲和自在简直仿佛遥远得如同上一个世纪一般,如同童话般不可思议。
时代在进步,制度在规范。表面上看,体现在个人角度的情形是工作越来越忙,管理越来越严格,事情原来越多,比原来少了很多自在和清闲;但换一个角度看,现在的忙碌和充实恰恰回过头去证明了当初许多应当去做的工作被忽略或搁置了,才会使得体制内的劳动力并未被充分利用起来。
而经历了重重改革和进步后的现在,监管制度更规范成熟,来自上级的要求更严格,需要为社会发展做的时效性工作日益增多,那么对于公务员来说,国家的工资开始不那么好拿了,违背劳动纪律的所谓人性化照顾少了,身上的工作担子沉了,每个人都被明确要求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在其位一日,便要谋其位一天。
从长远来看,公务员今后只会越来越不好当,慢慢地将在各方面与社会大众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并无二致:咱们的老板是国家,按标准发工资给你,要求你在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履行规定的工作量,每月扣除保险和职业年金,每个公务员都应在规范的制度内规矩地完成工作,对于任何挑出规矩捣乱和投机倒把者,会有越发严格的制度惩治。
所以,这是时代的进步,我们应当欣慰和点赞。
可是说了这么多,我的身体仿佛依旧停留在微黄的麦田边,大脑还徜徉在令人沉醉的秋日暖风中,懒洋洋地不想工作,怎么办?
看来,没有比刚休假完的人更需要休假的了。
此处送上一良方:打开自己的支付宝或网银,或者找到最近的ATM插入银行卡,看看自己账户上那点可怜的余额,保证药到病除,工作激情瞬间满血!
谁让咱爹不是王健林呢……?
今天早点洗洗睡吧,明天早晨过了8点出门,又得堵路口了!
整个城市经历了为期8天的慵懒和涣散,终于在这天早晨与太阳一起苏醒。早高峰的上班路上是早已预想到的拥堵,看来已经习惯了睡懒觉的人们今天都是掐着点起床、掐着点出门的。
早晨八点半,好不容易从拥挤的车流中杀出一条血路,到达单位停好了车,踩着时间来到办公室,开门时观察了一圈,周围的几个办公室都已经开着门亮着灯了,看来我已经算是比较迟的,惭愧!
进门后,我一眼就看见了办公桌前那盆绿植,长假前还生机勃勃的它,现在因为缺水俨然成了这样:

特别像此刻的我。
刚刚坐下,思想懒惰身体沉重的我显然还沉浸在长假的美妙时光中没法自拔,于是我慢吞吞地打开电脑,泡了一杯咖啡等WINDOWS界面出现。
然而刚泡好的咖啡还在烫口,电话却已经响了4个,第一个电话是某外单位打来的,询问长假前的一份征求意见稿是否已经回复;第二个电话是楼下的报纸收发员打的,确认第四季度还需要订阅几份报纸;第三个电话是某厅局打来的,告诉我明天下午有一重要会议,务必通知相关领导参加;第四个电话则是分管领导打来的,要求马上召集几个相关处室的人一起开会,讨论某重要工作议题。
直到接完第三个电话,我当了机的大脑才算是真正清醒,有一种中了大奖的感觉:长假后第一天,不到9点,如此多的工作竟然已经扑面而来!
来不及细想,我已匆匆拿上笔记本,在楼上楼下招呼了一声。十分钟后,20来号人已经整整齐齐出现在了办公室,有领导、有处长、有工作人员,看得出来,大家都还没从休假中缓过劲来,不过每个人都在尽力调整转换频道,领导在急促地吩咐着工作,对面的人们都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录着什么。
我也正飞快地动着笔,这时,旁边的林小妹打了半个重重的呵欠,却又像忽然意识到什么一样赶紧捂住嘴巴。我这才想起来,林小妹长假前刚结婚,正好利用国庆长假跟她的土豪老公到度蜜月去了,目的地是遥远的印度洋上的毛里求斯,一个美丽的海岛国家。这几天朋友圈一直处于高调霸屏模式。
我低声问她:“昨晚没休息好吗?”
她也埋头悄悄回了我:“别提了,在香港转的机,香港机场人太多,飞机还晚点了,今天凌晨才到家,没睡两个小时就爬起来上班,而且还得倒时差,困死我了。”
我看着她重重的黑眼圈,想象着她那一天之内从天堂到地狱的大落差,从穿着比基尼光着脚丫子在沙滩上奔跑到衣着整齐在办公室煞有介事地记笔记竟然只差了不到24小时,这就是人生!想到这里,我差点笑出了声。
紧张的会议开完已是10点,处长让我赶紧打开电脑,落实会上提到的几件工作。我打开word开始拟文件,发现其中一个件需要到隔壁处室的刘姐要个数据。我走到走廊尽头刘姐那间办公室,办公室门紧闭,敲了敲门,没人应答,这才想起今天早上来都没看到刘姐。
因这数据比较急,我顾不上打扰,只得电话联系了刘姐。
等了许多“嘟”声,那头的刘姐方才接了电话。我问她:“刘姐,你在哪儿呢?我们处长让我找你查一个数据。”
她那头很吵,尽管她对着电话大声说着,我还是需要非常费力才能听清她在说什么:“我在上海这边机场正排队安检呢,人太多了,中午的飞机才落地,下午到办公室来,你等等我好吗?”
然后她想了想,又补充了几句:“带姑娘来迪士尼玩,昨天的机票太贵,跟今天差了六百多,为了省钱我只好订了今天的。千万别告诉别人我上午不在啊,我下午到办公室就来找你。”
我平时素来跟刘姐关系不错,于是只得说了声抱歉下午见,挂了电话。
然而好景不长,一小时后,我听到走廊外有人敲门,敲了几声后,一个男中音开始打听:“小刘哪儿去了?”我竖起耳朵仔细一辨认,竟然是单位的主要领导,好家伙!
刘姐办公室对面是她的处长,姓王。王处长赶紧跑出来,对着领导解释:“她好像出远门了吧,跟我请了半天假,下午应该会在。”
领导有点不高兴:“应该?她手上那么多重要数据和紧急文件,说请假就请假,也不找个人顶一下,耽误工作怎么办?下午到了办公室你让她来找我!”然后就匆匆上了楼梯回办公室了。
王处长被领导吼得一愣,赶紧拿起手机拨了王姐的电话,然后焦急地自言自语了一句:“怎么关机了?”
听到这里我坐不住了,只得站起身来走到王处长身边,低声告诉他:“我早先也找过她,应该是在飞机上,她说她下午会来的。”
王处长没说什么,摇着头进了办公室。
这时的走廊上有许多同事,手上或多或少地捧着一沓文件,走路匆忙带风,仿佛有着无数多的事情要处理。若不是翻看日历,这副场景很难让人信服,这竟是长假后的第一天。
现实很骨感,传说却很优美。坊间对机关公务员的工作一直有着许多误解,认为机关工作,坐办公室特别悠闲舒适,一杯茶、一张报纸便是一天。
周围朋友有甚至过问我:“上班时炒股吗?看电影吗?”
我当时白眼一翻:“炒股?就我工作时间忙成这狗样,涨上去时顾不得卖,跌下来时顾不得买,多少钱都得亏没了!看电影?被抓到就等着被通报批评吧!另外,我要是一忙就暂停,一部电影估计得看一年才能看完!”
我的回答被概括为“浮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没有人相信,因为这与大家印象里的机关工作相去甚远。
也难怪群众会误解,准确说来,曾经的机关工作经过这几年的洗礼,已经大大不同了。就我本人在机关工作这七八年的经历,已经见证了风格迥异的两极场景。
记得刚来那几年,过年时的法定节假日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算的,休至初七,初八来上班。但不成文的规矩是,外地的自腊月二十二左右开始便陆续走光,本地的留守至腊月二十八,也基本可以不用来了,如果办公室确实有需要,几个同事轮着来值守即可。节后也直到初九初十,同事们才稀稀拉拉出现在办公室。
记得有一次,临近过年时的一个工作日,我已经好几天没上班,陪家人在批发市场买年货,正在与摊贩讨价还价时不幸接到一个电话,要求马上回到办公室处理一个紧急事务。当时的我,拎着大包小包的瓜子和零食,非常狼狈而艰难地打了个车赶到办公室,当时觉得自己简直可怜爆了。
而现在看来,那时的清闲和自在简直仿佛遥远得如同上一个世纪一般,如同童话般不可思议。
时代在进步,制度在规范。表面上看,体现在个人角度的情形是工作越来越忙,管理越来越严格,事情原来越多,比原来少了很多自在和清闲;但换一个角度看,现在的忙碌和充实恰恰回过头去证明了当初许多应当去做的工作被忽略或搁置了,才会使得体制内的劳动力并未被充分利用起来。
而经历了重重改革和进步后的现在,监管制度更规范成熟,来自上级的要求更严格,需要为社会发展做的时效性工作日益增多,那么对于公务员来说,国家的工资开始不那么好拿了,违背劳动纪律的所谓人性化照顾少了,身上的工作担子沉了,每个人都被明确要求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在其位一日,便要谋其位一天。
从长远来看,公务员今后只会越来越不好当,慢慢地将在各方面与社会大众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并无二致:咱们的老板是国家,按标准发工资给你,要求你在规定的劳动时间内履行规定的工作量,每月扣除保险和职业年金,每个公务员都应在规范的制度内规矩地完成工作,对于任何挑出规矩捣乱和投机倒把者,会有越发严格的制度惩治。
所以,这是时代的进步,我们应当欣慰和点赞。
可是说了这么多,我的身体仿佛依旧停留在微黄的麦田边,大脑还徜徉在令人沉醉的秋日暖风中,懒洋洋地不想工作,怎么办?
看来,没有比刚休假完的人更需要休假的了。
此处送上一良方:打开自己的支付宝或网银,或者找到最近的ATM插入银行卡,看看自己账户上那点可怜的余额,保证药到病除,工作激情瞬间满血!
谁让咱爹不是王健林呢……?
今天早点洗洗睡吧,明天早晨过了8点出门,又得堵路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