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后是华语音乐大爆炸时代,周杰伦、王力宏、陶喆、孙燕姿、蔡依林、萧亚轩、五月天等大批歌手疯狂吸收国外R&B、hip-pop、rock pop等各类音乐元素,并结合华人文化创造了璀璨辉煌的音乐盛世。然而随着网络时代对唱片公司的冲击,流行音乐的制作、传播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华语音乐跌入谷底。网络音乐平台自制网络歌手抢占音乐市场,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长期推荐这些制作粗糙的网络音乐,以至于培养了一大批音乐素养低下的听众。
这批听众的特点是无法接受国外新的音乐元素,喜欢简单固定且重复性明显的歌曲,如前年流行的民谣,这几年流行音乐里的苦情歌等。华语音乐在词的表达及冲击上本就是优于国外音乐,但近几年来大众品味走入只看歌词的怪圈,对于作曲及编曲的极致忽略,却依旧无法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一些流行歌手则为了生存与网络歌手们开始一同讨好这样的怪异市场,造就了目前的华语音乐大倒退的现状。
周笔畅诞生于我们音乐盛世的末尾,作为流行歌手,还未来得及享受音乐大众化传播时的丰盛果实,就被迫走上这条荆棘密布的音乐大革新之路。做为内地第一个发行数字专辑的歌手,她的率先而为的行为不仅是鼓励了同行的歌手,更是对音乐革新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决心与勇气。
而如今成为新锐音乐人的她打破了大唱片时代对流行歌手的定义:从一次性发行专辑到分月单曲式发行,从专辑封面真人照到封面艺术lofi感,从固定人设发型到配合专辑发型;另外结合时下流行APP进行配套营销、配套的主题演唱会同时进行等,这样统一规划且完整性极强的专辑模式颠覆了以往的传统专辑模式。而作为一个先行者,她的背后是无数流行歌手的探寻目光,是大多数听众冷漠的眼光,也是少数歌迷们支持的身影,更是整个音乐时代的暗淡夕阳。
在这张不同于以往的《not typical》专辑中,她表现得愈发不像一个流行歌手,让普通人觉得奇怪的艺术封面,让大众有些陌生的chillwave,trap,chillout,ambient,house,vaporwave等各类电子音乐元素频繁出现在每首单曲里,抛弃了所有炙热的大情歌,终于自我的独白歌词。流行歌手抛弃了“唱大家喜欢的歌,做大家喜欢的音乐”,就如同梵高在世没画大家喜欢的画一般,有可能这一世都无法被当世人所欣赏,非得化成灰后才被认可。但追求艺术必然会存在牺牲,而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怕牺牲。独立音乐人虽然小众,但因为从未辉煌过,因此在音乐追求上可以毫无顾虑的自我。但作为一个大众化的流行歌手,市场就是存在的基础,但她哪怕经历辉煌后也依然无所贪恋任何既得的名利,头也不回的投身于追求音乐的艺术殿堂,这样如此《疯》魔的大无畏的勇气难道还不是她已转型为职业音乐人的最好证明?
说到这次发行的第七首单曲《疯》,不得不从它的封面说起。很多音乐爱好者都知道,在视觉形式上使用罗马雕像、lofi图片及使用80-90年代的电子产品等图片作为单曲封面,都是一种艺术表达。而恰巧《耳鸣》封面上有些失真的耳朵造型,《强迫症》里的罗马雕像,《七分钟》的拼图式雕像头以及《疯》里陈旧的90年代电脑,都在表达这种艺术运动------vaporwave.【跟大家解释一下:vaporwave,2010年出现的音乐流派及艺术运动,通过特有的声音设计和美学来展现一个异乎寻常的怀旧感并有时展现出对消费主义社会,new age音乐等的批判和拙劣跟从】
vaporwave深受cyberpunk文化影响,表面上来看《疯》这首歌是表达了对现代网络时代各种现象的讽刺与批判,但其实并不这么简单,从几首歌的封面关联我们可以看到她整张专辑里传递出的一种文化思潮或者说是艺术运动:对复古文化美学的留恋以及对网络快餐时代的反乌托邦式的批判性社会运动。而整张专辑文化内涵及设定立意其实比一般听众所看到的还要深刻。
很多人也许会问怎样理解这样的复古艺术行为:我们过去使用磁带听歌,用笔记本抄写歌词,音乐从极大程度上被细腻欣赏;同样我们过去在书店借书,在图书馆看书,知识在极大程度上被细致吸收。我们过去买菜回家自己做饭,自己体验做菜的乐趣。那么现在使用网络听歌、使用网络看书,网上叫外卖,我们在方便的、快速的享受这些便捷的同时,其实失去很多生活最本真的东西,而获得本真则需要我们“慢”下来。而慢下来,也许是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无法参透的人生哲学。
所以周笔畅在用专辑来传递这样的人生哲学,它不单纯针对某一个社会现象,也不单指音乐这一个领域。所以vaporwave其实是贯穿她整张专辑的一条隐线,而复古本身的意义也并不是大多数人理解的她在展示与众不同的新潮流,而是通过对复古文化的留恋在表达一种极其隐晦的社会批判。
回到《疯》这首歌,作曲与编曲都是国外优质的音乐人,这首歌的编曲非常有意思,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音轨上点缀的一个BPM较快的glitch元素,打底出一种快速又迫切的虚幻氛围,而音轨上另一个BPM较慢的bigbeat则折射出重拍下的现实感,虚幻与现实的交错,正如整个网络世界一般。此外每次间奏将synth pop使用的变换莫测,与主副歌形成较强对比。而她从intro到结尾的一直穿插的轻声和音使得整首歌曲润滑的更加动感,妖异的转音仿佛是在模拟网络上吃瓜群众的心魔一般。但整首歌制作设计上让我最欣赏的点睛一笔是2分18秒处她低声轻叹的一个“疯”字。我想这声叹息已然概括了她对这些现象的疲倦、不屑、嘲讽以及看穿后的释然之态。
从katy perry 发行电子专辑《witness》,到 toylor swift 发行黑暗风歌曲《look what you made me do》,国外流行歌手的曲风转变似乎也是受到来自部分歌迷的质疑与反对,但整个世界音乐处于低迷期,一种风格唱一辈子已然会使音乐更加摇摇欲坠,只有音乐人肩负使命开拓新曲风才能真正拯救音乐。好在周笔畅《疯》起来的时候,国内除却民谣,嘻哈也开始被大众熟知,我想渐渐的一些爵士、摇滚、朋克等各类独立音乐人一定会有被发现及被重视的一天,而国内一部分听众的音乐素养会慢慢回升,也许这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但我们都会耐心期待,期待真正的新流行音乐时代的到来。

这批听众的特点是无法接受国外新的音乐元素,喜欢简单固定且重复性明显的歌曲,如前年流行的民谣,这几年流行音乐里的苦情歌等。华语音乐在词的表达及冲击上本就是优于国外音乐,但近几年来大众品味走入只看歌词的怪圈,对于作曲及编曲的极致忽略,却依旧无法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一些流行歌手则为了生存与网络歌手们开始一同讨好这样的怪异市场,造就了目前的华语音乐大倒退的现状。
周笔畅诞生于我们音乐盛世的末尾,作为流行歌手,还未来得及享受音乐大众化传播时的丰盛果实,就被迫走上这条荆棘密布的音乐大革新之路。做为内地第一个发行数字专辑的歌手,她的率先而为的行为不仅是鼓励了同行的歌手,更是对音乐革新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决心与勇气。
而如今成为新锐音乐人的她打破了大唱片时代对流行歌手的定义:从一次性发行专辑到分月单曲式发行,从专辑封面真人照到封面艺术lofi感,从固定人设发型到配合专辑发型;另外结合时下流行APP进行配套营销、配套的主题演唱会同时进行等,这样统一规划且完整性极强的专辑模式颠覆了以往的传统专辑模式。而作为一个先行者,她的背后是无数流行歌手的探寻目光,是大多数听众冷漠的眼光,也是少数歌迷们支持的身影,更是整个音乐时代的暗淡夕阳。
在这张不同于以往的《not typical》专辑中,她表现得愈发不像一个流行歌手,让普通人觉得奇怪的艺术封面,让大众有些陌生的chillwave,trap,chillout,ambient,house,vaporwave等各类电子音乐元素频繁出现在每首单曲里,抛弃了所有炙热的大情歌,终于自我的独白歌词。流行歌手抛弃了“唱大家喜欢的歌,做大家喜欢的音乐”,就如同梵高在世没画大家喜欢的画一般,有可能这一世都无法被当世人所欣赏,非得化成灰后才被认可。但追求艺术必然会存在牺牲,而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怕牺牲。独立音乐人虽然小众,但因为从未辉煌过,因此在音乐追求上可以毫无顾虑的自我。但作为一个大众化的流行歌手,市场就是存在的基础,但她哪怕经历辉煌后也依然无所贪恋任何既得的名利,头也不回的投身于追求音乐的艺术殿堂,这样如此《疯》魔的大无畏的勇气难道还不是她已转型为职业音乐人的最好证明?
说到这次发行的第七首单曲《疯》,不得不从它的封面说起。很多音乐爱好者都知道,在视觉形式上使用罗马雕像、lofi图片及使用80-90年代的电子产品等图片作为单曲封面,都是一种艺术表达。而恰巧《耳鸣》封面上有些失真的耳朵造型,《强迫症》里的罗马雕像,《七分钟》的拼图式雕像头以及《疯》里陈旧的90年代电脑,都在表达这种艺术运动------vaporwave.【跟大家解释一下:vaporwave,2010年出现的音乐流派及艺术运动,通过特有的声音设计和美学来展现一个异乎寻常的怀旧感并有时展现出对消费主义社会,new age音乐等的批判和拙劣跟从】
vaporwave深受cyberpunk文化影响,表面上来看《疯》这首歌是表达了对现代网络时代各种现象的讽刺与批判,但其实并不这么简单,从几首歌的封面关联我们可以看到她整张专辑里传递出的一种文化思潮或者说是艺术运动:对复古文化美学的留恋以及对网络快餐时代的反乌托邦式的批判性社会运动。而整张专辑文化内涵及设定立意其实比一般听众所看到的还要深刻。
很多人也许会问怎样理解这样的复古艺术行为:我们过去使用磁带听歌,用笔记本抄写歌词,音乐从极大程度上被细腻欣赏;同样我们过去在书店借书,在图书馆看书,知识在极大程度上被细致吸收。我们过去买菜回家自己做饭,自己体验做菜的乐趣。那么现在使用网络听歌、使用网络看书,网上叫外卖,我们在方便的、快速的享受这些便捷的同时,其实失去很多生活最本真的东西,而获得本真则需要我们“慢”下来。而慢下来,也许是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无法参透的人生哲学。
所以周笔畅在用专辑来传递这样的人生哲学,它不单纯针对某一个社会现象,也不单指音乐这一个领域。所以vaporwave其实是贯穿她整张专辑的一条隐线,而复古本身的意义也并不是大多数人理解的她在展示与众不同的新潮流,而是通过对复古文化的留恋在表达一种极其隐晦的社会批判。
回到《疯》这首歌,作曲与编曲都是国外优质的音乐人,这首歌的编曲非常有意思,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音轨上点缀的一个BPM较快的glitch元素,打底出一种快速又迫切的虚幻氛围,而音轨上另一个BPM较慢的bigbeat则折射出重拍下的现实感,虚幻与现实的交错,正如整个网络世界一般。此外每次间奏将synth pop使用的变换莫测,与主副歌形成较强对比。而她从intro到结尾的一直穿插的轻声和音使得整首歌曲润滑的更加动感,妖异的转音仿佛是在模拟网络上吃瓜群众的心魔一般。但整首歌制作设计上让我最欣赏的点睛一笔是2分18秒处她低声轻叹的一个“疯”字。我想这声叹息已然概括了她对这些现象的疲倦、不屑、嘲讽以及看穿后的释然之态。
从katy perry 发行电子专辑《witness》,到 toylor swift 发行黑暗风歌曲《look what you made me do》,国外流行歌手的曲风转变似乎也是受到来自部分歌迷的质疑与反对,但整个世界音乐处于低迷期,一种风格唱一辈子已然会使音乐更加摇摇欲坠,只有音乐人肩负使命开拓新曲风才能真正拯救音乐。好在周笔畅《疯》起来的时候,国内除却民谣,嘻哈也开始被大众熟知,我想渐渐的一些爵士、摇滚、朋克等各类独立音乐人一定会有被发现及被重视的一天,而国内一部分听众的音乐素养会慢慢回升,也许这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但我们都会耐心期待,期待真正的新流行音乐时代的到来。
