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观吧 关注:3,003贴子:506,920

下雨天宝玉们在家做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下雨天宝玉们在家做什么?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10-20 11:21回复
    转自四大名著~作者玉玲珑~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10-20 11:22
    回复
      2025-08-01 03:45: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几天秋雨绵绵,在家闲坐无绪,突发奇想,在这样的雨天,大观园里那些个神仙人品的才子佳人们都在做什么?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关于时令气候天气的描写不下数十处,这些描写不但反应了人物的心情,推动故事的发展同时单从描写上也颇有趣味,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贵族阶层在这种特殊天气下的生活场景及闲情逸致,极具史料价值。
      其中描写雪的就多达三次,从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到了最后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以说雪是红楼梦浓墨重彩描写的情境。而关于雨的描写书中明确提到的也有三次,都是发生在众姐妹入住大观园以后,黛玉的那首著名的秋窗风雨夕就写在风雨黄昏后,在文学成就与艺术感染力上与葬花吟并驾齐驱,也预示了宝黛爱情的最终走向。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10-20 11:23
      回复
        第一场雨发生在《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这是一个无绪的多事之夏,又值端阳节间,清虚观打醮宝玉先是得罪了黛玉,后又得罪了宝钗,倒霉事一桩接着一桩,整个一天都郁闷不乐。午后宝玉出来闲逛,先是跑到王夫人处与金钏调笑,被王夫人发现撵了出去,然后又在蔷薇花架下看见龄官在那里划蔷。这时书中写道“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至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10-20 11:24
        回复
          宝玉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一路上淋得落汤鸡似的,在外拍门门不应,此时的怡红院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原来明日是端阳节,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子都放了学,进园来各处顽耍。可巧小生宝官,正旦玉官等两个女孩子,正在怡红院和袭人玩笑,被大雨阻住。大家把沟堵了,水积在院内,把些绿头鸭,花鸂鷀,彩鸳鸯,捉的捉,赶的赶,缝了翅膀,放在院内顽耍,将院门关了。袭人等都在游廊上嘻笑。”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10-20 11:24
          回复
            由此可知大观园内除了有大燕子、鹦鹉、仙鹤之外,还有这些五彩斑斓的水禽,宝玉在外面淋的落汤鸡似的,院内的人却可以怡然自得的游走于各处观花钓鱼赏鸟,都是游廊的妙处。
            游廊是附在建筑外部盖有顶的敞廊或门廊,作室外休息用。常见于园林建筑中。游廊在北京四合院中分为四种:中门东西两侧转弯通向东西厢房的是抄手游廊;东西厢房向北然后拐弯通向正房的是窝角廊;东西厢房和正房前都有檐廊,与抄手廊和窝角廊相连,形成一个合字,人们可以在走廊里走一圈而不用担心雨天被淋湿;还有一种走廊是纵深或横向的,用来连接两个以上的院落。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10-20 11:25
            回复
              红楼梦中多次提到抄手游廊,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据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 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抄手游廊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是一种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雨雪天也可方便行走。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10-20 11:26
              回复
                游廊可谓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种游廊前厅连着后院,假山连着水池,你可以抵达任何一处你想去的地方,晴天不受日晒雨天不湿鞋袜,可观花,听雨,钓鱼,可以说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中国的古典建筑是有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里面。
                颐和园更是将游廊发挥到了极致,颐和园的长廊长达728米,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10-20 11:26
                回复
                  2025-08-01 03:39: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据说长廊是乾隆为他母亲观赏昆明湖的雨景雪景而建造的。乾隆十五年,为了给母亲办六十大寿,他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扩展昆明湖,修建清漪园,在瓮山上修建大报恩延寿寺,此后,改瓮山为万寿山。乾隆的母亲常在园中游览赏景。为了让母亲游园不受雨雪日晒之苦,又能饱览昆明湖的雨景雪景,乾隆便在万寿山和昆明湖交界的岸边设计修建了一条长长的游廊。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10-20 11:27
                  回复
                    还有北京的恭王府花园,某些红学家认为此园可能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恭王府有一座长寿廊, 此廊长780米又长又小,小的只能容一个人走过,当时和珅希望自己能长寿由此而建的长而小,所以又名"长寿廊"。
                    而且古代的建筑排水做得相当好,有专门的排水孔,蓄水池,飞檐翘角的建筑更利于排水,象这种下雨天院子里并不会有积水,这一点从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故宫就体现的很充分。红楼梦的大观园内也有沁芳闸,沁芳桥,平时观水,下雨时可作蓄水用,一举两得。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10-20 11:27
                    回复
                      真要在雨天出门也有专门的装备,《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这日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等待宝钗,“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每当读到这段都觉得既美丽又凄凉,宝钗没来,宝玉却来了,方要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走了进来。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10-20 11:28
                      回复
                        原来宝玉身上的这一套是全的,蓑衣可防雨。斗笠上头的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蓑衣斗笠都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下雨天穿出来也很干净。还有一双棠木屐, 专门是雨天穿着,不湿鞋袜子。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10-20 11:28
                        回复
                          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可知当时的贵族阶层下雨天出行不但有专业的雨具还有雨鞋,这不禁让我想起李白的那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是古人登山时穿的一种木鞋,由南北朝时山水田园派的大诗人谢灵运发明,谢灵运喜游山陟岭,特制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可见古时就有这样专业的登山鞋了,古代的人比我们更懂得休闲生活。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10-20 11:29
                          回复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专门的照明设备,有婆子外面拿着伞点着灯笼呢。"黛玉笑道: “这个天点灯笼? ”宝玉道: “不相干,是明瓦的,不怕雨。”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10-20 11:29
                            回复
                              2025-08-01 03:33: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明瓦,古时未有玻璃,用蛎壳磨成半透明的薄片嵌于窗间或灯架上以透光照明,谓之明瓦。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10-20 1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